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3|回复: 0

    [教育理论] 课堂改革 从“快乐举手”做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2 19: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教育导报 ■ 刘勇

      当“你为什么不举手发言?”成为教师口头禅时,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悲哀。
      在前不久的一次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有位老师比较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造特勒上尉的信》和《蜡烛》,在激情导入之后,教师说,今天完全由你们来作主,并抛出问题:“你们想比较什么?你们想怎样比较?”举手者寥寥无几,抽答的结果也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不知所云或不知所措。
      试想,一个问题提出来,偌大的教室,几十个学生,居然没有任何反应,此情此景,“救场如救火”啊!这样的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更关键的是学生不参与,不发言,久而久之,会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朗读水平下滑,不善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更为可怕的是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培养估计也前景堪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给语文课提出了要“活”的要求,也为课堂的“活”奠定了内在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自信而快乐地举起手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匠心独运,激活思维
      要使课堂氛围活跃,教材就是最好的切入口。《最后一课》故事情节在高潮中戛然而止,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等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喂——出来》一课,也是以最先被青年人丢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出洞作为结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些点,如同撬起地球的那根杠杆一样,是点燃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星星之火。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权利。充满快乐的联想、思考、交流的课堂一定不会死寂。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抓住课文的矛盾点与比较点,空白点或兴奋点,找寻能燎原的那一把“星星之火”,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举手的欲望和冲动。
      二、三管齐下,营造氛围
      因人施教,是课堂氛围活跃的又一要素。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核心,活跃语文课堂就需要渲染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更应因人施教,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要以学生的个性为着眼点,把学生的个性差异看成是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发展它。鼓励优秀生自主,培养中等生自信,保护后进生的自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深切体悟自己主体地位的存在,让学生敢于举手发言。
      三、善问精评,提升质量
      提高问题的质量,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是让学生自信而快乐地举起手来的关键。有时,教师的提问是有欠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想回答;问题繁琐,让人摸不着头脑,学生不愿回答;教师不引领、不提示、不示范,学生不会回答;教师表扬浅层次、泛滥成灾,学生不屑回答;教师独断、设置圈套,冷嘲热讽,学生不敢回答。所以,提高问题质量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必修课”。
      四、创新设计,点燃学生
      要想课堂氛围活跃,教师还可以像魔术师一样,可以随时给学生惊喜。记得“如果我有……”的一堂作文课,是中午最后一节课,那个时候是孩子们最饥饿的时候,做了相关指导后,看见学生们饥肠辘辘,愁眉苦脸的“囧”样,我突然从包里拿出学生爱吃的一大袋饼干,每人发一小袋。那堂课,因为老师的“魔术”,学生大呼有趣,发言积极,作文写得出奇的精彩。
      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能够把课教“活”的老师,必定有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有和学生熨帖的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再看看我们有的语文课堂,或庄重严肃解说经典,或一本正经诠释要义,或不厌其烦灌输道理,或支离破碎肢解文本……忽略了学生特点,知识性太浓,趣味性不足,殊不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说课堂应当动静结合,以“活动为主线”,既强调师生作为活动双方的平等地位;也保证学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活”就是指内容要鲜活,指向要生活,形式要灵活;“动”就是要有序地动,综合地动,最终高效地动,活动不可太散,否则教学目标就会游离,课堂就会低效。课堂气氛要生动,师生双方要互动。换言之,课堂活动如果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没能提高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即使有听看说写演等外在活动,也多是徒有热闹,少有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反馈,临时调适教学标高,调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情,深备而浅讲,多备而少讲。
      所以,要让学生自信而快乐地举起手来,不是貌似公允的态度,形似公平的话语,看似公正的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真诚至善的和悦。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根本上出发,提高学习兴趣,提升问题质量,优化评价策略。总之,“活”的语文课堂,学生主动发言的课堂,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