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的城墙在哪里 ——《景阳山下的筠连古城》之十五
作者:温涛
筠连自明初在景阳山下筑城,先后用土、石筑成,自清朝康熙八年(1669),筠连知县孙如芝重修复筑城墙后,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已近两百年,城墙年久失修,逐步毁坏,失去防卫功能。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各地流宼起事,清朝政局混乱、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此时,曾国藩手下的湘军进入筠连,其首领名叫胡中和。
湘军将领胡中和像
胡中和是湖南长沙人,曾国藩手下的著名湘军将领。同治元年(1862)带军尾随石达开的太平军进入西南,被清廷任命为云南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同治二年(1863),胡中和在宜宾县横江参与围剿石达开的太平军获胜后,恰逢云南流匪丁哈哈等在筠连一带抢劫,胡便回师进入筠连击溃丁哈哈。获胜的消息传到清廷,清廷立即下令胡中和改任四川提督,重点驻守川滇要津筠连。
胡中和当年修建至今犹存的大梁子营盘
胡中和到筠连后,见县城处在山间槽坝内,无城墙可守,便着手修筑城墙。因在修建城墙东面要伤及詹姓祖坟,所以遭到地方大姓詹姓的反对,胡为了取得支持,不便得罪地方势力,便改在城南大梁子上修筑城堡驻军作为大本营。为了扼占军事要地,胡中和在大梁子侧面筠连到巡司的山间坳口上设行营,亲自镇守。并遣右营总兵洪金元驻巡司场,右营总兵王聚兰驻高县正洲(今镇舟镇),后营总兵唐桂林驻珙县洛亥。胡中和驻防筠连近五年的时间,先后转战于筠连周边高县、珙县、兴文、镇雄、大关、威宁等地,其间扑灭了太平军余部和贵州陶三春、陶新春苗民的起义,又肃清了丁哈哈、何金龙、萧广德等流匪的骚扰。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却使筠连地方获得了安宁。
筠连县城东面残存的一小截城墙——文昌宫墙
同治七年(1868),战争稍事平息,胡中和率军返回成都,大梁子侧面的山间坳口的行营由于驻军日久,又处在县城到巡司、平寨的岔路口上,附近的村民就利用废弃的营房开了一家栈房,因是胡中和驻扎过的地方,便取名为中和栈。久而久之成了地名,今日便成了筠连镇的中和村。今大梁子营盘内尚有胡、周、杨等姓氏,为胡中和所遗湘军驻守的后代。大梁子营盘大部分保存完好,常有人到此凭吊怀古,俯看山下的筠连城,所以筠连的城墙多数在城外的大梁子上。而胡中和最初在筠连城修建一小截城墙后来改为文昌宫的宫墙,至今还保留在东环路下侧的县医院旧址里,真心希望这一小截城墙能永远保留。
写作中,有朋友问筠连城里旧时的九宫十八庙在哪里,下期我就为您讲述,敬请关注。
来源:筠连热线历史版 作者: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