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6|回复: 0

    [教育理论] 减负如搬山 政府要真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8 23: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对减负不作为,根源在于只会像抓GDP那样抓教育:高考上线人数减少,将学校领导班子停职,“向全县人民道歉”……
      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响,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每每说到减负这件事,家长、学校甚至教育官员都感到无助、无奈、无望,减负似乎成了当今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
      减负到底难在哪?学校在升学竞争中你追我赶,社会机构在培训、出版中强化“分数至上”,家长们也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成为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想减轻学生负担,就像搬走太行、王屋一样,谈何容易!
      为学生减负,政府部门也没少忙活,领导三令五申,多次出台文件,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严厉,可是效果呢?实在是乏善可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雷声大,雨点稀”,“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为学生减负只停留在口头上;二是缺少监督和问责机制,即便是某些地方出台的、被网民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减负令”,也是“嘴硬手软”,缺乏必要的问责和处罚措施。
      对减负不作为,根源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只懂得用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教育,只会像抓GDP那样抓教育。比如,因为高考上线学生减少,山西省榆社县县委就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全员停职待岗,对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诫勉谈话;山东省沂水县曾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狠抓应试教育:“全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任务是,中考优秀率保持全市第一;本科进线人数、重点本科进线人数和万人比全市第一……”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主导下,政府部门怎么会对减负真正重视?
      其实,减轻学生负担,并非如蜀道之难,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真重视、真作为。具体说来无非两点:一是能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减负的长效机制;二是能否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
      搬掉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政府部门完全可以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尽可能地挤压应试教育的空间。比如,市县级教育部门统一推迟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让孩子们多睡会儿觉、少写点作业;省级教育部门充分利用“指挥棒”,统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标准;由教育部主导,深化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降低教材难度……在这些方面,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教育督导和教育立法、教育投资一起,被称作现代教育制度的三大支柱,可见教育督导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目前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造成督导机构无位、无威,很难发挥应有职能。为学生减负,当务之急是加大教育督导力度,让督导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起来,教育督导机构强硬起来,对违规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严查严办、严格问责,并与教师的考核奖惩结合,与校长、局长的“乌纱帽”挂钩,孩子们的负担还会减不下来吗?(袁新文《人民日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