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4|回复: 0

    [摆龙门阵] 文物遗址沦为“公共厕所” 该打谁的大板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 19: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在云南腾冲,有这样一座西式建筑:80年历史,历经二战战火洗礼,见证了中英外交风云,并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当地的英国领事馆。然而,正是这样一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址,在过去的岁月里逐渐被荒弃,最后居然变身“厕所”,成为附近居民的拉撒之处。(9月29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文物遗址遭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辽宁大连有着5000年历史的郭家村遗址被旅游开发破坏,广州的省级文保药洲遗址“变身”茶馆,江苏镇江的千年粮仓遗址“让位”于房地产开发……如果说上述文物遗址被破坏,无非是因为商业大潮的冲击,其行为虽然为人所不耻,但毕竟收获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云南腾冲的省级文保英国领事馆遗址却成了居民的“厕所”,成了污秽藏匿之地,在一定程度上更让人无法接受。文物遗址成“厕所”,不仅毫无经济成分可言,还是对遗址的污辱与亵渎。毕竟作为有着80多年历史的英国领事馆遗址,曾经是中英外交的见证者,理应得到应有的保护,使其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文物遗址的作用。

    如果说文物遗址遭破坏得不到监管,更多的文物遗址必将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正因为文物遗址的不可复制性,其历史价值才变得弥足珍贵。看看国外的文物遗址保护例子,常常让我们汗颜不已,比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已有八百年历史,无非是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数次斥巨资修缮才得以保存至今;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距今3000多年仍完好如初,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我国的文物遗址屡遭破坏已让人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必须得到遏制,否则后人将陷入无文物遗址可参观,无历史记忆可回顾的尴尬境地。

    文物遗址遭破坏,各级政府须挨第一大板。现实的情形是,各地文物部门普遍喊穷,纷纷称财政支持不够,文物部门只能心有余力不足。应该说这也是实话实说。对遗址的保护、修缮均需要大量资金,没有钱如同无米之炊。再加上商业项目的诱惑,一些政府干脆用遗址换利益,这应该是造成文物遗址遭破坏的主要原因。让人诧异的是,我国的GDP都世界第二了,保护遗址这点钱难道就拿不出手?再者,仅仅从全国每年三公消费上万亿元这一点上说,各地稍微节省一点三公经费,遗址保护自然“不差钱”。
    第二大板打的是文物部门。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尽职尽责,资金缺乏岂能成为监管缺失的理由?以云南腾冲英国领事馆遗址成“厕所”为例,即便缺少资金,无法对遗址进行修缮,但日常的监管不能松懈,让周围居民将遗址当“厕所”是明显的监管失职,理应受到惩处。

    将遗址当“厕所”,让遗址每天饱受污秽侵蚀的民众是否有责任?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最后一板打的是连基本的文物保护常识都欠缺的民众。事实上,在我国这样的民众不在少数。有些人明知是文物遗址,却根本不当作一回事去肆意破坏,有些人不知是文物破坏起来更加顺理成章。说到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远远不够,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即使文物遗址遭破坏相关责任人也得不到惩处,这才导致对文物遗址的熟视无睹。因此,对文物遗址的保护需要政府、制度、社会形成合力,在完善的的监管、追责机制之下,发动全民力量共同参与,文物遗址才能保留下来,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