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竹 于 2023-8-27 21:09 编辑
彝族语“木乃”语义为彝族家次子之意
宜宾春竹
2005年以前出版的《 筠连县志》、《 筠连县地名录》上关于“沐爱”名字 的来历,都记载为:社名系彝民姓氏“木乃”的译音,语意待考。
时间来到2018年,我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把彝族语“木乃”语意搞清楚了。
一、据沐爱小学退休教师李廷荣讲:他叫李佶洲(参加四川省委组织的援彝工作队)采访:凉山州甘洛县苏雄乡瓦洪村村长(彝族)“木及木日”,木及木日说:他们彝族家家户户男孩子以“阿木”为长子,“木乃”为次子(老二)取名。彝族男孩以“阿木”意为“长子”、“木乃”意为“次子”、“木呷”意为“三子”、“木基”意为“四子”、“木果”意为“五子”、“木牛”意为“六子”……。
彝族女孩则以“阿衣”意为“长女”、“阿呷”意为“次女”、“阿支”意为“三女”、“阿各”意为“四女”、“阿牛”意为“五女”。
二、据筠连县药监局温涛同志讲:原在筠连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姜斯尔火(凉山彝族)讲述,“木乃”在彝族语中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和“次子”之意。
三、 云南宣威市板桥街道木乃村的“木乃”地名也是出自彝族语。只是这个"木乃"至今没有汉化,仍继续在用"木乃"为村名。
以上三点,这为我们搞清楚“沐爱”古时候为什么叫“木乃”,现在沐爱区域内,80岁以上的人会说:赶沐爱场说成去赶木乃(木赖),有些年轻人也常听老年人说“木乃、木赖”。 筠连县志在介绍沐爱名时,说沐爱为彝族语“木乃”遗音,语意待考。这次,我们终于把这个“待考”破解了!如《四川省筠连县地名目录》(1987年6月版)记载:(沐爱)古代为彝族聚居区,元明时即称沐爱,社名系彝民姓氏“木乃”的译音,语意待考。《筠连县地名目录》第107页记载,沐爱区清代为高县安静乡,民国时置区、设治局、县。1953年划归筠连县,元明时即称沐爱,为彝族姓氏“木乃遗音”。本页又记载“沐义公社概况”,沐义社名取境内沐浴塘的谐音而得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筠连县地名目录已经定论,沐爱的名称为彝语“木乃”遗音、沐义乡名字为沐浴塘的谐音得名沐义乡。
希望那些搞文史资料的同志,能够看见此资料,也请热心的年轻同志,能够把此资料转交给那些不喜欢上网百度资料、对沐爱名字不深入研究、道听途说的老同志。以后在写沐爱地名时,不要再说是什么因为沐英带5万军队驻扎沐爱三天三夜,沐英爱民,沐爱人为怀念沐英,就将此地改为沐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