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2|回复: 0

    向敦煌致敬/林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15: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向敦煌致敬
    为一本写敦煌的诗集写序,让我有一种无限的敬畏之感。
    敦煌在我心中的宏大、悠远与辉煌,让我一直处在一种惶恐之中,它的光芒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是高不可攀的。
    因为敬仰而不断地朝拜,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在这片小小的绿洲和它周边的大地上,也让我对敦煌有了许多亲切之感。
    三十年前,当我从空旷和荒野的大柴旦穿越当金山腹地,第一次看到在茫茫沙原上那片绿色时,内心的激动是无法形容的。敦煌就在我的面前,向往已久的莫高窟就在我的面前。三危山以紫铜的色泽静卧在沙原上,高大的杨树林下有淙淙的泉水声,鸣沙山用深重的身躯挡住了月牙泉,当一枚暗红的月亮升起在西部的天空,我甚至在一片幽鸣中听到了神秘的乐曲声。
    历史的沉积,岁月的洗礼,那些洞窟,那些佛像,那些飞天,那些佛经故事让我沉醉,让我向往,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前辈们虔诚的身影,他们为信仰,为梦幻,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一个洞窟的角落中,我看见一小片遗漏的,没有染色的黑白构线的云纹,它甚至让我有了某种想象的冲动,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某一刻,我会在月光下的洞窟前,遇到那位手提油灯,前来补画的师傅,我会为他擎着灯盏,填上那最后的几笔粉绿和绛红。我不知张大千是否有过这种奇遇,我不知道常书鸿是否听到过那匠人与大师们神秘的话语。
    敦煌就在我们的眼前,敦煌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在北京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曾在敦煌生活过八年,出于对敦煌的深爱,我曾认真地研究过他的与敦煌有关的绘画,并多次与他真诚地交谈。我也为他的作品写过评论和序言。我也曾细心地阅读过许多人的有关敦煌的文字。
    因为敦煌,我时时感到甘肃狭长的地带的上方,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甘州、肃州,凉州,瓜洲之外,在嘉峪关以西,在汉长城的尽头,在祁连雪峰的北部,在渥洼池畔,有一个让我无限向往的敦煌。
    这些年我走过许多的地方,但甘肃嘉峪关以西,是我走的最多,记忆最深刻的地方。这些年我记住了酒泉一侧的魏晋古墓,那些栩栩如生的画像砖。我记住了流经张掖、肩水金关,一路走向居延海的黑水河,又被称为弱水河,伴着它的是两岸的胡杨,它们在戈壁的秋天化为一片明黄的金子。我记住了被红柳环绕,寂静在阳光下的锁阳城遗址,还有城边那座玄奘取经曾居住过的古塔以及通天河的涛声,还有榆林窟,葫芦河。阳关遗址上的风沙,伴着王之涣的诗句打在的身上,至今还让我的肌肤有隐隐的疼痛。
    敦煌,有多少汉唐文化经典,有多少丝绸之路上传递的文明。无边的瀚海,寂寞的驼铃,苍凉的烽燧,无垠的戈壁在我们无数前人的笔下,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李白、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杜甫,黄庭坚,陆游,王国维,于右任,张大千都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新诗作者,效仿我的前人,以诗歌的方式向敦煌顶礼,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近百来中国新诗应该具有的文化的一部分。本书的编者,将它们搜集整理,编辑成册,是对中国新诗与敦煌文化的贡献。与前人相比,我们的诗歌还有更大的空间,我们做的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的新诗还需作出更多的努力。也因此,我向本书的作者们致敬,向本书的编者们致敬。
    作为新诗的作者,我仅有很少的写敦煌的文字,它在我的心中是那样崇高,因而,我还会不断地以多种方式向它致敬,当然,也包括诗歌。
                                                          林  莽
                                                       20121126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