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筠连苗族刺绣及其传承人杨代蓉极为抢眼,针与线在她的手中已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使者”。 筠连苗族刺绣先选以绸缎为主的花布料和各色棉、麻、丝线,然后制作一大一小两个直径约30厘米的篾圈,将花布料放在两个篾圈间扎好绷紧,再绘好生动的动植物组合吉祥图案,最后才开始以“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不同针法进行刺绣。 从头到脚,杨代蓉所着的苗族盛装上的刺绣全是她自己完成。虽然,完成一整套着装的刺绣很可能就要耗上杨代蓉足足一年的时间,但她却乐在其中。 自古以来,苗族人以世代口耳相传的苗歌、传说以及苗绣作为文化传承手段,记述着苗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苗族刺绣艺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名叫诗兰娟的苗族妇女,为记住南迁的历程,每翻过一座山、渡过一条江河都在自己的衣服某个部位缝下一个记号:在渡过黄河时在自己左手袖子缝上一条黄线,渡过长江时在右手袖子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在胸口上绣一个湖泊形状的图案,大花代表曾经住过的京城,交错的条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还有水井、水塘、道路等…… 后来,苗族女性都以此为原型学着绣制,每个苗家姑娘出嫁时都要穿上一身自己亲手绣制的盛装,用刺绣来传承苗族特有的文化,这也成为杨代蓉等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四川日报 钟晓晴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