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37|回复: 0

    从元代归州与筠连州的设置说起,谈谈元代“飞地”的形成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3 1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元代飞地的成因大抵上可以归结为五户丝分封以及江南户钞分封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平定南宋之后形成的归州以及筠连州地区,其作为飞地的形成原因却不能用分封来解释。筠连州与归州地区成立时间较晚,因其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元廷出于政治、军事、民族等因素的考虑而做出相关行政区划的调整,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相互糅合,最终导致了归州与筠连州这两处飞地的形成。
    [img]禁止外链[/img]
    一、归州的形成
    归州隶属于湖广行省,处于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与河南行省三省交接地带。从地理位置来看,其北接河南行省襄阳路,东临河南行省峡州路,西面与南面已被四川行省夔州路包围。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元朝征服南宋后,"(至元二十八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又新入版图,宜于化梁立省以控制之",面对如此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元廷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成立河南江北行省,一改之前只有临时性行政机构的状况,这样的举动也进一步稳固了河南江北行省的军事战略地位。伴随行省建立而来的便是针对河南行省及对其周边地区的行政规划调整,"(至元二十九年正月)丙午,罢河南宣慰司,以汴梁、襄阳、河南、南阳、归德皆隶河南行省。……其荆湖北道宣慰司旧领辰、沅、禮、靖、归、常德,直隶湖广省"。以此行政区划变动使得归州从河南行省的荆湖北道划拨湖广行省。
    针对此次行政区划有两大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说明:
    [img]禁止外链[/img]
    首先,元廷做出此种行政区划变动意欲为何需加以考虑。笔者认为,河南行省单从其所辖州县以及人口数量等方面来看其力量并不能称之为繁庶。但是河南行省辖区广阔,其所领辖范围几乎包含了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北岸中下游地区。而元廷进行的此次地方建置调整使得原本隶属于湖广地区的信阳等战略要地尽归河南行省,形成了河南行省与湖广、江浙行省划长江而治的情形,河南行省扼守长江这一天险,更加稳固了其军事战略地位。
    其次,根据《宋史·地理志》所载:"(荆湖)北路。府二:江陵,德安;州十;鄂、復、鼎、禮、峡、岳、归、辰、沅、靖。军二:荆口,汉阳。"结合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行政区划调整不难看出,元朝初年的荆湖北道宣慰司已与宋朝时期产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峡州其地在元朝时期仍旧隶属于荆湖北道宣慰司,在元廷将归州连同辰、沅等州一同从荆湖北道宣慰司划归湖广行省之时,峡州并未被划走。也正是峡州路最终使得归州与湖广行省相分离而成为飞地。那么,峡州路其地不被划归湖广行省的原因也值得进一步考量。
    [img]禁止外链[/img]
    结合峡州路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其与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紧邻,北部为襄阳路。时襄阳路有北守宋旧都化梁,南镇湖广的军事重任,故而其作为元代的军事战略要地需加以重点防护。以河南行省据长江而治的特点来看,其也担负着镇守四川地区的战略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峡州路肩负着"西陵重镇。楚之西塞。距三峡之口。西通全蜀。北辕襄汉"的重要任务,加之长江流经其南部地区,峡州路的军事战略地位远非荆湖北道宣慰司其他地区可比。若将峡州路划出,襄阳路便直面南部的湖广行省,这在军事部署方面大为不利。
    故而,笔者认为,出于军事战略因素的考虑,峡州路并未划拨至湖广行省。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归州这一飞地的形成。
    [img]禁止外链[/img]
    二、筠连州形成
    筠连州治内西南蛮族聚居,因而其性质为元廷所设羁縻地方的行政区划。
    根据《宋史·地理志》所载,筠州与连州隶属于叙州位下,是羁縻三十州之一。而在元朝时期,筠连州成立原因虽未见详细记载,但从其地理位置看,筠连州位于叙州路西南方,被四川行省叙州路、马湖路以及云南行省的乌蒙路所包围,此三地均为羁縻地方的行政区划,因此筠连州的性质仍旧为元朝羁縻地方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管制当时的五十六蛮洞。
    筠连州降附元朝后仍旧隶属于叙州路总管府,而当时的叙州路作为地方羁縻政区,于"(至元十二年)郭汉杰挈城归附。"对于筠连州隶属叙州,笔者认为这是元廷借鉴宋朝行政区划的结果,两者在地理位置上毗连,也便于筠连州战后的统治与管理。
    [img]禁止外链[/img]
    在筠连州降附后,元廷便下令在筠连州地区设置驿站,至至元十七年(1280年),枢密院上书:"四川行省参政行诸蛮部宣慰司咎顺言,先是奉旨以高州、筠连州腾川县隶安抚郭汉杰立站,今汉杰已并蛮洞五十六。有旨昝顺所陈,卿等与中书省议,臣等以为宜遣使行视之。"而元世祖给予的回复则是:"此五十六蛮洞如旧隶高州、筠连,则与郭汉杰立站,否则还之昝顺。"
    从中可看出,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针对新并入的五十六蛮洞要求叙州等地继续进行立驿工作,而"(至正十八年)二月,敕通政院官浑都与郭汉杰整治水驿,自叙州至荆南凡九十站",这表明在陆驿设置的同时,水驿的设置已经开展。而此时的筠连州应该仍旧隶属于叙州治下参与水、陆驿站的设置与建设。
    时至至元二十年(1283年)右丞也速带儿复攻筠连州的现象表明此年筠连州地区发生叛乱。平叛之后的筠连州便可能从叙州路划出,而其归属问题,笔者认为,单从行政方面考虑,筠连州既己从叙州路划出,便已然没有复归的可能性,再结合筠连州作为羁縻政区这一性质判断,当时的筠连州只有两个去处,一为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下马湖路,一为西南番总管府(即永宁路)。
    [img]禁止外链[/img]
    马湖路其地,虽然也为羁縻政区,但"民散居山鲁,无县邑乡镇",而领有腾川县的筠连州并不符合马湖路的行政建置,因此同样作为羁縻行政区的永宁路便是最佳的选择。
    永宁路作为直隶于行省的行政区,其地域不甚辽阔,但是北接重庆路,东临同样属于羁縻行政区的播州宣慰司,因而其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及军事意义。故而,笔者认为,出于镇抚西南蛮族的目的,筠连州在脱离叙州路后便被划拨至永宁路。
    元代飞地的产生主要集中于金末元初之际。蒙古大汗将贵族、功臣投下分封至新近占领的地区。这些分封势力又与该地区原有的势力产生联系、矛盾。朝廷为缓和矛盾,保证分封投下的既得利益以及稳固自身统治,又采取了"罢世侯,行迁转法"、"省并州县"以及"封地置路州"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过程中飞地大范围产生。
    [img]禁止外链[/img]
    但是必须看到,元代的飞地虽然呈现出集中性的特点,却仍有零星飞地散布在这些集中飞地之外。这些零星分布的飞地其产生原因也各有其特点,需要细致甄别,加以一一说明。而不论是哪一种原因使得飞地产生,其本质都是朝廷政策的实施。正是这些原因相互交错,才促使飞地纷纷产生。(来源:腾讯网 野读历史)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