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9|回复: 0

    [谆谆教诲] 筠连辛在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0 2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来源:四川文明网
    [10月“四川好人”] 助人为乐

        辛在光  宜宾市筠连县孔雀乡中心村主任
    xin.jpg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筠连县“农民活雷锋”辛在光的事迹

      辛在光,筠连县孔雀乡中心村三组村民,2011年,他被中心村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
      一、建沼气池挣来“泥巴钱”助教
      辛在光同志自2005年就从事我县的沼气池建设工作。当时,我县修建、使用沼气的农户很少,群众对沼气建设不了解,工作很难开展。尽管他通过跑乡串户、跋山涉水,一家一户做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其足迹遍布半个筠连县,但其效果仍不明显。后来他经过深思熟虑,为了让群众接受此项新事物,使农户真正切身体会到建沼气池的优越性,他分别在筠连县的孔雀乡、双腾镇、龙镇乡等10余个乡镇修建了沼气池示范点,并动员和邀请村民来参观,现场培训和演示使用沼气。辛在光把沼气池建设与解决农户“六乱”和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结合起来,详细解说修建沼气池带来的种种好处。他还给村民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建一口9立方米的沼气池后,用沼气做饭照明,一年可节省燃料费、电费约4000元;除此外沼气池还可以保证二三亩地的肥料而节约化肥、农药100余元……一口沼气池一年带给农户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000余元,而投资只有1000多元,以此最贴近农民生活和需要的来开导沼气建设。
      辛在光同志出身农村,他热爱着家乡的这片热土,以满腔的热情开展沼气池建设。七年来,他共培训沼气工60余人,修建沼气池3300余口,现在80%的村民都使用沼气煮饭,形成了废物利用——生态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改变了“烧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的落后状况,整治了农村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切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为适应沼气池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辛在光不断探索完善沼气池建设技术。他大力推广使用价格低廉、气密性能好、产气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半玻钢建设沼气池,并亲自把半玻钢材料送到每一户农户的家中。辛在光深知沼气池“三分建,七分管”,在沼气建设中,他还建立起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工作队伍,定期检查指导群众安全使用,科学管理沼气池,充分发挥沼气池的综合效益,带动周边群众管好用好沼气,从日常管理到“三沼”综合利用全部实行一条龙服务,因为这个,辛在光被村民称为“辛沼气”!这个“辛”,有着对他工作“创新”的认可,也有着对他的尊重。
      “做梦都想着大山里的孩子能好好读书!”辛在光说,这些年挣到一些钱后,他总在想能给山里的孩子和老师带来点什么!
      二、农民设基金奖师生
      辛在光同志除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外,还对孔雀乡教育给予了自己最大的经济支持。 2009年,一向热心教育事业的他放弃修建自家新房,毅然拿出24万元,个人成立了“尊师重教基金会”,每年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旨在激励教师认真教书,学生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0年教师节,辛在光遵守承诺将本学期的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费发到了40名受助学生手里,并表示将每年对考入筠连县中学的孔雀乡籍学生每人每月资助100元生活费,在高考中考入重点大学的一次性资助5000元,考入一般本科院校的一次性资助2000元,考入三本院校及专科学校的一次性资助1000元,如果考入师范院校的另补助1000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的还可获得5000元安置费的资助。
      2011年6月,因天气炎热,他又为孔雀中心校送去饮水机15台,纯净饮用水15桶,价值人民币6380元,解决了教师办公室的日常饮水问题。
      三、最大心愿 解决学生走读问题
      辛在光认识到,只是对某些贫困学生100元、200元的资助不是长远之计,得从根本上想办法解决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孔雀乡四处都是山,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十多公里,每天早出晚归,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有时比学习的时间还多。辛在光认为,解决学生走读问题,让学生有时间学习,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2011年9月,辛在光从“尊师重教基金”中抽出资金近10万元,同时个人再出资10余万元,为该乡中心校修建幼儿园和学生住宿楼。“目前,土地平场已全部完工,就等学校请示上级补助资金动工建设。”辛在光说,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幸好去年猪价走高,他家养猪赚了些钱,但这个数目太少了,他个人只能做到这些。
      辛在光热心家乡教育事业,他捐资助教,不求回报,被当地村民称为“农民活雷锋”。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