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谟是四川长宁县历史上半人半神式的人物,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西南诸地留有关于他的很多口口相传或史料记载的神奇故事。为进一步系统梳理和弘扬洪谟文化,长宁县周洪谟研究会决定于近期编辑出版《周洪谟趣闻轶事集》(书名暂定),现向社会各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广泛征集有关周洪谟生长、为政、生活等相关的传奇故事或历史故事(含文字稿和重要佐证材料、图片)。 要求: 1、作者必须具有故事作品的完整著作权,确认不与他人产生作品权属纠纷; 2、作者同意将故事作品交由编委会编辑出版,公开发表; 3、作者同意编委会对所提供作品进行部分合理作修改; 4、凡作品内容相同或极为相近的,以最早收到的一篇为有效投稿; 5、凡投稿者皆视为完全同意前述四条之约定。 稿件一经采用,《周洪谟传奇故事集》(暂定)编委会将给予该作品作者一定稿酬,并在正式出版物上署作者名。 电子文档稿件请传邮箱:mz555888@禁止外链或者1853576466@禁止外链,纸质文稿请邮寄四川长宁县竹都大道二段116号县文联内长宁县周洪谟研究会周兴福收,邮编644300 联系电话:0831----4621745 4630333 传真电话:0831----4630333 背景资料: 关于周洪谟 [img]禁止外链[/img] 周洪谟是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中央重臣,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卒于明弘治四年(1491),字尧弼、尧佐,号箐斋,四川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二甲箐竹屋基周家山(湾)(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人,同辈们尊称为箐斋先生,自称南皋子,是明朝天顺、成化、弘治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正统九年(1444)举四川乡试解元,第二年即正统十年(1445)复试礼部,名在前列,廷试获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明代史学家称他“历官有声、为世名臣”、“为国名儒”。在《明实录》中保留着大量奏疏,既有只言片语,亦有长篇大论,主要是在教育改革和明朝礼制建设、地方稳定等方面尤多。在维护地方稳定上,最有建树的事迹是侨置荆州、襄阳流民的见解和处理川南僰人的方案,起到了稳定荆襄,稳定川南,促进开发的重要作用。 周洪谟怀抱着以儒治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有献身社稷的豪情。他遇事即言,敢于坚持真理,直面时弊,厉行改革。为官四十六年,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四帝,经历“土木堡之变”、“京师保卫战”以及“夺门之变”,其所处之时,正是明朝历史上的转折点,政治日趋黑暗,内有宦官乱政,外有强虏侵扰,他能在动荡的政治漩涡中,能有所作为,受到敬重,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周洪谟退休后没有回老家长宁,而是来到了家乡所属的叙州府,把他人生的最后热血都奉献给了当时著名学府“翠屏书院”。按照周洪谟的话说:教育既是为了“有禆风教”,更是为了“以正人心”。就是这样一位儒学老人,照亮了宜宾的文化天空,往后的岁月中,有力地得到证明,翠屏书院始终是四川著名的文化圣地、英杰辈出,许多的青年俊才从这里走出苍茫的群山,改变了山外的世界。 周洪谟在湖北、西南一带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神化故事,说他有撵山赶石的本领,要把长江截流;在报恩寺读书扫地,菩萨都要给他让路;骑着蜀南竹海的竹马腾云驾雾上北京早朝……种种传说给人们以很多悬念,使人们感到无限的神奇,因而驱使人们不断地去了解他,研究他,试图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这就掀起了宣传、研究周洪谟的热潮。日本著名中国学者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河北张嶔《被遗忘的盛世》;陈波(西藏大学学报)《论周洪谟对山都掌人的土流分治策》;西华大学历史学家二级教授蔡东洲《周洪谟现存著作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倪雯炜《周洪谟<流民说>及其实践》;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专业研究生向卫《明代鸿儒周洪谟》;四川大学教授周育才以及港台地区的学者,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周洪谟的书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不尽全面、具体,还有一些失误。基于这些情况,近来很多有志之士聚集在一起研究周洪谟的学术思想,治国理念,考证周洪谟在全国各地的相关遗存,收集整理周洪谟的文献、逸事趣闻。 周洪谟一生的著作有《南皋集》二十卷、《南皋子杂言》三卷、《辩疑录》三卷、《箐斋读书录》十二卷、《群经疑辩录》三卷、《箐斋集》五十卷、《叙州府志》二十二卷、《礼贤录》一卷、《圣驾临雍录》一卷、《南皋子诗存》一卷、《碑铭记序集》无卷数,这些著作涵盖了周洪谟研究的儒经、历史、地理、天文、宗教等范筹,是我们今天研究周洪谟儒家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基本文献资料,是当今巴蜀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遗产。周洪谟早在五百多年前,首次提出了“峨嵋天下秀”这个享誉世界的口号。但他还有很多咏峨嵋、巫山、瞿塘、雪山和宜宾、长宁一带的诗词尚未被今人所熟知和利用,诸如《叙州八景》、《长宁八景》、马湖府《重修天宁禅寺记》、《翠屏山书院记》、《富顺文庙碑记》、《涪翁祠记》、《长宁重修县厅记》、《重修西明禅寺记》等等,这些诗文对发掘川南文化资源尤有价值,更是我们宜宾酒文化、旅游文化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