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南民间信仰诸神和主要宗教活动 自由撰稿人曹取吴
原始人类对一些超乎想象的自然现象不了解,这就产生了“人”、“鬼”、“神”“三界”;就产生了宗教和迷信,以及具有宗教和迷信特点的民俗活动。只要不是邪教操控,这些民俗活动的主旨都是祈求平安和生活安定,祈求大自然赐予丰收,除病消灾、并没有反人类、和反社会的消极因素。又因为这些民俗活动和“儒”、“释”(佛)、“道”的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作为中华传统习俗流传下来。 按照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只要经过宜宾市民宗局书面批准、并持有宜宾市民宗局和宜宾市佛(道)教协会执照的寺院(道观),就可以组织这类民俗活动;而且开展活动前寺院(道观)应书面呈报县公安局(反邪教办公室),由公安局通知当地公安派出所派员到场监督和负责安全保卫。
一,叙南民间主要信仰的神灵 (1)药王菩萨 “药王”是救死扶伤、万民景仰的尊神形象。所谓“菩萨”,是梵文“菩提萨捶”的译音。其意译叫“觉有情”;凡是抱着要将自己的一切、和众生一齐从苦脑中救度出来得到安乐,叫“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众生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叫做“自觉觉他”。能够“自度度他”和“自觉觉他”、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发大善心的人就叫“菩萨”。 中国历史上被尊为“药王”的人很多,“伏羲”、“神农”、“黄帝”、孙思邈、华佗、扁鹊、李时珍、吕洞宾······都被尊为“药王”。我们叙南一带民众景仰的“药王”指的是孙思邈。 1,孙思邈的生平事迹: 孙思邈生于南北朝西魏大同7年(公元541;也有资料说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即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享年141岁),他幼年体弱多病,医疗费用倾尽家产。自幼聪明过人,日颂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他为“神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因幼年多病,18岁立志学医、悬壶济世,;20岁开始为乡人治病。他深研中国古典医学、重视民间验方。一生致力临床医学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度很精通;有24项成果开创我国医学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都是前所未有的。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眉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边行医、边采药,边临床试验。孙思邈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的职责;他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通一等”。他身体力行,不慕名利,被西方人称之为“医学论之父”。是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全世界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医学。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好受之年,从未释卷。他一生著书80多种,其中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影响最大,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2,沐爱的“药王山”和“药王会” 沐爱镇东与“火星山”并列一座“药王山”,并流传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吴三桂降清以后,清朝皇室派他南征云南。他的一支部属途径沐爱(当时叫做“落雁囤蛮夷千户所”)时,在“火星山”与对山之间的山坳宿营,士兵们感染“春温”时疫、部队失去了战斗力。他征愁眉不展,无计可施之际,是晚就在营房假寐之际,偶见一手持长虫、骑坐山猫的天神飘飘然来到帐前对他说:“尔立即叫你的士兵到对门山上采集百草,熬汤给将士们喝下,可保无慮”。 统兵官正感惊奇之际,天神已无踪影。他一梦醒来,惊奇万分。经过询问,知是药王孙真人托梦赐药。他立即命士兵们上山、拔取山上百草、熬汤给士兵们喝下。对时以后,大部分病倒士兵均能下床,再过一日,全部恢复健康。临走时,他集合士兵、朝山礼拜,感谢孙真人的救命之恩。 其实明末清初直至民国,“药王山”都植被茂盛,林木蔽天。天然植被中生产“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薄荷”、“大力”、“淡竹”······等野生药材,这些药材,恰恰是当年治疗“春温症”(流行性感冒)的“银翘散”组成药物。“大跃进”毁林烧炭、全民大炼港铁,才破坏了山上的茂密植被,是它成为一座石头山。 吴三桂部曲越此以后,此山被命名“药王山”。再后来,乡人集资在山顶修建小小“药王庙”,此庙岁小,连年香火不断。“文革”“破四旧”庙宇和神像被“革命小将”捣毁。改革开放之初,鹅坪村部分民众悄悄集资,修建大约30平米小庙,因为他们不懂寺庙规矩,乱七八糟的按照自己意愿,很不规范的在里面用黄泥塑造了一些“药王”、“山神”、“龙君”、“大佛”之类神像;虽然是以“佛教”神像为主,却又命名为道教的“观”,但四时八节都有民众到此烧香还原。 1980年代末期,原沐爱区机械厂翻砂车间工人范清福、何翠莲夫妇投资修建了“大雄宝殿”和生活用房。因为不懂修建寺庙的规矩、不熟悉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管理规范,之在县立等登记,并未在宜宾市民族宗教部门和宜宾市复交协会办理执照。招揽了一些皈依佛门的居士,以及个别“挂单”僧人进驻,每年传说的观音诞辰(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和药王诞辰(农历2月28日,4月28日、8月28日)举办庙会——所谓“庙会”乃是信徒们、和休闲的老人们每人出资几元或几十元,信徒们则参加一下跪拜念经,休闲老人们则看一下闹热,到时候,庙里龙一顿豆花饭款待大家了事,没有什么宗教活动(当然,庙内也没有资格开展宗教活动)。 范清福病逝、何翠莲病后,不知是那些假和尚和假居士在主持庙务。 其实“药王山”是沐爱的一个旅游景点,政府应该按照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寺庙管理规范,加强管理;引进有资质的宗教团体和旅有部门,对县内寺庙进行整顿和规划建设,让它们发挥社会之一正能量,防止被邪教分子利用,发挥旅有资源的效力。 二,观世音菩萨 在我们叙南,“观音菩萨”是万民景仰的、和“药王菩萨”相提并论的两位尊神。“观音菩萨”即高坐莲台、手持柳枝宝瓶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在大型佛教寺院的大行普贤菩萨并坐“普陀岩”。在三尊菩萨中,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普济寺,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峨眉山。 我们看见的“观世音菩萨”都是塑的女身,大家都认为他是女人,而且有的宗教宣传资料称他是妙庄王的小女儿妙善公主,其实在佛教经典《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品门》中叙述得明白,女人身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之一”,其实他不但不是妙善公主,更不是女人身,他是一个男人——普陀山普济寺的“观音菩萨”是一个“比丘”形象,据佛教经典称,观世音菩萨早在过去的“无量劫”中早已成佛,法号“正法明如来”(所谓“佛”,系指以释迦牟尼思想为原型的光辉形象仅仅是一个概念而非实有其人),他的所谓的“三十二应化身”,就是他要度脱那种人接受佛法,就以那种形象出现,目的是易于接近众生,让众生易于接受佛法。 佛教经典《般若博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称,“观音菩萨”的深广智慧,能照见“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寂的,因此、他能度脱自己的一切苦厄,也能将正在哭厄中的众生救度出来。所以世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观世音菩萨。 沐爱“观音寺”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至1487),位于“五车书”之南,占地2000平米,是设备齐全,布局十分标准的大型佛教寺院。1941年建立“沐爱中学”前身“高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时,成为主校区,一直沿袭到现在。 沐爱的“百步梯”原来地名“观音包”。早在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以后),乡人们就用青石头雕刻了“观音”、“龙君”、“药王”、“山神”、“灵官”几尊神像,供奉在其半山(距离地面月20米)的“千重岩”下岩腔里。逢时过节,乡民们便沿着一条“之”字形小路前去岩腔上乡许愿。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沐爱街上皈依佛门的居士李万春,在和李明芝、朱发祥参加“宜宾市佛教协会”的代表会回来后,联合老伴余邦莲居士,书面向筠连县人民政府申请修建“百步梯庙宇”,并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经职官副县长邓松如亲批,并转呈“宜宾市民宗局”和“宜宾市佛教协会”,市、县书面批准后,李万春以自己的街房做抵押,从银行贷款,向兴隆村社员协买地基,修建“观音堂”、“大雄宝殿”接待游人的食堂和生活用房、正式按国家宗教政策开展活动,每次开展活动都市县呈报筠连县公安机,要求派员监督和维护治安和安全。 李万春和余邦莲夫妇的奉献精神值得赞扬,但因为他既缺乏人文历史知识、又缺乏佛教理论知识,不懂庙宇布局,性格刚愎自用,因此庙宇的修建布局上有些不合理,上山石梯直上不但坡度陡、也不安全,而且山下无法修建“山门”。不过、一个商人出身的中年人、半路出家能做成这个样子也是在不容易。 李万春死后,余邦年和他的子女们的统一认识,以余邦年的名义,将“百步梯”整体捐给政府。就这样余邦莲与筠连县民宗局履行了书面捐赠手续。 民宗局之是一个业务管理机构,不应该拥有经济实体,“百步梯”应该交由当地政府经营才合乎政策。何况,自从民宗局接收“百步梯”以来,没有开展国正常活动浪费了全民的爱社会资源。 三,川主菩萨 “川主”系战国秦昭王时的蜀郡太守李冰。《辞源》:李冰“凿‘离堆’、避‘沫水’害,分‘岷江’为内外两支,修堤作堰,清除水患,即今之‘都江堰’”。史前时期,川中水患连年,李冰作了蜀郡太守后,他们父子疏通了岷江、并在灌口(今都江堰市)将它分为“内江”和“外江(即今岷江与沱江),根除川中水患的同时、使“成都平原”成为川中粮仓,使“天府之国”的桂冠从关中迁移四川。蜀中父老为了几年李冰父子的功德,在将灌口几年蜀王杜宇的“望帝祠”签到郫县,在原址修建几年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后来、历代王朝把李冰列入四川乡祭,所以成为“川主”。按照历代王冲规定,“川主庙”属于大型寺院,规模应在4——5亩之间(3000平方米左右;并非李廷云说的,任何岩腔都可以供奉李冰神像) 沐爱“川主庙”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至i1521),原址在今“沐爱县衙”庙宇正殿就在今“沐爱县衙”二堂和三堂之间,后枕“三皇庙”、正对“火星山,”现在的“计生指导站”(沐爱县衙)第一堂(监狱)处是正对大殿的“苏楼”。两项是“经堂”、“僧舍”和客房、生活用房。中间大院是沐爱的粮食及农副土特产品市场。 1944年(民国33年)四川省政府和行政院已经首肯沐爱与高县分治,就等国民政府批准和正式行文。沐爱当局为了修建“沐爱县衙”,就把“川主庙”西移100米,即今“沐爱蚕茧站”,作为“川主庙”新址、滕出原“川主庙”旧址地基,于次年(1945年)由罗玉葱领导修建“沐爱县衙”。 四,夏禹王和“禹王宫” 尧、舜时期,中原九州连年水患,洪水滔天使百姓流离失所, 天下不安定。帝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讨派谁负责治水。部落首领们一致推举鲧负责治水。鲧花费了九年时间,他筑坝堵水,但坝经常被冲垮,他垮了筑、筑了垮,水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严重。舜亲自考察后、发现是鲧的决策错误,就把他杀了,然后命令鲧的儿子禹接替分的父亲负责治水。 禹采取了父亲完全不同的治水理念——疏导,千方百计把洪水印象大海。他和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他三过其门而不入;他是其子刚刚生下儿子启,与从门口路过时,虽然听到儿子的哭声,但未了治水,他也没有进门逃亡·····经过十三年艰苦奋斗,他凿龙门,是河水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人们称颂禹治水的攻击,称为“大禹”······所以“大禹”列入全国乡祭。“禹王宫”规模和“川主庙”一样,占地在4——5亩之间。 沐爱的“禹王宫”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至1521)本庙占地2000亩,门口坝坝和外苏楼占地800亩。它紧邻“城隍庙”,因为原来“城隍”乃是掌管护城河的河神,后来才演化为地方官式神灵,因此“禹王宫”胡“城隍庙”门口的坝坝称为“水府庙坝坝”。沐爱“禹王宫”在民国中期成了“高县第三区”区公所,1954年成为“沐爱设治局”局署;“城隍庙”成为“沐爱警察所”。解放后初一直显置,“合作化”后“”城隍庙成为“沐爱供销社酒厂”,,“水府庙坝坝”拆毁苏楼后,修建了“公私合营粑粑店”、和“公私合营旅馆”。“大跃进”后“禹王宫”成了“沐爱区农机厂”。改革开放后。财权下放是时,区长毛未连把“禹王宫”卖给胡泽长。把“城隍庙”处理给信用社 五,叙南民众信仰的其他神灵 “药王菩萨”、“观音菩萨”、“川主菩萨”、“禹王菩萨”不但是叙南民众都信仰的神灵,也是和我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传说。除此以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文昌帝君”、“燃灯古佛”、“弥勒古佛”、“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以及其他各种“行业神”、“吉祥神”“保护神”“婚育神”、“居家神”、“自然神”、“生肖保护神”从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