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9|回复: 1

    筠连韵:筠连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11: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今年八月,我趁孩子们年休外出旅游的时机,约上与我同年同月生的知青好友樊,和她共同去了却回第二故乡的心愿。我与樊是一起从宜宾下乡的知青,曾经同在一个民办小学教过三年书,她在农村的12年知青生涯中,在一个偏僻的村小从教就达11年之久。现在,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当上了公务员,有的担任了学校的校长,有的在那偏僻的村小任教,更多的还是在农村务农或外出打工。我与她不同的是在下乡插队一年多之后又被分配到知青茶场,知青茶场解散后又到德胜二队插队达11年之久,与她同校任教只是其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因此,我们此行各人关注的重点和目的都是有区别的,我们一起到达了原来的公社所在地,一起去看望了原来的老支书,然后,我留在了我原来的邻居刘二嫂家,她到了偏僻村小的那个队,各自去感受着那浓浓的亲情、友情。
        一、一路顺风到筠连,山乡巨变刮目看。
        从宜宾出发,汽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奔驰,两个小时就到了筠连县城的新车站,在站上抬眼就能看到山坡顶上的白塔。这个标志告诉我,县城已经向周边扩展了两三公里。免费的环城公交停在站外的坝子里,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新车站才落成两三年,是筠连的长途汽车站,原来的老车站就只停从筠连县城到各乡镇的汽车,新老车站在县城的两端,中间由环城公交连接。
        下车后,我那乡下邻居家的四妹早已在那儿等候,接着,樊的学生熊[现在是公务员]又打来电话要接我们去他县城的家中吃午饭。盛情难却,我们随熊一起到了他的新居。哇!一进门就让我开了眼界,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摆放着新购置的沙发、茶几和电器,厨房、卧室、卫生间也装修得很新潮,令我吃惊的是:筠连县城也有了天然汽。他家里人不多,两夫妇和一个女儿,女儿已大学快毕业了,在准备考研究生。这一百五十多平方的房子平时就显得有点空了。筠连的房价近几年也节节攀升,他买这房的时候每平米二千多,现在新房子每平米要三千多了。吃完饭,我们又乘环城公交去老车站,望着窗外的楼房和商铺,在脑海中搜寻着过去的痕迹,变化真是太大了!过去老县城的样子只能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嵌入深深的记忆里。
        从县城到双腾镇没有公交车,是私人营运的长安车,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只要人坐满了就开车,14公里每人收费6元,与城市公交相比就贵了许多。过了七里半,在一个叫还山子的地方,两边陡峭的山岩被炸去了一个大缺口,这天然的石灰岩过去是烧石灰,现在那儿建了个水泥厂,想来这高含量的石灰岩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一定是很好的了。
        那天双腾镇正逢赶场,我们到达时已经下午两点过,街上人已经不多了。我和樊迫不及待地到处寻找过去的踪迹,回忆初下乡时在这儿停留的点点滴滴,任由往事在心中流淌。
        双腾镇不大,十几分钟就逛完了,我们上了一辆小巴车[逢场天才有]往我们的第二故乡的宿营地----德胜公社[原名][现在叫云胜村]开去。
        盘旋的山路呈之字型,全部铺上了水泥,但路不宽,两辆小车可以对开,如有一辆较大的货车上了这山道要错车就必须停车小心让道。为了保证山路的畅通,有的地方在公路的两边设置了水泥桩作障碍,以阻止大车通行。
        车窗外,从眼前掠过的是那满山的树和成片的苦竹林,星罗棋布在田野间的那一幢幢贴了瓷砖的楼房,点缀在这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到了目的地,房屋新旧参半,往事依稀浮现,我们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就直奔老支书家里,去看望这个我们尊重的老支书。
        二、浓浓乡亲情未尽,支书何时出困境。
        老支书姓熊,是苗族,现已八十多岁,住在那高高的山坡上。我们费尽周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才到达他家中。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房屋搬到了比过去更高的山上,林中的小路窄、陡、湿、滑,好象是没人走的荒路。他从解放初期就担任大队支书,一直到我们离开筠连,五几年还曾经到北京去开过会,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当年对我们知青很关照,大家也很敬重他。
        过去他的身体一直有病,胃溃疡困扰他多年,后来不知怎么治好了。总之,我在乡下时他家就是困难户,多子女,没劳力,年年都是补钱户,常常是揭不开锅的,因此,从没在他家里吃过一顿饭。生产责任制下放以后,有劳力有经济头脑的人很快脱了贫,改变了面貌。有六个子女的老支书现在的生存状况在农村就显得落后了许多,他和老伴在家带五、六个孙子、重孙,儿女们一个都不在身边,虽然吃穿都不愁了,但从出行的路和居住的房屋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我们从熊支书家出来都拄着棍子,在那湿滑的林中小路上我还是摔倒了两次。
        下山后就是我插队时的地界,所经过的农户都热情地出来招呼,因时间不早了就没有进屋停留,到达我过去的邻居家已是黄昏,刘二嫂看到我们高兴地抓住我的手,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整个晚上,说不完的家常话,我看到她那才从宜宾二医院回家的老伴,现在家中调养,乡村医生到家中来换药和输液,正在逐步恢复中,我也就放心了。
        后来继任的母支书听说我们来了,从云南也立即赶了回来,当天晚上,邻近的其它队的乡亲们也来到刘二嫂家,坐了满满一屋子的人,大家聊到深夜还久久不舍离去。后来的两天,刘二嫂家人客不断,媳妇四妹忙里忙外,真把她累坏了。有两天我就到母支书家去住,我到哪里,旺旺的人气就聚到哪里,给主人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虽然很热闹,但我心里很过意不去。
       三、发现情况心彷徨,解决问题倍舒畅。
        在母支书家里,他的大女儿向我倾诉了她心中的苦闷:她现在已43岁,在山东结婚已近20年,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已上高中,小女才四、五岁,离开家乡时是办的第一代身份证,户口一直没有迁过去。这次回来准备迁户口和办二代身份证,回来才发现户口早已被注销,简单的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父女二人讨论了两个晚上也没想出具体的办法来,她现在很着急,才意识到没有户口就没有身份,农村土地被占以后的许多补偿就享受不到,以后养老保险也不能办理,没有户口也办不到二代身份证,以后乘火车都买不到票了。
        听到她的诉说后我就想:象母大妹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是存在较多的现象,不会是个别现象,一个大活人站在这儿,为什么平白无故的会被注销户口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先去请教了她那当了多年支书的老爹。解释是:过去的农税、提留和现在的农合医都是按人头收,多年不在家的人没有交这些费用派出所就注销了户口。
        母支书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去年才从三个村的联合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现在情绪还处于低谷,放不下脸面去求人办女儿的事。我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经过一晚上的长谈,终于说服了他。我还告诉他,你不是为女儿谋求非法的利益,而是维护女儿作为公民的正当权益,你不好出面,打电话和有关人员通一下气总可以吧?我决定第二天带着母大妹去派出所咨询有关户口如何恢复的事宜,这一下把他将住了,在我们出发之前他就打电话给双腾镇派出所的所长和镇上的有关干部,使我们咨询落实户口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答复。派出所户籍警打印出的文件中有不太明白的地方,我划上线马上请求解答。办完事回到母支书家中我又拿出文件一一向他解释、汇报,他那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四、经济发展令人喜,思想倒退使人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产责任制承包到户以后,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推广良种和新的耕种方法使农村的田土有了大幅度的增产,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吃不完。现在还没打谷子,院坝里晒着往年的陈粮。猪喂多了的人家户去年的几千斤苞谷喂完了就只有打谷子来喂猪。楼上仓里分别有去年陈粮,前年陈粮......,家家户户都还有过年杀猪的老腊肉,看到山上成林的树木,田地里快成熟了的庄稼,圈里那肥滚滚的几条猪,柜子里堆放的被盖和衣服,我可以说,农民已经丰衣足食了。
        筠连的煤矿是有名的,许多原来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在当地煤矿上班,离家近,每月能挣四、五千元,这是当地许多青年男子挣钱的途径。我的老邻居刘二嫂的儿子就在沐爱附近的煤矿上班,家里有事,骑上摩托就回来了。
        这次我回筠连,远近的乡亲们都来了许多,有些是过去从来没见过的其它村的人,都是妇女占多数。在和她们交谈中我了解到两种情况,她们认为是很风光很体面的事,在我心里却有一种隐忧。一是忙着为健在的老人"修山",所谓的"修山"就是修建墓地,这已经有了产业化的生产链,打好的条石和刻上字的墓碑,用汽车从生产的厂家拉来安好,一个墓要一万多元,占地面积约十平方米。二是忙着为未成年的子女找媳妇、找婆家,我这次就看到几个脸上稚气未脱的女孩背着孩子来买东西,一个象初中生的男孩就娶了媳妇。朦昧无知浸蚀着他们的灵魂,未来的前景令人担忧。
        五、了解情况提建议,突发奇想当参谋。
        山区过去交通不便,自给自足的农耕模式占主要地位。据我所了解,山区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包括谷子、玉米、土豆、红苕,后两样五斤折一斤]人平大约在两千斤左右,除了谷子打米自己吃以外,其余的都是猪和鸡的饲料,通过农产品养猪然后卖猪的途径才变成现金。按照近期6元一斤的毛猪价算,辛苦一年种出的粮食要经过八个月喂十头两百斤以上的猪才能挣上一万元。[以每头猪卖1300元计算,买猪本每头小猪十元一斤,双月猪大概每头30斤左右]他们喂猪所花的粮食一年大约三千斤玉米,一万斤红苕,土豆和其它杂粮几百斤,花的劳力就更不用说了,我认为这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事。过去是赚不了钱也赚了粪,现在种庄稼大多数使用化肥,省时、省力、高效。
        现在村村通公路已变成了现实,而且是高标准的水泥路,只要脑筋稍微转换一下就能打开致富的大门,我把一些想法告诉了刚卸任的母支书。我的想法之一是种一部份甜玉米,无论早迟收获后连壳就可以直接投入市场,以在当地每斤一元的价格计算,每亩种玉米能收入一千元左右。我的想法之二是种一部份紫红著,紫红著产量低,但经济价值高,估计每斤在当地也能卖到一元钱。我的这些想法和建议只能通过当地的"明白人"来逐步实现,让他们自己先试验,确实有了成功的把握以后再推广,把当地的农民带动起来,共同走上致富路。
        五天的筠连之行圆了我的梦,愿我的第二故乡----筠连更加美好、富饶,愿我的父老乡亲们生活更加幸福,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1-13 15: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soso_e179:}{:soso_e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