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7|回复: 0

    [教育理论] 宜宾二中:创建“六个一网络模式”,构建求真校本德育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1 1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宜宾市二中“传承一曼精神 培养跨世纪新人”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工作背景】
      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反思我国长期以来的学校德育工作,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表现出种种弊端:一是理念僵化,教师被片面地强化为德育过程的核心,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教导的客体地位;二是内容教条,传统的学校德育多是从规范出发,把学生看成是需灌输的容器,注重要求学生对德育概念、条文的机械读记;三是途径单一,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局限于德育课,忽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更忽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表现出追求形式、轻视实践的缺陷,使得学生禁止外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少应有的生成机制和环境;四是方法单一,以“管”代“教”,缺乏亲和性,脱离学生生活等。这样的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被学生接受和认同,导致德育实效低下。
      宜宾二中建校于1911年,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母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资源,取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宜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一大批荣誉称号。该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努力挖掘学校独特的校本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即我们所说的“德育场”。“德育场”作为自然场的派生物,它以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形态存在着,能随时随地对身处其间的学生起到引领、浸润和内化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实践,宜宾二中探索出了“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以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以校本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以社会、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的有效校本德育场的“六个一网络模式”,此“模式”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着手,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时空,既有课堂活动,又有课外活动;既有专题学习,又有主题实践;既有校园生活,又有家庭生活。通过有效校本德育场对学生进行弥漫式的渗透教育,产生出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德育效果,极大地提升了该校德育工作水平,提高了该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做法】
      (一)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
      在教育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宜宾二中通过查阅校史文献资料,逐步提炼出“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学校精神、“把人培育成人”的办学目标、“求真、立德、敬业、乐群”的校训、“民主、和谐、务实、创新”的教风、“向上乐学,宽容真诚”的学风、“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学校理念等,形成了以“一曼精神”为内核的独特的“求真”校园文化。设立了 “郭沫若先生为赵一曼烈士的题词”景点、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景点、红旗屏墙、赵一曼塑像、一曼艺术长廊、校园文化石、“求索”浮雕、 教学楼“求真楼、一曼楼”、“求真长廊”等为内容的系列德育教育场所,创建了具有宜二中特色的校本德育显性环境。在浓郁厚重的求真校园文化浸润下,学生们生活其间耳濡目染,时时感受环境文化的无形教育,培养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求真”校园文化成为“真学生”培养的沃土。
      (二)以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
      不断挖掘德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校本德育教材,如《我的校友——赵一曼》;校园歌曲《共创辉煌》、《教师之歌》、《勤政廉洁树丰碑》、《学生荣辱歌》、《蜀中巾帼富英雄》;《德育手册》;《国旗见证我成长——国旗下演讲稿选编》;《民族精神耀我心——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吾家有子初长成——家长“教子一得”》;《一曼新枝》;校报《叶蔓校园》等。
      每届初一年级,各班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德育教材,学唱该校的校园歌曲,了解英雄校友赵一曼事迹,观看赵一曼的故事影片。该校还组织专题讲座,为同学们讲解该校本德育教材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一曼精神的引领下、在《共创辉煌》的歌声中,一粒粒以英雄为楷模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心中。系列校本德育教材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英雄母校“求真”文化的震撼,学生荣誉感、责任感油然而生。通过德育资源的开发,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学生对德育概念、条文的机械读记的做法,更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引导着学生们在实践中领会并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三)以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宜宾二中校精心策划,开展了大量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线的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弘扬一曼精神”为主题的校本系列德育活动。立足于爱教基地建设,开展少先队离队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入团积极份子培训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校本德育教材、观看爱教影片、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和“系列校园文化景点”活动,组织教师为新同学讲解“求真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树立以英雄为楷模为祖国努力学习的信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 “爱国十做到”教育活动;坚持举办好每周一升旗仪式活动、国旗下的演讲活动、每日礼仪示范队活动等;组织开展“过中国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禁止外链”征文活动;每年3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活动;每年9月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九.一八纪念活动等。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2005年“纪念赵一曼诞辰一百周年”活动、2011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2011年“百年求真校庆庆典”系列活动等等。
      2、大力开展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宜宾二中早在1992年即成立了“赵一曼艺术团”,坚持每年举办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艺体科技节,舞蹈《画英雄》、《红旗颂》、大合唱《共创辉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节目在省、市、区多次获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其中师生大合唱《共创辉煌》、舞蹈《蜀中巾帼富英雄》成为了每届艺术节的经典保留节目,艺体科技节举办期间,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艺术芬芳,同学们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得到了美的享受。
      3、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把握教育契机。该校优秀校友、现任美国最大光纤公司董事长郑宇先生捐资设立了“郑宇侨心奖学金”,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该校设立“同济奖学金”,奖励该校品学兼优的在读学生,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强不息,立志勤学,奋发向上,学成报国的良好品质。每学年末,该校组织隆重的颁奖大会,颁奖活动中,有郑宇的家人、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领导向全体学生讲话,他们的讲话精神鼓励着同学们奋发向上;活动中有获奖学生代表感言,介绍自己努力学习、勇于拼搏的精神;活动中有学校领导讲话,号召全校同学以他们为榜样“漫漫求索、永逐真知”。各班级也紧扣这一主题,开展班级禁止外链研讨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5年初,宜宾二中组织学生为印度洋海啸遇难者捐资,2006年3月先后为身患恶疾的肖健和竹海啸同学捐款,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09年,为2012级12班身患重病的邓蕊同学捐款,2011年,为翠屏区缺水的兄弟学校捐水等活动,该校还开展了与山区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该校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增添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品质。

      4、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组织“共青团示范岗”;开展 “告别陋习、做文明健康的家乡人”活动;组织学生到街上作“拒绝吸烟”“远离毒品”等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组织学生上街头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到街头开展“文明劝导岗”活动;组织学生到街头对市民进行文明礼仪劝导等活动。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班通过学习讨论制定了本班的“几荣几辱”,促进了班级小德育场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学生们良好行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习惯的养成。
      通过开展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的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了宜宾二中德育工作从学生的被动盲目接受向情境体验和主动参与转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生生交往、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内在感受不断积淀、内在经验不断重组、内在精神意向不断定向生成,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发展之路。
      (四)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
      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学科组也将学科教学目标与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的研究有意识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形成各学科的一整套诸如思想政治、文化传统、品德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德育点,贯穿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地收到“富德于教”的良好效果。如:在开展中国现近代史相关章节的教学任务时,既有聘请志愿军老战士来校与学生对话,重温抗美援朝历史的访谈课型,也有全年级师生共同策划和参与组织的“痛在每年的‘九·一八’”等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这些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让学生与鲜活的德育元素“近距离”接触,使每位学生的内心都受到巨大的震撼,唤醒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衷地产生出对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让学生随时都能受到有效校本德育场的巨大影响,使学校德育辐射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全域,体现出把学生作为具有“整体性”的人这一理念,体现出学校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极大地提高了该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
      宜宾二中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是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必不可少的载体。该校提出了“创建校园网络德育场方案”,将该校开发出的校本德育资源、开展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图片等放置其中,使每个教师、学生和家长都通过网络接受该校有效校本德育场的熏陶。利用网络资源,宜宾二中还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一个禁止外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禁止外链”“家校通平台”等网站,网络成为了该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视点。通过信息渠道促进“真学生”的培养。
      (六)以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
      拓展德育思路,发挥禁止外链的独特性,使学校德育工作拓宽到学生家庭。该校一直坚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成立家长委员会,并赋予他们参与教育管理的职能,使其真正地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并依托开家委会开办“家长学校”,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宜宾二中还聘请校外教心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们讲解家庭教育理念、传授全新家庭教育方法。会后,并举办一年一度的家长“教子一得”征文评选活动,让家长们教育子女的优秀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以此促进每个家庭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感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取得成效】
      通过创建“六个一网络模式” ,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极大提升,学校风貌得到社会广泛而全新的认同,宜宾二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增强,校风、学风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效实现了该校的办学目标:把学生培育成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珍爱生命、富于创新的人。清晨走进我们的校园,听到师生间一声声问候“老师早”、“同学们好”倍感温暖;课堂上,学生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书声琅琅;公共课时,学生们进出教室整齐有序;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在同学间相互感染;孝敬父母、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精神蔚然成风。学生们的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高一级学校的称赞。每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反馈信息中,宜宾二中校毕业生的品质大受赞赏,一位即将送孩子到该校就读的家长说:我听说,二中学生守秩序、讲文明、有礼貌,孩子在二中读书,我们放心!
      随着宜宾二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增强,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善、道德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有效促进了该校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学习成绩连续十六连贯保持全区前列,艺术水平、体育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均为市区领先水平。
      【工作启示】
      (一)做人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精华的必要部分转化成受教育者的个体智慧、德才,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的能力,获得创新的潜质,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实现作为人的生命价值。我们的教育既是培养人的教育,那我们的教育就要把活人教“活”,使他获得终生发展的能力,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其生命的价值。
      (二)校园文化是“求真”教育的沃土。要赋予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特点,按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方式上不断创新,让思想内涵丰富、有质量、有品味的高雅文化走近学习生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所蕴藏的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
      (三)以学生为本是学校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的理性选择。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训导,是对话而不是灌输。“真学生”的培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是提高德育效果的理性选择。
      科研引领,传承一曼精神,培养世纪“真人”,这是宜宾二中校德育工作的主旨。该校将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革命英雄赵一曼母校)继续深刻挖掘,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宜二中标识的“真学生”而努力!(宜宾市二中)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