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一所山区学校的两份报纸 (2011年5月26日新闻通稿) “在校园小记者站里,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直到现在,担任小记者的时光仍是我最美好的回忆。”5月26日,在礼义小学校园小记者站即将迎来《阳光小报》创刊50期暨《小主人报》创刊10期之际,校园小记者站首任站长第一助理、以优异成绩考入筠连中学的胡蝶小记者向站长蒋蜀均老师发来短信。 礼义小学作为筠连县内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典型的山区基点校,创办于1940年,至今已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打造一所内部管理严谨、教学成果突出、特色教育明显、文化氛围浓厚的农村示范性基点校”这一发展目标,通过组建成立校园小记者站、编辑出版《阳光小报》和《小主人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010年3月1日,以“成为学校校园新闻、文学作品采编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一阵地,并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文明上网”为目标的礼义小学校园小记者站正式成立,成为全县首个校园小记者站。成立后,校园小记者站便具体负责《阳光小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阳光小报》创刊于2009年2月15日,那时,仅仅是由4张A4纸拼成的小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校园小记者站大胆创新,由4页A4改版为双面A3,《阳光小报》华丽转身。再接再厉,校园小记者站组织小记者开展集中采访、人物专访、校园采风等活动。《阳光小报》随后开设了“机构访谈”、“教师风采”、“教学方法大家谈”等专栏,形成了“校领导负总责、编辑教师出主力、小记者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截至2011年5月20日,《阳光小报》累计出版49期,刊发校园新闻275条,发表小记者习作67篇,教师教研文章24篇,本学期发放学生稿费116元,受到了县教育局、各兄弟学校以及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2011年2月,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徐劲松充分肯定了校园小记者站工作,寄语“特色创举校园奇葩”。2010年11月23日,宜宾日报社与《绿色煤都》记者专访《阳光小报》。11月25日,《宜宾日报》刊登了题为《基点校办<阳光小报>独具特色》的报道,12月2日,《宜宾日报》以图片新闻再次进行了报道。此前,四川在线宜宾频道、《绿色煤都》、筠连新闻网还以《<阳光小报>助推普法教育活动》为题进行过相关报道。 2010年5月,《阳光小报》在宜宾市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中获三等奖;2010年6月,《阳光小报》在宜宾市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1年,《阳光小报》再次被县教育局推荐参加宜宾市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 “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学校教育宣传工作一等奖,与校园小记者站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校园小记者站不愧为学校教育宣传的主力军。《阳光小报》已然成为学校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无疑是我校的教育特色和文化名片。”该校校长罗俊如是说。 然而,在校园小记者站看来,《阳光小报》已经不能继续满足“全面展示学校教学动态、综合新闻、校园生活、学生作文”的需要,而校园小记者站也需要进一步夯实“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同学、提升自我”的活动宗旨。校园小记者站毅然提出,在继续办好《阳光小报》的基础上,创办《小主人报》。 校园小记者站站长蒋蜀均介绍说:“与《阳光小报》的定位不同,《小主人报》是一份属于校园小记者站自己的小报,确定了‘面向学生群体、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学生智慧、展示学生风采’的办报宗旨。”在这样的宗旨引领下,校园小记者站组织全体成员推选产生《小主人报》学生编辑6名、《小主人报》学生记者15名。“每一期都有小记者编辑,每一个版面都有小记者的名字,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有小记者的身影,每一条新闻都有小记者的句子”成为校园小记者站的追求目标。 在学生编辑、学生记者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2月28日,《小主人报》成功创刊。四川教育网、中国未成年人网给予报道。近日,《小主人报》被团镇委推荐申报团县委2011年特色工作项目。目前,《小主人报》发刊9期,共发表学生稿件36篇,发放稿费136元。 为了配合学校全力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结合活动实施方案,校园小记者站在全校评选学法、知法、守法优秀学生活动,组织小记者开展专题采访。《小主人报》开设“校园之星”专栏,指导学生编辑将小记者采访稿件录入电脑,编辑制作《小主人报》,已经先后报道了学习之星熊光辉、朱义,进步之星胡伟,行为之星胡燕,掀起普法教育活动高潮,成为校园文化又一靓丽风景线。
相关阅读:
禁止外链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