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2|回复: 0

    走近四川向家坝考古新发现现场 盘点四大关注热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13: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宜宾新闻网
      10月26日至27日,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宜宾举行。来自四川大学、三星堆研究院等20多名国内考古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行实地考察了石柱地、桥沟头遗址,并就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记者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和报道,并在此为您盘点诸多专家在研讨会上热议的话题,试图从他们的交流中,来捕捉更多宜宾乃至川南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img]禁止外链[/img]
    专家考察石柱地遗址
    [img]禁止外链[/img]
    叫化岩遗址发掘场景
      热点一:三国后至宋代 近千年时期出现“文化断层”
      发现:遗址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跨至明清
      从2009年1月开始,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成发掘23872平方米,累计出土各类标本30000多件;其中重要文物4000余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历时近5000年。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则将对川南地区历史的认识提早了近3000年。
    [img]禁止外链[/img]
    叫化岩遗址出土陶片
      但从三国后直至宋代近千年的时期,此处竟未发现任何文化遗存痕迹,其间甚至包含唐宋等经济鼎盛时期。
    [img]禁止外链[/img]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西汉时期用来蒸饭的炊具,上面是陶釜,下面是陶甑
      发现新石器时代石器;战国时期——西汉早期各类陶器组合,古人用来做饭的“釜甑”;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等。隋唐、宋时期的遗迹为空白。
      专家猜测:可能因迁徙或消亡
      “在石柱地遗址这个地方,从新石器到战国秦汉、再到明清的遗迹都发现有,但中间缺了隋唐、宋时期的遗迹,缺的这些时期遗址,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就算没有,如果能够有科学的认定,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些问题还要留给大家努力工作来进一步证明。”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说。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徐亮工认为,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断层。从三国后直至宋代近千年的时期,此处竟未发现任何文化遗存痕迹,其间甚至包含唐宋等经济鼎盛时期,这段时期此处的居民去了哪里?仍然有待进一步考证。“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期里这儿一定发生了经济或者社会生活的改变。”
      在27日上午的研讨会中,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此长的时间,这里不留下任何文化痕迹的可能性有两种,迁徙或消亡。
      热点二:为何只有墓葬 未找到人群聚居地
      发现:从目前向家坝库区出土的遗址来看,仍然以墓葬遗址为主,而人类的居住遗址并未发现。
      细节:精美饰品随身葬
    [img]禁止外链[/img]
    全国发现最小的铜鍪,是一种冥器
      在石柱地遗址发现了很多墓葬,其中,出土了一件特别的冥器,仅有车厘子大小,“铜鍪这一冥器主要在四川地区有发现,这个铜鍪应该是目前发现的全川乃至全国最小的一个。”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
    [img]禁止外链[/img]
    饰品,蝉翼带钩
      石柱地遗址出土的一件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蝉翼带钩,上面仍然还能看见栩栩如生的蝉形花纹。另外,出土的器物中还发现了玛瑙珠串、银手镯等饰品。
      专家观点:找到古集镇人群居住遗址是关键
      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说,一个金沙江的河湾,今天看来很不起眼的地方,但是经过考古的发掘,从出土的诸多墓葬品可以发现,那个地方很早就有人在那里生活。
      在石柱地遗址就发现墓葬140多座,而从战国到先秦的一些墓葬,从文化属性上来说,应该是属于巴蜀文化。这些墓葬分布很有规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处墓地,如此有规律的墓葬,聚居人群又住在哪里?只有找到居住地遗址,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部落。下一步,找到这个地处金沙江畔的古集镇人群的居住遗址应该是关键。
      热点三:金沙江隔断了川滇两地的文化传播?
      发现:叫化岩遗址现外来文化
      距今4700年左右,在叫化岩遗址发现主要来自于重庆峡江地区的玉溪坪外来文化。
      距今4500年左右,在叫化岩遗址中开始大量出现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岷江下游宜宾河段曾多次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推测宝墩文化应是顺岷江而下至宜宾然后溯金沙江而上至此。这一时期重庆峡江地区的中坝文化与宝墩文化有着一批较为类似的器物,如高领圆肩壶和盘口深腹罐等,有学者推测二者在嘉陵江一线曾发生过密切往来,现在看来金沙江下游地区至少也是二者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
    [img]禁止外链[/img]
    马继贤在认真研究出土文物
      “向家坝库区横跨川滇两地,如此重大的遗址发现,那么在金沙江对岸的云南能否找到类似的文化遗存,是否存在联系?如果不能,如何解释一条金沙江便隔断了文化的传播?”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马继贤提出疑问。
      细节:明代的一条石板街道
    [img]禁止外链[/img]
    疑为明代时期的街道
      就在明末清初房屋遗址旁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罕见的石板路。石板路约1.5米宽,与房屋遗址平行,整条石板路显得十分整齐规则。“这么长这么宽的石板路,四川考古还没有发现过。”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四川这种地方,出这么一条石板街,说明当时还是比较富裕的。”
      专家猜测:通过渡江与云南来往
      马继贤说,江对面是汉代“朱提”的所在地,出土遗址和文物也较多,在古代与此次发现的遗址应该是有联系的;还有明清时期,作为金沙江边在的遗址,应该有一些临时的民间的小码头,从石柱地遗址中发现的那条石板路可以猜测,在这个地方会不会有村庄式的集散地之类的东西。与江对面的云南那边人员之间如何来往?我猜测,是渡江,有渡江就应该有停靠点,这些停靠点又在哪里?如果把这些都注意到了,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个地方文化的了解,可以加深对这个地方地理风貌的了解。
      热点四:四川“三峡考古”跑进倒计时 需加快抢救性发掘
      事实:2012年后遗址将被淹没
      记者从考古队员处了解到,在位于宜宾的整个向家坝库区中,目前共发现了地下文物点53处,分布总面积达110387平方米,文物点累计面积也达46186平方米。
      “这不仅在川南地区是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在整个四川的考古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这相当于我们四川的三峡考古”。
    [img]禁止外链[/img]
    考古发掘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而从目前残存的遗迹来看,这项规模浩大的考古工程仍将继续进行,目前库区遗址群仍有平夷长官司衙门遗址、万寿观墓地及王龙岩崖墓群等共1.1万平方米的遗址尚未发掘。发掘考古人员需在2012年完成所有考古工作,这之后遗址将被全部淹没。
      专家建议:加大支持力度 抢救更多未发现文物
      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马继贤说,四川向家坝考古遗迹地处消落带,当水位退却后,总会暴露一些在考古发掘时未发现的文物或遗迹。 “考古工作是一项遗憾的工程,我殷切希望在库区淹没之前,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尽量的解决”。
      三峡集团公司移民局有关负责人郝国胜说,文物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且具有不可再生性,文物保护考古工作者要根据实际调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这些遗址被淹没前,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抢救更多未被发现或是列入考古发掘规划的文物,为人类历史发展留存证;建议把地下文物发掘和地上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减少文物的人为性流失,建议有关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考古发掘的支持力度,以尽可能地还原古代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原貌。
      市政府:加强协调 完善措施 加快推进考古发掘工作
      记者从宜宾市政府获悉,因未启动的考古发掘工程牵涉到移民安置、地面文物搬迁保护等多方面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市政府将加强于屏山县、相关单位的沟通力度,相互协作,科学组织,尽快启动未完成的考古发掘项目,确保文物安全。还将尽快启动屏山县博物馆建设,落实考古发掘安全防范措施和文物安全管理措施,以改善出土的大量文物保存状况。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单位已派出近百名考古工作者、6支专家队伍到现场,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中。  
    [img]禁止外链[/img]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