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村隶属筠连县腾达镇,距县城6公里,海拔600多米,幅员面积5200亩,属喀斯特地貌,土壤瘠薄,资源缺乏,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小山村。为彻底改善贫困面貌,2004年以来,春风村在党支部书记王家元等村干部的带领下,秉承“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春风理念”,发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选准一个好书记,带强队伍;建强一个好支部,引领发展;找准一条好路子,兴村富民;弘扬一种好精神,凝心聚力”的“春风经验”,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生态农村、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农村改革转型发展标杆。
一、建强一个党支部,筑牢发展核心。探索构建党支部引领,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存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党组织主导考评的村级治理体系,坚持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转型升级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支部队伍建设,增配了2名班子成员,培养后备干部3名,大力提升村组干部整体文化水平,切实增强村组干部的带富能力。探索实施的“与民同心、与民同向、与民同行” “三同工作法”,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并制作专题片宣传。 二、选准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发展。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理念,深入推进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李子、茶叶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全面推广“畜沼果、畜沼茶、畜沼花、花茶禽”等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村发展李子1820亩,花卉1780亩,茶叶3200亩,花椒700亩,林下发展黄精500亩。 三、改革利益联结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探索推行“支部+公司+农户”“支部+专合社+农户”“支部+公司+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对道路设施、水利工程、通讯电力等公共资产的管理使用,先后成立水务管理协会、卫生管理服务队等自治组织5个,进行自我管理,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良性循环发展。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3年规划,探索春风茶厂租赁、集体土地流转、村企合作入股分红、泓硒泉矿泉水代理等6种路径,2018年底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45万元。 四、创新文明治理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示范工程,即建设“春风文化长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农民健身中心、舞台影院、农村信息服务站”七个阵地;建立建强“农民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新乡贤”三支队伍;深入开展“最美春风赛、最美春风行、最美春风村、最美春风赞、最美春风人”五项活动;并以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作为精品节目,循环开展文艺演出,初步绘就一幅“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的现代春风画卷。2018年以来,围绕深化“735”工程,探索实施了以“村庄”为单元构筑宣传文化墙、道德讲堂、主题院坝、田园书吧“四大阵地”、以“家庭”为细胞建强新乡贤、志愿者、文体骨干“三支队伍”、以“个人”为关键推进文明创建、好人评选、移风易俗“三项活动”的乡风文明建设“433”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自转型发展以来,春风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800元增长到2018年的24100元,一个落后贫瘠的“穷山沟”变成了全省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川省最美乡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探索形成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肯定为“筠连模式”并予推广;全面实施的乡风文明建设“433”工程,在2018年全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交流推广;党支部书记王家元相继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时代楷模”“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