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5|回复: 1

    沐义小学校徽释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8 2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春竹 于 2018-10-8 21:55 编辑

             转抄于沐义小学《校园文化》:   

                 IMG_20181008_213218.jpg
          沐义小学校徽释义

         
    筠连县维新镇沐义小学,建校于1950年,是由解放前的私塾学校改建而成。学校坐落维新镇沐阴村二、四组。九十年代初,撤乡并镇,由原来的“沐义乡中心校”更名为“筠连县维新镇沐义基点校”,现为“筠连县维新镇沐义小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属独立法人单位。
        筠连县维新镇沐义小学校徽设计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弘扬“沐仁浴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因材施教”的优秀教育思想,增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体现“致雅、朴实、活力、积极”情感;展示和谐的师、生、社会关系。具体释义如下:
        1、校徽圆形为主要形状,整体体现饱满圆润的外形,简练明了、充满生机而又不失沉着稳重。
        2、“M”为本次校徽设计的主要元素,“M”代表沐义小学校名的首个字母,运用形变和演化产生主标志图形。整个图案形如运动之人,寓意“健康、幸福、快乐、向上”之意。图形左右两边像父母牵着自己的孩子向前奔跑,更像关心学生的老师保护着学生,也象征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态。体现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需精心呵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全社会要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力量,给孩子尊重;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用双手托起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3、“M”的曲折和蜿蜒和“1950”,象征沐义教育的历史长河。孩子们在这条长河中接受洗礼和熏陶;沐义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长河中奋勇前进,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沐义人民也在沐义小学这一文化中心的浴池里荡涤自己的灵魂,建设美好家园,充满动力和希望。
        4、小学”书法字,体现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人文底蕴。
        5、整个校徽色彩明快。运用了红、蓝、绿、黑;红色是热情的象征,代表沐义人对待同事、同学、朋友、生活都有火一般的热情,有着阳光般灿烂的心理;蓝色象征学习与探索,是教育形式,是成功的法宝;绿色象征健康、希望、和谐,是教育的目的和追求;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是学校教育梦与中国梦的有机体现。

        另注:《筠连县地名目录》(1987年6月出版)第107页“沐义公社概况”中记载,沐义社名取境内沐浴塘的谐音而得名。(沐义东岳庙李姓族谱上也标注的是沐浴塘。——编者注)。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21: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乡名沐义           
                ———“沐义”乡名由来及隶属变迁

    沐义沐浴小乡村,五零年秋置乡名。(1)
    清朝民国属高县,五三年后划筠临。(2)
    乡府驻地沐浴堂,谐音沐浴沐义乡。(3)
    九二十月撤乡置,合归维新建镇乡。(4)



           注:
          (1)“五零年秋置乡名”:1950年秋解放初即设置为沐义乡,辖9个村(括号内为现在的村名):杨家河、山王坳(顺阳)、大地头(沐荫)、大屋基(周坪)、大坳上(田坝)、灰园坳(平等)、沙湾(山坝)、犀牛寺(西林)、马屋基(东荣)。以前没有乡名。沐爱1950年7月22日盘踞在此的土匪被解放军消灭,沐爱正式解放。随着属于沐爱管辖的杨家河、马屋基即沐浴堂等地方也随之解放。所以1950年秋置沐义乡。沐义乡 ,在筠连县境东部,面积34.3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沐荫塘,距县城东南37公里。
           (2)“清朝民国属高县,五三年后划筠临”:清朝和民国时期,现在沐义这片土地原属高县的安静乡(治沐爱场)上四甲、博爱镇(沐爱镇某保)辖地。1950年解放随即置乡后,隶属第五区(落木柔)管辖。1953年划归筠连县(筠连有人又读筠临),1954年仍入筠连第四区(沐爱区),1958年名沐义公社,1984年复名沐义乡至1992年10月。
            (3)“乡府驻地沐浴堂”:解放初,乡政府驻地在原来老学校那边(大地四队,那里称老乡政府,那里也有就是沐义小学前身,我们在那里启蒙读小学),后迁至现在沐义小学第二台教学楼那里(油草田大三合头瓦房,有戏楼、绣花楼等)。这一段区域紧邻沐浴堂河流,所以统称沐浴堂。沐义因此取木荫塘(沐浴堂、沐浴堂名称见距今200多年前左右家谱标记河段,见下图片3)谐音而得名沐义乡。

         (4)“九二十月”:即1992年10月撤沐爱区,并维新、沐义两乡建置维新镇。设沐义办事处,2001年4月撤销。至此,沐义乡乡建置撤销,原辖区的八个村隶属维新镇管辖。

         以上部分资料摘录于——1998年版《筠连县志》“第一篇 建置沿革”及——1986—2005年版《筠连县志》“第一篇 政区”资料和“沐爱解放五十年”等书籍。


    [img=780,0]禁止外链[/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