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1|回复: 0

    [累累硕果] 宜宾教师范钦刚获央视“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称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6 07: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引子】: 9月3日晚,由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北京央视总部大楼的2000平米演播室举行。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的教师范钦刚荣获“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称号,并参加了颁奖晚会。
        “他们因播种光明而美丽!”央视在播发该新闻的时候以此为题。
        “能站上领奖台的仅仅只有10名获得‘最美乡村教师’和参加晚会的20名‘特别关注乡村教师’,而在生活中默默坚守在讲台上的却是846万名。”在晚会结束后,记者连线北京,电话那头的范钦刚对于自己的获奖显得特别淡然。“参加颁奖晚会,让我感到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骄傲,更多的是感动:一种坚守,一种荣誉,一种付出,无数收获!今后,我将把荣誉转化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他说。

    于2011年开始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由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主办,目的是展现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mg=600,344]禁止外链[/img]
    范钦刚(左)在向孩子们讲解篮球技巧。(资料照片)
         语文男教师的“篮球梦”
         “你想象的这支篮球队会是什么样子呢?反正我被震惊了。尽管操场、球、队员、教练都显得如此业余,可那种专著,那种执着,那种从篮球中获得的快乐一点不亚于我们看到过的专业队。更何况这支成立不过三年的球队,这些山里的小女孩儿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就在宜宾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冠军呐!”——这是央视主持人康辉,因 “圆梦2008”栏目组最后一期节目的录制,于2008年7月来到蒿坝,在与范钦刚和孩子们相处两天后,其在博客上以“大山深处的奥运梦”为题写下的感慨。
        “鸡鸣两省,环境闭塞”。这句话,是对于筠连县蒿坝镇现状的最好诠释:平均海拔1100余米的蒿坝镇,是一个离筠连县城50公里,与云南省接壤的偏远乡镇。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乡镇的中学里,男教师范钦刚用7年的时间前前后后领着近百名女孩子组成女子篮球队,他们用“竹筐”装篮球,捡矿泉水瓶子换创可贴……自1995年9月第一支女子篮球队成立到现在,近7年时间里,这支山里的女子篮球队成员轮换近100人,但是他(她)们不变的是对于梦想的不懈追逐,对于用汗水浇灌希望的坚持。
       1991年8月,中师毕业的范钦刚被分配到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作为当时学校为数不多的师范生,学校让范钦刚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范钦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春去东来,他的语文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他把生活融入了课堂,把轻松与愉快带进了课堂。
       10多年来,看着一批一批学生走出校园,范钦刚心里的“痛”却越来越重。2004年6月,范钦刚在家访经过初2000级毕业的得意门生何某家门时,突然想进门去看看学生的生活现状。然而,当仅仅毕业才四年的学生走出家门时,着实让范钦刚吓了一跳。“刚到20岁的女孩子,系着围裙挺着肚子,感觉像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想象着昔日那个整天笑颜如花的女孩,范钦刚一下有种想哭的感觉。
       在随后的家访和工作中,范钦刚开始有意识地追踪毕业女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发展之路”,越加感觉到心里的沉重:蒿坝镇的农村女孩如果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话,则只能是外出打工或草草嫁人两条路。
        “难道这就是山村女孩的宿命:草草结婚,开始繁衍下一代的‘轮回’么?‘三间瓦房一群猪,数亩烤烟一湾田’,山村女孩的梦想就只能是这样么?”范钦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很多山村女孩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从未走出过大山。家庭的影响、女孩子性格方面矜持等原因,让她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较差,自我认知和梦想都几乎没有目的性。范钦刚在和女学生们的相处中,发现如何让山里的女孩能走出大山,接触到更新鲜的世界并圆她们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教学中的最大难题。
       望着四周茫茫的青山,范钦刚禁不住心疼……
       “组建一支女篮队伍,既可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或许能给山里孩子带来另外一番天地,找到女孩们的另一条出路!”2005年暑假,范钦刚有了办一个女子篮球队想法,学校领导也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让他着手组建女子篮球队。
         我要用篮球帮山里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范钦刚开始犯难了:怎样招募队员,怎么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如何处理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的矛盾?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
         一开始,当听说是成立女子篮球队,是要把一帮女孩子弄到球场上“你抢我夺”地疯跑,家长们极不理解。“都是山里的女娃娃,比力气可能都不孬!但是,她们能去练啥子篮球,抱着跑还差不多。”“盘娃娃儿读书就尽本分了,练篮球能当饭吃?”面对上门动员的范钦刚,家长们毫不客气地迎面就是一盆“冷水”。
         范钦刚没有退缩,开始了连续不断的“饱和式”动员。他通过班会、座谈会、家访等形式,不断向学生、家长灌输自己的“篮球梦”。
          2005年9月,为让一名叫杨红美的初二学生加入篮球队,范钦刚开始不断上门“家访”。杨红美家住在与蒿坝镇毗邻的云南省彝良县,走路需要近4个小时。范钦刚利用周末时间,一去就是一天,回来时往往天黑了就只能借宿农家。“嘴皮磨干,脚杆跑细,脑细胞烧干。”在杨红美家,范钦刚从山村女孩的读书说到读书后的打工、结婚,说到现实教育存在的一些通病。

    “我们山村女学生真正走出大山的,最后都是依靠读书一条路;而整个学校走出的女孩,至今没有一个走过‘重点本科’。我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体育也是实现娃娃梦想的一条路!”范钦刚一直在坚持。最后,杨红美的家长禁不住范钦刚的软磨硬拽,不但把女儿送入了篮球队,并将女儿安排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避免了杨红美读书往返的路途劳累。以后范钦刚一到杨红美家,杨红美的父亲见面就是一句话:“不要再说篮球了,我相信你!”然后拿出家里最好的老腊肉、鲜黄瓜、嫩竹笋,以最巴适的“筵席”招待他。

          经过一番周折,学校首支女子篮球队终于在2005年9月底正式成立,且首批队员有23名。 球队成立后,对于篮球训练一窍不通的范钦刚,请人帮忙从网上下载了全套《篮球课堂》和其它一些相关女篮训练的资料,通过自己先学习、理解,再根据队员的情况,安排好训练内容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
        “照猫画虎!”范钦刚说,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虽然爱好篮球等体育活动,但是当一下要从教练的专业角度带一支球队,的确困难重重。每天,范钦刚先独自躲在家里一遍一遍跟着影像资料学动作、想训练安排,然后再对着一群只会“抱着篮球跑”的女孩慢慢示范讲解。
        苦中作乐 苦中坚持
          球队成立之初,学校给球队提供了6个胶皮篮球和一间20平米的保管室,而范钦刚每个月的训练经费为100元。
        “训练的第一年,球队的队员没有一个人穿过球衣和运动鞋!”在球队成立的第一个冬天,因为海拔高而早晚温差大,球队的队员就找来夏天的单衣穿着训练。不知道哪名队员首先在街上的手工作坊购买了一双仅8元钱的平底胶棉鞋(当地俗称“鸡婆鞋”)后,这种廉价的棉鞋竟然成为了“队鞋”,一到训练时就齐刷刷穿着这种平底胶棉鞋。因为水泥球场的粗糙,同时胶底鞋没有抓地力,女孩们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膝盖、肘关节等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膝盖上的黑色伤疤,我们把它看做是球队的队标。”乐观的女孩们这样说。
          遇到雨天,23名女孩和范钦刚就只能挤在保管室训练,5人一组轮番训练。
         “器材、训练场地方面,设施很差!”范钦刚说,虽然条件差,但女孩们在苦中坚持着:上学时每天下午5点到6点训练,而假期则每天训练时间为早上7点到8点。队员们训练渴了,范钦刚用学校补贴他的训练费为队员买矿泉水;节假日训练完毕,请孩子们在家里聚会;新队员没有统一的球衣,就穿离队的大姐姐们穿不下的旧衣服……而因为训练时候的伤痛需要药品,孩子们为了节约训练费用,就上街捡矿泉水空瓶卖钱买药。

    “装篮球的竹筐在我们这儿叫‘炕笼’,是乡亲们在灶上烘干衣物用的。”由于没有器具装训练用的篮球,范钦刚看着满地乱滚的篮球和为捡球、找球四处奔跑的弟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次赶集,范钦刚无意间看见了这种叫做“炕笼”的竹编筐子,兴奋的花了15元买下后试用。“后来,我又找到编筐的老人,订做了2个!”

          因为篮球 我们的梦想在延续
         “从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女子篮球队已经‘封闭’训练一年了。”范钦刚说,说“封闭训练”其实是一种无奈,因为在蒿坝这个山区乡镇,他(她)们根本找不到训练的对手。在女子篮球队刚成立的一年里,范钦刚率领自己的队员,都是通过师生自己比赛的方式来检验训练结果,但是究竟训练水平如何,大家心里都没底。
          2006年9月,筠连县巡司镇片区举行教职工篮球赛,范钦刚终于“逮”到了机会!范钦刚和蒿坝中心校经过争取,学生女子篮球队有机会第一次上场亮相。这一次,球队战胜片区其他几支教师女子篮球队,一鸣惊人地获得片区冠军。随后,女子篮球队在全县的女篮比赛中,再次以全胜的战绩在筠连县教育系统女子篮球比赛中夺冠。
         山村女孩们的耀眼表现,引起了筠连县教育等部门的注意。筠连县第一中学在了解到女孩们训练的情况后,决定与蒿坝中心校联合,把蒿坝中心校的女篮训练做为该校的“特长生训练基地”,只要是女篮的队员在中考进入筠连县第一中学的,均可以做为体育特长生对待。2007年8月,球队首批队员中有8名女孩子初中毕业,进入筠连县第一中学学习。“实现我的承诺,我拓展了山村女孩的另外一条梦想之路!”范钦刚说。
          2007年4月,蒿坝镇中心校女子篮球队代表筠连县首次参加宜宾市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只要你们能进入比赛的前三名,我奖励2000元!”本地一名私企老板在得知女孩们要参加市级比赛,鼓励孩子们说。
         第一次参加市级体育赛事的13名女孩中竟有8名从来没有跨出过大山,比赛中,孩子们2年多的训练没有白费,她们一举夺得宜宾市初中女子组冠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两项桂冠。
          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噼里啪啦鞭炮炸起来!在捧回奖杯的那天,蒿坝镇的群众得知孩子们获得了市级冠军,上百名群众自发集在一起敲锣打鼓欢迎她们回来,并集资在蒿坝镇的街头摆开了8桌庆功宴,犒劳他们的“小英雄”们。
         2009年4月,球队再次夺得宜宾市中小学生篮球赛初中女子组冠军。
         2011年,球队代表宜宾市参加了四川省的中学生运动会。
         因为篮球,范钦刚的队员已经有20多人先后免试进入了重点中学,首批队员中有5人进入大学,有的则靠着一副“好身体”开始自谋生路,山里女孩的生存轨迹悄然改变了。
         “范老师,您不要担心我们,因为我们长大了。”“您到家了吗?老师,天冷了,您要记得加衣服,您要记得我们8个爱您的女儿”……范钦刚总会收到已离开篮球队跨入高中、大学的弟子的短信,看到短信,他总是十分激动,有一种把亲生女儿丢弃在异乡的感觉。他猛然察觉,在不知不觉间,孩子长大了。
          “体育对于山区教育而言,不仅是山里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工具,更是改变山区教育观念的一种手段,体育能让山里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从而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大山,所以我将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范钦刚说。

    (张择君  李田钟)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