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3-8-8 10:44 编辑
大爱无私铸师魂
——乐义乡中心校英语教师应国芹先进事迹 有人说,人其实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生命的价值理念赋予了它不同的色彩,它才如此的色彩斑斓。地处西南边陲的乐义乡中心校英语教师应国芹,用她的朴实、执着与努力,诠释了教师生命的意义,展现了当代农村山区教师平凡的工作生活。 她,一九八八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来,她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和生活中有所收获”为信条,让一群群学生走向高中、职校、大学,服务社会,她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县党代表、省骨干教师等。看着她那一堆指导学生获奖和教学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证书,不能不让人对她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2012年5月20日,柔弱的她在回办公室为学生拿感冒药的途中摔了一跤,致使左腿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在家疗养了一学期,经过复查,医生说还需要休息半年,否则会有股骨头坏死的危险。新的学期又要开学了,她翻看着学生们给她发的一条条短信:老师,我们好想您,您快点好起来吧,我们等着您,我们需要您….;老师,我们等您回来;老师,我们都希望您早日康复,早日回来给我们上课…..。看着这些短信,她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于是,为了学生,为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毅然地拄着双拐来到学校,来到孩子们中间…… 拖着病体,她承担了七年级高效课堂实验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说实话,她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高效课堂在我校是首次实行,她没有任何经验,再加上学生素质差,这个实验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烫手的山芋,更何况她病体缠身。为了学习先进的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她拄着拐杖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到高县柳湖中学学习研讨,当她一瘸一拐的身影出现在柳湖中学校园的时候,柳湖中学从学校领导到师生都无不为之感动。校长很有感慨的说:我们教育战线有这样的老师,何愁课改不成功,何愁质量不提升啊! 学校领导考虑她拄着双拐,行动不便,特许她可以坐着上课,可她认为:坐着上课会影响她的发挥、会影响讲课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她一次都没有坐过。有时,学生们看到她因为站久了,痛得直冒冷汗时,都会很懂事地说:“老师,你坐一会儿吧”!“老师,你休息一下再讲吧。”每当这时,她都会忍着痛,摆摆手说:“没事,老师还挺得住。”无数次,班上的学生都在下面偷偷的抹眼泪……她的精神默默地感染、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校长聂际苍曾多次对她说:学校的一切会议你都可以不参加。但她觉得,她是班主任,不参加会议就不了解会议精神,就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因此她还是坚持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和会议。 当一名教师不简单,当一名班主任更是不容易,因为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更需要有如针般的细心,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因此对待工作她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作为班主任,她时常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挂在心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她带的七年级三班的学生徐静,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瘫痪在床的奶奶,徐静是住校生,没有人照顾奶奶,奶奶就寄住在姑姑家,由姑姑照顾。2013年4月22日晚9点,孩子突然发高烧,生活老师联系不到家长,考虑到应老师走路不方便,生活老师就独自带徐静去卫生院输液。应老师知道情况后,马上叫老公背她一起去医院看望。老公说:“晚上你行动不便就不要去了,我替你去看看就行啦。”她说:“我是她的班主任,我去和你去是不一样的,此刻她父母不在,我就是她的全部依靠。”在她的坚持下,老公只好背着她去医院陪孩子输液。输完液,已经是晚上12:50了,她为学生支付了医药费,护送她回到宿舍后才回家休息。孩子家长知道情况后,几次三番打电话表示感谢,同时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要用优异成绩报答老师的关爱,此后,孩子真的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半期考试进步很大。 今年“母亲节”那天,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何义又给她打来电话:“老师,今天是母亲节,可我没有母亲,我想到了您,您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照顾我,我在您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您就是我的母亲,您就是我最可亲可敬的妈妈。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好吗?——妈妈,我爱您!我要为您唱首《烛光里的妈妈》,祝您快乐,早日康复!”,那一刻,她好感动,泪水打湿了她的眼眶,她感到很幸福、很骄傲、很有成就感。这一声“妈妈”,就是对她的肯定,就是对她的回报,就是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二十多年来,应国芹老师在乐义这块偏僻而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着这三尺讲台,眼看一起到乐义的其他老师都陆陆续续调到城里教书去了,她的心里也荡起了涟漪:“难道我真的不如他们吗?难道真如人们说的——好老师都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没有本事的?”说实在的,曾经她也有很多机会调往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沐爱中学、巡司中学、维新中学等学校的校长都希望她能到这些学校任教,可是她拒绝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她说:“既然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了这里,就要让它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为她坚信: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也许,这里更需要我!(来源:筠连县教育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