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童年的梦 ——“六一”有感 重 楼 离别家乡戎城38年了,童年那些趣事时时在梦中。 戎城中心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叫“方碑里”。小巷中,几乎是低矮的木结构民房,其中有一栋两层楼房很醒目,这是地专机关的宿舍,我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学生娃读书很轻松,在学校里每天上6节课,下午4:40就放学。那时没有“家庭作业”,没有“晚自习”,作业是在课堂里完成,放学以后的时间、空间,都属于我们自己。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娃娃,耍起来“名堂”还不少—— “藏猫猫”。不需要任何道具,不择地点,人数多少不论,简易方便,玩得开心; “滚铁环”。那年代,还没有诞生“儿童玩具店”,玩具得我们自己做。找一根粗一点的旧铁丝,弯成圆圈,接头处找“补锅匠”焊接一下就成; “搧陀螺”。找来一根圆木,锯成四五公分长,用菜刀胡乱砍一阵,再钉上一颗钢珠,便大功告成; “弹麻雀”。做弹弓需要铁丝、橡胶皮,小伙伴们跑到县府街的一家杂货收购店,“张三”和老板聊天,遮住了他的眼,“李四”手快,“顺手牵羊”拿走了铁丝、橡胶皮。那时麻雀未受人类保护,有多少麻雀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有的同学很调皮,在学校里玩弹弓伤了同学,“武器”被老师收缴,哭了好几天; “翻花”。再简单不过的游戏,道具就是一根几十公分长的毛线。甲同学用双手织成一组图案,乙同学再用双手插进网里,毛线到他的手里后,又变幻成另一种图案; “钉国”。用一根较粗的铁丝,约5寸长,一头磨尖。两人在一块松软的泥土上,各划定“大本营”,铁丝钉向哪里,就是进攻的路线,直至把对方包围; “看小人书”。当时戎城至少有20多家“小人书店”,店里数百本小人书随你挑选,一分钱看一本。在小人书中,我们寻求到了乐趣,也了解到了许多知识。当年这些小人书,今天已成了珍藏精品; “游泳”。工人文化宫有一个游泳池,需办健康证,每次游泳得收费。伙伴们多数是到“春畅坝”游泳。春畅坝地处“东门口”,位于岷江边,该处有一个宽阔、平坦的沙滩,水流也平缓,没有“陡坎子”,比较安全,是一个天然的、免费的游泳场所。那时,我们喜欢“斗浪子”,每当轮船从河里驶过时,会有一排排的巨浪,我们会迎着浪子游泳,好不惬意。个别大胆的还喜欢“跳冰棍”,河边停着“顿船”,顿船离水面好几米高,人站在顿船上,垂直跳入水中,没水后几米深才浮出水面。 …… 回忆起孩童时代,有许多感受: 其一:那时的学生没有课外作业的重负,好轻松;有更多的业余时间玩耍,好逍遥。 其二:那时的学生甚至是老师,没有“分数”的压力,而那时代的学生,“次品”率并不高。 其三:那时的学生不懂得“消费”,也没有钱来消费,但他们的童年仍然快乐。 其四:那时的家长,没有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儿女身上,但儿女们还是长大了,成长了。 毕竟时代不同了,时代是在进步的,今非昔比。尽管我们怀念当年那些“趣事”,但这些“趣事”永远不会再来。 儿童时期的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梦,这梦伴随着你的一生。 儿童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祈望: 一代比一代的儿童更幸福! 一代比一代的花儿更娇艳! 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去追寻、实现那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 1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