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9|回复: 0

    [教育理论] “德清经验”启示如何搞好安全校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14: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这两天,一则不算新闻的新闻被重新翻出来,受到网友热捧:浙江德清县,这个只有50万人口的小县,从2009年起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79辆高标准校车,专门接送学生上下学。据了解,维持这79辆校车的安全正常运行,每年需要投入500多万元,除去学生自己负担每人每次1元的费用,县政府每年还要给予40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
      记得这条新闻一开始发布的时候,还曾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觉得没必要赶时髦配备“美式校车”,40万一辆也太奢侈,是在制造新的“特权车”,或者直接视之为作秀。但是,经过几年时间的检验,人们越来越感到德清经验的远见和担当。不少网友说:这样的“特权车”,我们支持。
      今年8月,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德清县被列为全国六个试点地区之一。去年颁布的校车国家标准,也是依据德清经验制定的,德清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国标校车全覆盖的县。自2009年首批学生接送车投入运营以来,该县没有发生一起校车交通安全事故,职能部门没有接到一起家长投诉。
      事实上,这种被称为“长鼻子”的新款校车,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地道的国产货。除浙江德清外,在广东顺德等地,类似款式的校车也已上路。但在更多地方,还难觅它们的踪影。或许有人说,德清和顺德,都属于发达地区,政府和家长有财力承担豪华校车。对于很多地方来说,能有辆校车就不错了,这样的高标准,一时很难达到。
      德清和顺德,财力确实比较宽裕,但对校车的投入,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关键还要看决心和对孩子负责的意识。在实行校车工程之前,德清的孩子上学,也跟其他地方一样,主要靠家长自行接送。再加上学校撤并,学生分散,运送孩子上下学,除了私人运营的中巴、面的,就是规格不一的三轮车、摩托车,学生上学,步步惊心。一旦发生事故,一个孩子伤亡赔偿就要好几十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正是这些情况,促使县里下决心,解决校车问题。
      如果德清经验说明地方经济发达是搞好校车前提的话,辽宁宽甸县则是欠发达地区重视校车的典范。《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这个地处辽东山区的边境县城,经济并不宽裕,学校撤并以后,生源分散,山高路远,求学之路被很多孩子视为畏途。为此,县里下决心一次投入240万元,每年补贴200多万元,组建了一支由12辆中巴车组成的校车车队,一举解决了全县4000多名寄宿生的交通问题。如今算起来,这些校车已运行了3年。那醒目的明黄色,成为当地人眼中幸福的亮色。
      可见,能否搞好校车工程,不仅在于财力是否充足,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对孩子生命负责的使命感,以及是否尽到了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有了这种决心和责任感,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国家的未来,总能挤出购买和运营校车的钱。其实,对很多地方来说,教育投入只要能达到4%的目标,校车工程就有保障。
      另外,校车安全是生命工程,更是良心工程。硬件投入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日常经营维护。校车的定期检修、司机的选拔培训、校车路权的保障,和硬件标准一样重要。无论在德清,还是在宽甸,校车都被涂成最醒目的明黄色,享有很多特权:其他车辆自觉避让,收费站免收过路费。校车的这些特权,有的已成为习惯,有的已被地方人大立法确认。校车司机被要求,要把车上坐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驾驶技术最好的司机,被选拔去开校车;司机收入有保障,职业受尊敬,很多人以做一个校车司机为荣。
      由此看见,要给孩子一辆安全的校车,还是要督促各级政府承担起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把校车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要保证校车运营所需的投入,选拔最好的司机去开校车;还要通过立法等手段,赋予校车更多的路权,让校车成为真正的“特权车”。因为这样的“特权”,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丁永勋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