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5|回复: 1

    朱元璋出兵三十万,真正目的——钳制云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6 13: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春竹 于 2019-3-16 13:10 编辑

                       朱元璋出兵三十万,真正目的——钳制云南
       

       为了征服云南,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任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兰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大军第一次调北征南三十万大军由南京兵马司的金吾前卫、金吾左卫、朱元璋亲军卫队的天策卫、浙江都司、江西都司、湖广都司、河南都司组成。远征军于当年深秋1381年9月1日出发,逆长江而上,二十六日师至湖广按朱元璋预定方略,分兵两路。都督郭英、胡海、陈桓等率五万偏师,在武昌与傅友德统率的主力分别后,沿长江经重庆、泸州达永宁(今四川叙永),从永宁直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以牵制梁王兵力和吸引土酋武装。傅友德、蓝玉、沐英三将军自率主力25万大军穿过八百里洞庭湖,在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上岸,走陆路。经辰州(湖南沅陵县境)、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年底抵达普定(贵州安顺境内)相继攻下普定、普安旋即奔赴云南曲靖云南东部门户今云南曲靖市)。在白石江边与元军主力激战,元兵大败,云南暂得安宁。
      不过,云南诸蛮,始终未能根除,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东川蛮叛乱,形势相当严峻,傅友德再次受命南征,次年七月,局势才趋缓和。为了长治久安,巩固西南边防,朱元璋采用安抚与征剿并用的措施,在安顺大力推行屯田制度,使屯军与当地百姓共同生活、劳动,以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待以岁月,然后可图也(《太祖洪武实录》卷192)。
      征讨云南,朱元璋谋定而后动
      朱元璋1368年称帝,定都南京,改元洪武,其后两三年内平定中原,江山基本稳定,为什么不及早征讨云南,而非要等到洪武十四年(1381)才对云南用兵?
      兵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所以,朱元璋征讨云南当然是以兵威说服为上上之策。因此,朱元璋于洪武六年、洪武七年分别派使臣王祎、吴云到云南说服梁王归顺朝廷。这两次赴滇之行,不仅未果,更有令朱元璋不能容忍的是梁王居然在云南杀了派去的使臣王祎,而吴云亦被杀于去往云南的路上沙塘口(大约在广西云南的交界处,当时属云南)。按理,当时朱元璋就应该大举兴兵征讨云南,正如他所说:今元之遗孽把匝尔斡尔密等自恃险远,辄害使臣,在所必讨(《明史纪事本末》)。
      既是在所必讨,为何又不早征讨,竟到洪武十四年才讨?其实,并非朱元璋不想及早用兵,也不缺乏兵员粮草,根本的原因是讨云南易,管云南难。朱元璋还没有想好一旦打下云南后,该怎样控制管理云南的办法。云南的特点是险、远,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攻打云南势必会形成朝廷打过去他投降,官军撤走他反叛的拉锯战,这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结果。当然,派大将驻守也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朱元璋采取的是派大将沐英驻守),但是,古往今来,大臣拥兵自重,据险谋反的事并不鲜见,尤其是明初移民屯田,朱元璋本仿汉徙富民实关中之制,所以,对汉初韩信曾以代齐王要挟刘邦等诸多值得警记的相关历史事件了然于胸。
      故而,派大臣驻守云南,在朱元璋看来,应该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那就是镇守云南的兵力应该是多少。少了怕控制不住北元残余势力和当地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派重兵把守,又怕镇守大臣一旦拥兵谋反,后果更不堪设想。更让朱元璋伤透脑筋的是,担心和防范镇守大臣的谋反只能隐在心里谋算,不能说出口,因为,无论派谁镇守云南,总不能一方面信任别人,一方面又公开防范吧!那样无疑会把大将逼上谋反路。因此,朱元璋在未拿定这个主意之前,是不会出兵征讨云南的。这便是朱元璋即使在使臣被杀之后,也能隐忍,不用征讨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朱元璋之所以在立朝后的洪武十四年征讨云南,便是他已想出万全之策。
      沐英世代镇守,朱元璋屯军安顺
      朱元璋想出的这个万全之策便是派沐英世代镇守云南。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比较信得过,不过,就历史经验来说,亲儿子都未必靠得住,干儿子更需防着点,如何能防?安顺是通往云南的咽喉,中间隔着险峻的关索岭,交通不方便,朱元璋就是利用这个有利地形,在安顺屯积大量军队,既把沐英堵在云南,又不能相互联系。按照这样的安排,如果沐英真的一旦谋反,既出不了云南,也不会影响江山社稷,而且,朝廷征讨也因为有安顺这个基地,无论是时间上、兵员上、粮草供给上都会占据很大优势,确保能及时解决问题,平定叛乱。
      朱元璋出兵三十万,真正目的——钳制云南
      当时云南已在巴蜀、湖广的包围之中,虽然可通过西藏与北元联系,但是,元帝败北已自顾无暇,云南梁王已属残余,朱元璋只需一、二十万精锐部队即可拿下,为什么要不顾成本,非要派三十万大军征讨?这是由于朱元璋早有屯军队于安顺钳制云南的思想准备,所以,不惜劳师动众以三十万大军征云南。
      屯军安顺,傅友德受封颍国公
      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于洪武十四年九月征讨云南,十二月即平,仅百余天的时间,可谓是摧枯拉朽,以博象之力博兔,其功劳应不是太大,如论功行赏的话,发点黄金即可,但是,朱元璋为何晋傅友德为颍国公?
      翻开史册皆知,傅友德是跟随朱元璋多年,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心腹爱将,对朱元璋的心里顾忌、弦外之音自然能心领神会。傅友德是怎样来领会贯彻朱元璋的真实意图的?傅友德率大军于洪武十四年九月从南京龙江出发,十二月克普定,十六年三月,朱元璋命耿炳文往谕傅友德、蓝玉等班师,而副将军沐英以数万众留填云南镇守。十七年三月,傅友德班师回朝。
      从十四年九月至十七年三月,傅友德在征南期间,真正用于讨元梁王的时间不过数十天,用兵不过数万,而大部分时间都是活动于贵州毕节、安顺一代,征讨各地少数民族部落。并借此对贵州地理环境进行深入查勘了解,以寻找屯兵钳制云南的有利地形环境。这从朱元璋的班师令和傅友德的屯兵部署可以看出端倪。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遣使谕傅友德、沐英:云南士卒既艰食,不宜分屯。止于赤水、毕节、七星关各置一卫;黑张之南,瓦店之北,中置一卫。如此分守,则云南道路,往无碍矣。霭翠之地,必用十万众乃可定也。凡此者,朕所见大概耳。万里之外,岂能周知,将军便宜自处置(《明史纪事本末》)。
      霭翠是奢香夫人的丈夫,奢香夫人的墓葬在毕节大方县,即是说,霭翠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毕节的黔西、大方、威宁一带,且据正史记载,洪武十四年,霭翠已死,由其妻奢香代袭。十七年,奢香率所属到朝廷,帝赐香锦绮、珠翠、如意冠、金环、袭衣。洪武二十九年,奢香死,朝廷遣使祭之,其子安的贡马、献粮、通道以谢皇恩。说明奢香的势力一直是归顺朝廷的,并无必要屯十万之众以防其变,即便要屯,也应屯于毕节之境,但是傅友德按霭翠之地,必用十万众却把军队屯于安顺境内,这明摆着就是钳制云南,从朱元璋传谕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对云南的防范虽是轻描淡写,其实那是要给沐英看,表明对沐英镇守云南的信任。而以十万之众防霭翠,实质上就是要付友德领会其真正用意是钳制云南于万一。
      屯兵自我传承,造就屯堡文化
      沐英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正因如此,屯于安顺的十万大军,才得以在安顺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逐步由兵演变成民。不过,由于明初的十万大军屯集安顺之时,其主旨是备军务钳制云南,他们与一般的屯军屯粮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他们尽管住得相对分散,却是一个大的军营整体,对外具有相当的封闭性,因此就必然形成共同的生活和文化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他们虽逐渐由兵演变成民,但是他们在安顺已处于绝对的文化强势群体,加之这里与中原又因交通阻隔,信息不通,因此,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文化习俗,既不会受当地土著文化的同化,也不会受中原文化的干扰。这也是安顺屯堡文化六百年自我传承固守不变的真谛所在。
      演练留戍军士,成戏曲活化石
      岁月流逝,在安顺地区屯居下来的士兵,渐趋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便有跳神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跳神,因其活跃在农村,又是以平地为戏台围场演出,属于农民称谓的吹地灰之属,村民便常称之地戏,并沿用至今。
      在曲六艺先生为高伦《贵州地戏简史》而作的《序》中写道:地戏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是至今仍然活跃在戏台上,并且仍有一定生命力的戏曲活化石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戏曲剧种学以及中国傩戏的起源于流布,地戏可以提供一些珍贵的活资料。也正如戏剧家曹禺所述看了地戏,我觉得中国戏剧史有改写的必要,可见地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历史地位颇高,被称为戏剧中的活化石也名正言顺。 


          参考资料:1、《(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第05版今日云南(边屯文化系列报道之二十七)记者 李雁华》;2、《汉族移民入滇史话-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续集,作者:郝正治,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为2014-07-01》;3、《云南电视台三套(云南讲坛)郝正治讲(汉族移民入滇史话)》。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征南大军出师之日,朱元璋亲自带领满朝文武为出师将士饯行。长江之上,旌旗蔽日,鼓乐喧天,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循江而上。军行之处,所向披靡,十一月克普定,十二月下普安,年底逼近滇东重镇——云南曲靖。梁王把匝瓦尔密获悉明军到来,急忙派遣司徒平章达里麻,领精兵十万屯于云南曲靖北郊的战略要地——白石江以拒敌。明军日夜兼程,迅速逼近白石江。当明军距白石江还有约五千米时,忽降大雾。明军乘雾疾进,雾散之时,已抵北岸。达里麻恍惚中以为明军从天而降,仓皇应战。


      白石江江宽仅里许,水浅的地方甚至徒步可以涉水。沐英一边虚张声势,令全军鸣金鼓,作欲渡状;一边暗遣数百名游泳高手,携旗帜征鼓,从上游先渡江,沿寥廓山一带,绕到元军阵后,吹角擂鼓,于深林中树旗为疑兵。达里麻果然中计,急换后军为前军御敌。傅友德、蓝玉、沐英则乘势挥师渡江,抢登南岸。顿时,矢石炮铳齐发,呼声震天动地。沐英身先士卒,冲人敌阵。最后达里麻被生擒,俘获甲士两万,马万匹,横尸数千米,元军全部覆没,云南曲靖为明军所占领。白石江之战,是平定云南的决定性战役。


      白石江元军覆没的消息传到昆明,梁王自杀。右丞相观音保等举昆明城投降。明军人城,肃清元朝残余势力,云南全境归顺明王朝,至此明统一了全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白石江之战,是明朝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次大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