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2-12-12 10:21 编辑
不等不靠 追求卓越 ——再忆《阳光小报》创作历程 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小学校 蒋蜀均 今晚,夜深人静。发放《古楼峰丛校报》的疲倦犹在,回忆《阳光小报》的情结更浓。《古楼峰丛校报》这份小报,是延续《阳光小报》之路创办起来的,和《阳光小报》变A4为A3一样,她也很快由A3升A2,已然承载校报的使命。《古楼峰丛校报》由A3竖排双面升格为A2四版编排,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正是这次转身让我更加怀念创办《阳光小报》的那些日子。是怀念,又不只是怀念。明天上午,《古楼峰丛校报》编辑部成立后的第一次编前会就将召开,回忆过往或许能为未来的发展之路有所启发。 ——是为题记 原校园小记者站第二届站长首席助理胡仕凤(左一)等阅读《阳光小报》《小主人报》 2008年6月,绵阳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随后报名参加了宜宾市教师公招考试,很幸运,以报考岗位考试成绩第一名的身份,最终选择了筠连县巡司镇礼义小学。 尽管礼义小学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是办校园报纸的想法,在我到校报到后就已经开始萌生。理由很简单——我是信息技术教师,曾在大学时当过学生记者。 2005年,高考不理想但没复读的我,最终选择就读绵阳师范学院,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三年的大学时光里,我担任《绵阳师范学院报》学生记者两年、兼任“校园之声”广播播音员一年。 正是因为我曾是大学生记者团的一员,虽然离开了校园,却又进入了新的校园。以前在大学里,只是向《绵阳师范学院报》编辑部投稿,偶尔与编辑部老师近距离接触,感受报纸采编乐趣。而如今,我开始有了创办校报的冲动。 校报,谈何容易呀。现在想来,仍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时很固执,现在看来似乎是我从未有过的固执。向时任教导主任的罗新欣打听全县学校办报情况,尝试在网上选择一款优秀的编辑软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分管宣传工作的罗主任外出学习,我被安排临时负责宣传。就此开始了在学校的宣传工作,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在编制教育简报的同时,还向《绿色煤都》投稿,学校活动见诸报端。 在得到校领导的认可后,我随后便向时任党支部书记、校长的罗俊提出创办《阳光小报》的建议。罗校长略显迟疑,但终究答应了。自然知道,这时的我亟待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论断。鉴于当时已是学期末,我便筹划先组建阳光通讯社,再策划着手《阳光小报》的编辑。 很顺利,阳光通讯社初见端倪。但《阳光小报》怎么办呢?没有借鉴的样板,没有更好的软件。不等不靠,一切归零,就用WORD文档来做。在接下来的整个寒假里,一直在策划着栏目的设置与社团的管理。 校领导审核通过后,用4张A4纸拼成的《阳光小报》第一期于2009年2月15日问世。还记得创刊前夜,罗校长没在学校,罗校长委托副校长范立飞把关《阳光小报》第一期。而后来的每一期《阳光小报》都由罗校长亲自审定。 除了在学校张贴,向全校师生展示外,学校还委托我向县教育局领导呈送,并通过县教育局无纸化办公系统向部分学校、教育局相关股室发送电子版。 现在想来,当时用4张A4纸拼出来的《阳光小报》还真不像校报那么回事儿,张贴起来有些形似,可是呈送领导却显得差了点什么。但在当时,这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难怪任何新事物,不是一开始就能被所有人接受。 随后,学校特意购置了彩色打印机,专供《阳光小报》印制使用。这下虽然解决了色彩的问题,但是成本很高,而打印机故障频出更让人伤透脑筋。 2009年9月至12月,因为编辑《阳光小报》的缘故,被学校推荐到县教育局上挂锻炼。其间,学习并参与了教育简报、教育信息的采编工作,还有幸参加了宜宾市教育电视新闻工作培训,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在此期间,《阳光小报》并没有停办,李兴、杜烈榜接替了我的任务,很负责高质量完成了多期印制。 期满返校后,学校重新让我牵头编制。后来,杜烈榜因工作出色借调到县教育局、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李兴考虑到班上教学质量,渐渐离开了编辑岗位。 《阳光小报》并未急于编印,改版成为头号大事。因为色彩缘故,学校购置了彩色打印机;因为要改扩版,学校新添了一体打印机。一体打印机尽管不能打印彩色《阳光小报》,却能让《阳光小报》由A4变为A3,增色不少。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将礼义小学列为中国未成年人网校园小记者站建设在筠连的试点学校。2010年3月1日,阳光通讯社正式升格为中国未成年人网筠连县巡司镇礼义小学小记者站,成为筠连县首个校园小记者站。 不等不靠,《阳光小报》改版势在必行。经过反复酝酿,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后,将《阳光小报》改由A3纸双面印制,取消彩色打印。深究原因,配套设备只是一个浅层原因,深层原因是当时的《阳光小报》在稿件质量与组稿统筹等各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满足读者对校报的需求,亟待整改,才能在学校乃至全县教育系统树立典范,才能适应学校教育宣传的发展需要。 2010年3月5日,《阳光小报》总第17期,华丽改版。改版后的《阳光小报》内容更加详实,栏目更加具体,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学校向县教育局领导、镇政府领导、全县学校以及教育局各股室长赠阅纸质《阳光小报》,并通过教育局办公系统向全体成员发送《阳光小报》电子版,扩大了《阳光小报》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阳光小报》进一步明确为学校主管主办,校园小记者站编辑出版,形成了“校领导负总责、编辑出主力、校园小记者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阳光小报》始终离不开校园小记者,不单是稿源的缘故,更是因为《阳光小报》的编辑制作。 校园小记者站十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阳光小报》为校园小记者参与“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不负众望,指导数名校园小记者携《阳光小报》在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得省级三等奖1次、市级一等奖1次、市级三等奖2次。 穷则思变,不然江郎才尽。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小报》随后继续改版,由横排变为竖排。不仅如此,还在校园小记者站成立一周年之际的2011年2月28日,增创《小主人报》。 “在校园小记者站里,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直到现在,担任小记者的时光仍是我最美好的回忆。”2011年5月26日,在《阳光小报》创刊50期暨《小主人报》创刊10期之际,校园小记者站首任站长第一助理、以优异成绩考入筠连中学的胡蝶发来短信。此刻的我,已经不再为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不支持而难过,相反,觉得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总算没有白费。 《阳光小报》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不俗贡献,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膺全县教育宣传工作一等奖,“打造一所内部管理严谨、教学成果突出、特色教育明显、文化氛围浓厚的农村示范性基点校”的发展目标更加响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也正因为此,礼义小学新任校长上任伊始便授权胡丽华牵头负责重启《阳光小报》,并于2012年9月26日发行新版第一期。 2011年2月,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徐劲松充分肯定了校园小记者站和《阳光小报》工作,寄语“特色创举校园奇葩”。中国未成年人网、《教育导报》、四川教育网、四川在线、《宜宾日报》、宜宾公众网、《绿色煤都》、筠连电视台和《筠州教育》等媒体给予关注。 2011年11月16日,筠连县教育局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阳光小报》作为极力推广的校园文化名片,对树立学校形象,提升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贡献了绵薄之力。受其影响,筠连镇古楼小学的《古楼峰丛校报》(原名《校园快讯》,创刊于2011年10月20日,2012年5月20日更名)联合苗族乡中心校的《苗岭信息》和大雪山镇自由小学的《雏凤起飞》等自办校报蔚然成风。 《阳光小报》的创办历程充满艰辛,也不乏乐趣,不单是忙而充实,更是蕴含哲理。任何事物,哪怕起初并不起眼,但因其独道,就有生存的空间,发展的余地,腾飞的潜质。 《阳光小报》成功了,相信《古楼峰丛校报》也不会失败。前路漫漫,或许多风雨,或许有挑战,但只要编辑部成员协力同心,必能撑起一片阳光灿烂的晴空! 2012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