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9|回复: 0

    [教育理论] 【政策前沿】关于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1-11-4 09:02 编辑

    川教〔2011〕152号

    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针对我省一些地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仍比较突出的现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通知》(川办函〔2008〕106 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当前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8年,《通知》出台以来,我省在推进大班额的化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数据分析和实际情况看,大班额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旧比较突出,特别表现在初中阶段、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显示,到2010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的班57238个,占总教学班的比例为28.05%。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23660个,占总教学班的比例为11.59%(其中初中18.3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班额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我省“两基”工作的进一步巩固提高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部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学校建设滞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不尽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差异较大,招生管理不够规范等。
    各地特别是问题突出地区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工作措施攻坚克难,力争通过较短时间努力取得实质成效,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明确目标,制定方案
          全省的总体目标是在2至3年内,基本解决全省大班额问题。从2012年秋季起,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坚决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内(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基本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额。2013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力争到2014年底全省中小学所有班额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学校规划、校舍建设改造、资金投入、教师配备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提供保障,确保目标要求按期实现。
          三、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1.各地要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认真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制订切合实际的招生计划,合理确定中小学的生源范围和在校生规模。加强中小学校招生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招生计划,坚决防止超过学校校舍、师资等办学条件的承受能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从新生入学上严格控制新生班额。
          2.加强学籍管理,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对于符合转学条件的,要严格履行转学手续,严格学籍信息化管理。
          3.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筹学校资源,城镇学校不挤占教育资源举办幼儿园等,初中学校不招收补习生。
          (二)扩容增量,合理配置资源。
          1.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扩大城镇学校容量。各地要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情况,科学制定和调整城镇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适度超前新建和扩建必需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确保中小学容量满足当地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效解决因教育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2.科学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各地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通过配备数量够、质量高、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有效解决师资不足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3.合理布局校点。各地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确需对学校进行调整的,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要通过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各种项目资金,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提供良好条件,以缓减城镇学校压力。
          (三)缩小差距,推进均衡发展
          各地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要千方百计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本地学校接受教育,缓解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择校,有效解决因择校择师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出处:禁止外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