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8|回复: 0

    [教育理论] 课堂导入的几重“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2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2-9-26 23:06 编辑

    教育导报 ■ 刘吉才

          俗话说:“唱戏要看开头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开端的导入,对学生的情绪和整堂课起到引领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自然巧妙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几位老师执教的都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都很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课堂导入的不同境界,引起了笔者对课堂导入的进一步思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在导入的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把导入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出课题上。
           第一位老师直接揭示题目:“昨天我们交流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这两棵樟树,走近宋庆龄的故居。”第二位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那是1936年11月,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著名爱国人士,她义愤填膺,立即向新闻界发表了严正声明,揭露敌人的丑恶面目,还不顾个人危险自请入狱。在她的努力下,敌人终于被迫释放了7位爱国领袖。她就是敬爱的宋庆龄奶奶。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庆龄故居以及那两棵樟树。”第三位老师在导入时从自己的愿望说起:“同学们,有一个地方老师一直想去看看,想去看看那儿的两棵樟树,这是什么地方呢?”接着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然后揭示课题。第四位老师从学生近期的活动聊起:“清明节期间学校组织了什么活动?站在烈士墓前心情怎样?”师生从清明祭扫的话题很自然地聊出对“瞻仰”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瞻仰一位名人的故居,和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合个影。”
           我们知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有效的导入可以复习旧知,引出课题。教者由旧知导入,既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引出课题,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了联系的桥梁,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兴趣,引发动机。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动力。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沟通情感,奠定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双边活动时的心理融合。课堂导入是师生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情感的第一座桥梁。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善导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沟通情感,为深入学习奠定情感的基调。
           再来看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四次导入。第一位老师在导入时直接揭示题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这两棵樟树,走近宋庆龄的故居。”教者在导入时没有绕圈子、拐弯抹角,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完成导入的基本任务,语言简洁,指向明确。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虽艺术性不足,但大道至简,反而为后面的深入学习留下了充裕的时间。直接揭题,此为课堂导入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位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那是……” 教者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讲起,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出故事的主人翁宋庆龄奶奶。学生在聆听故事中也初步感受了人物形象,为后面体会樟树的品质打下伏笔。第三位老师在导入时从自己的愿望说起:“同学们,有一个地方老师一直想去看看……” 教者用自己的心愿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对宋庆龄故居的好奇,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两位老师所用方法虽有差异,但实质是一致的,都是用和课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引出课题。讲故事、说心愿、出图片,这些形象生动的导入方式,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作了巧妙地铺垫,可谓一举多得。巧妙引题,此为课堂导入的第二重境界。
           第四位老师从学生近期的清明祭扫活动聊起:“清明节期间学校组织了什么活动?站在烈士墓前心情怎样?”师生从清明祭扫的“崇敬”心情很自然地聊出对“瞻仰”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瞻仰一位名人的故居,和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合个影。” 教者在导入时采用和学生聊的方式,从清明祭扫的活动,聊到站在烈士墓前的心情,再聊出对“瞻仰”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之间,学生已经进入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对词语内涵的揣摩。当学生琅琅书声响起时,我们才发觉上课已经开始了。教者在轻松愉快的聊中,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不露痕迹地开启了师生融洽的对话,开始了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导入无痕,此为课堂导入的第三重境界,也是课堂导入的最高境界。
           细细想来,我们的课堂导入大多停留在巧妙引题的第二重境界。我们常常着眼于导入的艺术,醉心于导入艺术的揣摩,视频播放、图片出示,乃至实物展示,力求形象、醒目。为了体现导入的作用,我们常常热衷于为后续学习铺垫内容。在导入时交流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尤其是紧扣课题中的关键词,补充资料,交代背景,拓宽视野,感受形象,为学习课文做内容上的铺垫。我们在导入时也常常热衷于提示学法。从已经学过同类型课文入手,复习课文内容,回顾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提炼学习要点,为学习课文做方法上的准备。我们在导入时还常常热衷于蕴蓄情感。我们知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许多课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我们在导入时,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蕴蓄情感,课未始而情已生,为深入学习做好情感准备。
           当然,我们在探讨课堂导入的几重“境界”时,并不是刻意否定前面的两重境界。而且,这两重境界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直接揭题,指向明确,方便实用;巧妙引题,形象直观,一举多得。课堂导入的第三重境界,实际上是我们课堂导入的努力方向。练武时我们经常讲要从“手中有剑”上升到“心中无剑”。实际上就是追求从得法到活用的转变。我们在课堂导入时,不能拘泥于某种方法的得失,要从学生和课文的实际出发,紧扣课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露痕迹地开启对课文的学习,真正实现导入无痕,使课堂导入真正成为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