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4|回复: 0

    [教育理论] 【媒体视角】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1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1-11-3 12:46 编辑

    机器人.jpg 信息技术.jpg
                                       图均据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教育技术装备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辅助手段和物质条件。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装备也由此步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在第6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即将召开之际,全省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从而更好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网络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 成都市技装所 刘晓平 倪红 张延蓉
        按照“全域成都”理念,成都市确立了“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交流共享为抓手,联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全域成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完善工作规划,开创城乡教育均衡的新局面
        1.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保障应用环境均衡化。从2008年起,我市开始着手对教育城域专网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建设。到2010年底,已实现全市18个区(市)县近1000多所学校(单位、教学机构)的内部联网和高速互通。学校100M内网接入,区到市的双上行10G带宽城域骨干连接。建立高速互通、稳定、绿色、安全的教育专网,对促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具有重要和积极意义。
        2.稳步推进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管理均衡化。依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我市已经初步了建立教育管理数据源,基本实现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已经广泛应用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实现共享资源均衡化。信息时代,有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市加大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依托“成都教育在线”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
        二、建立立体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1.名校引领,集团发展。2009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了名校集团发展工作,促进名校“进新区、进山区”,促进新区的发展、灾后教育重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共组建学前教育集团、义务教育集团、普通高中集团、职教专业集团共148个,龙头学校148个,成员学校554所,集团涵盖702所学校(幼儿园)。
        2. 城乡结对,互动共享。成都市教育局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偏远区(市)县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促进跨区域、县域内等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同时,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遴选出130所较好的学校与169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
        3.网络研修,专业提升。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手段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集体教研、教师培训等环节的全程应用,有效地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标准配置技术装备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凉山州教育局 张耀枢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分散、环境封闭、资源匮乏、教育理念、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2001年前,仅有西昌、德昌、宁南3县(市)普及了实验教学,全州绝大多数学校几乎没有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图书、音体美器材,“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有的学校还在黑板上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办学条件的严重滞后,阻碍了全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全州“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州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实验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行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各县市切实加强教育技术装备,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和远程教育工作,推进全州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如今,全州完小以上学校,校校有实验室、图书室,各种功能用房共有5986间;配齐了理、化、生、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了足够的音、体、美器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已实现了全覆盖,中小学共有计算机22359台,计算机网络教室577间,多媒体教室698间;小学生均图书15.33册,中学生均图书26.7册。全州教学仪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总价值已达4.58亿元。
        为了解决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确保全州远程教育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全州加强对实验教学、远程教育的管理,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同时狠抓实践教学。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使各中小学校做好实验教学仪器和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更新、管理和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建立健全了各种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全州做到责任明确,职责落实,保证实验教学和远程教育的正常开展。二是高度重视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最新科研成就、成果必然会进入到教育领域,必须反映到教学仪器设备和产品中来。三是狠抓实践教学:加大对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和实践场地自主安排、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功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积极落实规划纲要 实施教育装备工程
        ■ 眉山市教育局 徐井万 王晋祥 王尊友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纲要》,全面贯彻认真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开创了教育技术装备的新局面。
        一、加大领导力度,明确职责任务,全面启动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程。
        眉山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及时出台了实施《纲要》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完善和健全了领导体制,明确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的主体责任是各级政府,建立了由市长、县(区)长、镇(乡)长为组长的教育改革发展和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机制;三是及时出台了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眉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投入机制,切实保障教育装备工程所需经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诉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纲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了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眉山市委、市政府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纲要》的要求,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三、加大管理力度,强化项目监督,切实保证教育装备工程项目质量。
        为了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工程的管理,我市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一是成立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市教育局成立了市教育技术装备工程领导小组。二是纪检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监督,从工程立项、采购方案制定和公开招标评标,到项目验收监测等环节,市和区、县纪检监察部门都分别参与了相应监督。三是学校加强了对设备的管理,校校成立教育装备管理小组,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流程,强化了对项目设备的安全管理和使用管理。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能力,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整体水平。
        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意识和能力,使之与现代教育相匹配。为此,我们在加大教育设备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第一轮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求每名教师必须达到5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
        浅谈新形势下的教育技术装备
        ■ 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吴明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也由此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的召开,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面对新机遇,教育技术装备需要价值回归再定位
        1.没有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教育技术装备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纲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之一,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2.教育均衡与公平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其内容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更能发挥出优势,互联网可以连接千家万户,让地球变为村落,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共享,填补了数字鸿沟。
        二、面对新挑战,教育技术装备需要与时俱进再创新
        1.装备体制要创新。在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整顿的形势下,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装备部门的公益性质,切实承担起“规划、规范、指导、管理、装备、服务、监督”等职能,以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广大师生为己任,发挥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融入推动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中心工作中去。
        2.工作内涵要创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仅仅是装备,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就绵阳的情况看,装备工作至少在过去“建设、配备、管理、使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监督、资源建设、网络管理、应用研究、教师培训、实验操作考试等项目。
        3.队伍建设要创新。建立健全高素质的教育技术装备队伍,是搞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把专业做得更专,把技术做得更精,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服务教育教学的行家,这是装备部门的同志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加强队伍管理的创新,建立规范化的人员聘用、考核及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
        有效使用学校装备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 四川省温江中学 吕世年
        四川省温江中学是一所具有80余年历史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三主和谐促进三发展”的办学思想,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国际文化素养和中国优秀人文素养,能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生存和发展,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新型中学生”为育人目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推进学校装备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一、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学校装备建设
        学校按照“教育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有序推进软硬件装备建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逐年建设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2007至2011五年期间,学校共计投入2500万元用于建设和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软硬件设施。至2011年8月,学校多媒体到班比为1:1,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8:1,全面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教师人人有电脑,处处网络全覆盖”的基本目标。
        二、高效管理,提升学校装备效益
        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机构,科学统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能管好”的良好格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行政具体实施。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岗,年初有规划,年末有考核,规范制度、落实过程。
        学校在实施和完善装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两大特色:一是精细化。学校根据装备类别和性质的差异,建立了“三条线”的管理体系;二是规范化。学校在教育装备的管理、使用中,建章立制,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过程管理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证”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学校先后制订一系列的相关制度。
        三、以培训为抓手,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装备效益的发挥,最终落脚在使用装备的人身上,也就是学校的教师。我校依托省、市、区培训平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阵地,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培养教师装备应用能力。一是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近年来,我校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电教馆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参培教师达560人次,培训经费达63万余元;二是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分层分类的方式,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授课,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先后邀请了中科院张景中院士和全国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作了《数理小动漫发展及应用》、《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专题演讲;三是多途径开展自主培训,依托“温中教师论坛”,采用集中培训交流、新老教师结对等方式,多途径开展教育装备应用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全面提升。
        夯实装备基础 促进教育均衡
        ■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汤勇
        阆中市是地处丘陵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各类学校189所,在校学生12万余人。近五年来我市抢抓机遇,投入资金近一亿元用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灾后设备重置、薄弱学校改造、实验室标准化、图书馆(室)标准化、“班班通”建设和教育装备管理应用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基本达到全省的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
        一、中小学教育装备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教育装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大投入,编制教育装备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教育装备建设和配备标准,逐步配齐中小学教育装备,指导学校进行装备建设。同时,每年都开展中小学教育装备调研,认真查找缺口和差距,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装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保障我市教育装备的建设和应用。
        二、机制是教育装备可持续发展得保障
        教育装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支撑,同时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先决条件。着眼长远,我市将技术装备纳入教育发展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了配套建设、资金保障、管理应用等系列长效机制,确保了教育装备建设持续快速推进。
        一是科学调整教育布局。收缩了全市所有村小,改造了11所农村初中,整体搬迁了保宁中学,扩建了阆中师范学校和阆师附属小学,重建了白塔初中、白塔小学,整合了七里中小学建设十二年一贯制的阆中中学七里分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市政府先后提供净土地300多亩,完成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近200个校舍功能用房改扩新建项目。各校功能用房一应俱全。
        三、装备效益发挥助力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装备建设不仅为阆中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更为阆中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理念和强大动力。在这些条件、手段、理念、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阆中教育突飞猛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教育装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随着教育装备环境条件的不断优化,素质教育在我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得到了深入实施。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发展,心理健康得到了关注,良好的品质和态度得到了培养,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发展潜能得到了挖掘,创新精神得到了激发。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不仅学到了扎实的文化知识,更学到了终生受益的东西。
        埋头建设打基础 昂道远瞻谋发展
        ■ 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 胡晓光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辖三区四县(其中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有中小学校1285所,在校中小学生近80万人,在岗教职工近4万人。
        “十一·五”之初,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较低。面对这一现实,全市教育技装战线的同志们在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教育技装工作新局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1.健全机构,规范管理。“十一·五”期间,市县装备机构独立建制,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主任岗位(学校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全市统一各种管理规章,并实行目标职责考评制,将装备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年终目标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2.夯实基础,加强装备。“十一·五”期间,全市经费到位。全市学校投入常规教学设备设施的经费每年高于学生公用经费的20%,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一定比例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
        3.重视师培,突出教科研。县(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均设教科研师培室,现已形成市、县、镇(乡)、校四级实验教学和电化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并常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师培、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4.严格考核,关注效益。认真组织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实验操作类、信息技术类考核和教师现代教育技能等级考试,并将成绩记入学生初中毕业升学成绩和作为教师晋级基本条件。
        二、“十二·五”工作展望
        1.抓好“一化三开”,注重常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刚性推进实验教学的“一化三开”标准:即小学、初中、高中实验学科教师推行专职化,并逐步实现专业化,严格开齐实验类学科,特别是强调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步开出,开足其课时,开好每一节课。
        2.加强常规装备,提升“标准化”程度。全市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做好项目工程,重点加强科学、艺体、通用技术和村级学校装备。到今年10月,全市合计投入13000万元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最基本标准化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3.组建全市教育信息化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全市齐抓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泸州教育大发展搭建“优质、适用”的信息化平台。
        4.开展师培工作,突出队伍建设。全市继续做好实验类教师和装备人员教学业务培训,提高相应人员素质,将市上设立的实验教学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小学科学学科教师的培训。

          出处:2011年11月3日《教育导报》第三版禁止外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