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夫泉?追呼泉
初闻追“呼”泉,误为追“夫”泉。暗自揣测,此泉的由来,必与美丽的爱情故事有关。
——题记
团林乡政府以东约一里路的彬新村地界,有一道名为“风岩沟”的深谷,中有小河蜿蜒流出。追呼泉便位于谷中。
时值九月,秋高气爽。沿山岭坡地的蛇形小径斜斜而下。农田、屋舍。茂林,修竹。道路两旁的庄稼地里,花生饱满、辣椒火红,茂盛的红薯藤蔓交错、绿意葱茏,偶有粗而长的南瓜藤缠绕其间。色泽金黄的老南瓜,或圆或扁,或悬或卧,收获的喜悦直上眉梢。
至谷底,乱石嶙峋,河水清透。沿电厂修筑的渠道堤坝进入风岩沟,幽深僻静,雄奇险峻之感瞬间袭来。长约500余米的峡谷,宽5到8米不等,两旁的崖壁如刀砍斧削般拔地而起。屏息仰望,天宽一线、壁高林密。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或一枝独秀,或簇簇拥拥,倒挂于凸出的崖壁之上,极尽神奇灵动,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我看来,这琳琅满目、淡雅古拙的钟乳石,分明就是天地灵气的结晶。历经岁月洗礼,久睹万物沧桑,依旧凝神独处,恬淡自怡,可谓超凡脱俗。当是人们精神、意念、理想中对于自然美学的追求和升华。
进入峡谷200余米,未闻水声,突见瀑布状的水雾从50余米高的悬崖上倾洒而下,如薄霭,如轻纱,飘逸灵秀、如梦如幻,这便是追呼泉了。
当地的向导告诉我们,追呼泉的泉眼就在瀑布上方的峭壁上,有鸡蛋大小。泉水从泉眼里流出,便如高压水枪里喷出的水一样,形成一片水雾浇下。正午时分,当太阳射进峡谷时,会在水雾里形成一道彩虹,斑斓的色彩随水雾的飘动而不停变幻,煞是好看。
如若盛水期,站在离泉较远的地方大声呼喊,水雾就会像多情的少女,羞羞答答地朝着声音的方向移动,直到 5至 10米远的地方才会停下往回走,恢复原有的状态。当地人根据这一特性,故取名为“追呼泉”。
然而,就我本人来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泉为追“夫”泉。
身处苗乡。歌为媒,芦笙一曲自多情。木叶、芦笙、情歌,是苗族地区青年男女传情的媒音。姑娘小伙通过对歌,彼此结识了解,乃至情定终生。自由、神秘,自然最具浪漫色彩,也最具乡土人文气息。
许久以前,曾听苗家阿妹唱过一首苗乡的原生态民歌《木叶声声唤情哥》,曲调婉转悠扬,感情深切真挚。据说,“吹木叶”是苗乡流行较广的一种谈爱方式。苗族青年善吹木叶,路边信守可摘的树叶,一经贴在他们的唇边,便能吹出无数动人的乐曲。恋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一种只有自己才懂的音乐语言,能够从纷繁交响的木叶声中,准确辨别出哪一曲才是自己心上人所吹。
试想,苗家的姑娘或小伙藏在树荫里,朝对面山上吹响木叶,忽听远处也有木叶声起,极目远眺,细细聆听,才发现原来对面山上人影闪烁,心上人正与自己音律相和,真情相邀,岂能有不赴约之理?
我不禁释然。之所以我们站在泉下声嘶力竭的大声呼喊,也不见水雾移过来,当是我们与追“夫”泉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