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8|回复: 0

    [教育理论] “无中生有”的智慧引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8 1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教育导报■ 丁良桂
      一位教师在教学《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一诗时,有两处生成意想不到,略显“尴尬”,但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巧妙地引领,让课堂峰回路转,风光无限。
      片断一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以前背诵古诗情况,谁愿意起来背?
      生:《江雪》(学生背得很有感情)
      (教师没想到学生背的第一首诗就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师:背得很有味道!我不知道这节课还要教你什么?(众笑)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这首诗中的“垂钓者”是谁呢?
      生:柳宗元。
      师: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好办了。(众笑)
      师:你能把这首诗读得感染所有人吗?
      生:(读)
      师: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写这首诗的吗?
      生:冬季。
      师:你只知道季节。
      师:同学们,一首古诗中往往包含了一种心情,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片断二
      师:同学们,诗人把自己当时“孤独”、“忧伤”的心境写进了这首诗,让我们说一句安慰的话、鼓励的话、嘘寒问暖的话给柳宗元吧!
      生1:柳宗元你真是个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人啊!
      (课堂出现冷场,教师点另一名学生)
      生2:没有。
      师:你的一句“没有”召唤着我们,我们正走在古诗理解的路途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相信你们对这首诗一定会有更深入的感悟。
      两个片断,一个是课堂的开头,一个是课堂的结尾,意想不到,却很精彩。片断一中,教师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但没想到学生背的第一首就是这节课要学的诗,给教师当头来了一棒。怎么办?是按自己预设的教学进行,还是随机改变教学策略?智慧的教师总会选择后者。于是教师随即进行了4次追问,而且追问得很艺术,既有理解词义层面的问题,又有了解背景层面的问题,还有把握中心层面的问题。可以说这几个问题也是这节课要着力解决的,是教学的重难点和目标。通过追问,既打破了课堂尴尬的局面,又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师以学定教,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片断二中,面对学生无话可说的真实场景,教师没有硬性地去引导,让学生搜肠刮肚,说些不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声音,而是以“我们正走在古诗理解的路途当中”顺势而下,巧妙作结。是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理解古诗亦如此,我们不能指望用一节课便穷尽了学生探索古诗之途,滞阻学生前行的脚步,一切都应顺其自然,遵循规律。
      由此我想,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力尽情舒展的地方,语文教师要尊重每个生命的个体,要承认生命是立体的、多元的、鲜活的,每个生命都独立存在,具有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学生精神和言语能力正处在发育过程中,认识可能肤浅,表达可能不到位,但这正是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存在。作为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要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生命激情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用自己锐敏的言语直觉,对文本进行生命化的感悟,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和悟性。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呵护学生的无知。如此,语文课堂才能闪烁出熠熠的人性光辉,我们也才能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