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0|回复: 0

    [谆谆教诲]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四:选择俯视不幸的刘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1-11-24 19:32 编辑

                                                                                     乡村教师的爱与痛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四:选择俯视不幸的刘林

                                                                      教育导报 记者 胥茜 李益众 陈志敏 实习生 袁静

          最近一段时间,刘林敦厚的背影常常立在教室的窗子外,有些费力地朝教室里面看,看那群可爱的学生好奇地发问、小声地讨论。看完之后,他会有点悲伤。
    000.png
          从大乐乡中心校到巡司镇中心校,四十开外的刘林教了十几年的书。今年9月,因为右眼永远失明以及严重的颈椎病,他或许再也不能教书了。  
          ■“我比谁都想回去教书”
          秋季开学后,教过的学生和熟悉的家长不止一次请刘林回去上课。权衡再三后,刘林推掉了这份盛情:“我心里比谁都想回去教书。可是我怕万一旧病复发,又要再一次扔下学生,太不负责任。”
          想教书而不能的痛苦已经折磨刘林半年了,这种痛苦超越了持续不断的病痛。因积劳成疾,刘林患上严重的颈椎病,每隔一天就要去扎针。他的右眼因视网膜脱落和并发白内障已经永远失明,能够视物的左眼也不太好用了,看运动的东西都是漂浮的。
          4年前,刘林调到巡司镇中心校时,校领导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安排他从事副科教学。可是刘林三番五次请求担任教学任务重的主科教学,他说要“趁年轻,多干活。”校领导执拗不过,只好同意。
          刘林教数学,他用很短的时间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他搭档的语文老师代绍晴说:“他身边常常围满了学生,总是见他们一路笑着说着。”
          刘林很爱读教育专业书籍。有一次,他在某本教育杂志上看到“简约教学”的内容,当时就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他在课堂上实践了“简约教学”,主张“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浓缩课堂,不搞虚浮的花架子,让学生耍得好,学得也好。”
          那时,除了上课,刘林兼任学校图书室管理员,往往是“中午一敞开门,图书室就爆满”。一学期下来,刘林就瘦了十斤。可他说,工作的愉悦可以把任何疲惫都挤得无影无踪。
          今年一开春,刘林的身体状况却已不允许他在讲台上站上40分钟了。
          ■“清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不起良心”
          刘林出生在筠连县武德乡一个边远农村的农户人家,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生活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学生时代,刘林成绩很好,唯一的职业理想就是当教师。毕业后,刘林如愿以偿站上了讲台。但初到大乐乡中心校——他教书的第一个地方时,生活条件的窘迫还是让他有失落感:缺水、缺电、买菜难、赶车难……然而,当看到一些山里孩子因家贫无法读书,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时,刘林心里五味杂陈。自此,大乐乡就多了一位叫刘林的好老师。他在大乐乡中心校一干就是12年,送走了5个初三毕业班。
          “当老师,工作辛苦不可怕,清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不起这份职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刘林选择坚守,而学校亦有让他安心扎根的良好氛围。
          一天,刘林与时任校长王泽付和学校会计骑车返回学校,路上闲聊着。走到半路,三个人停了车在路边就如何安排老师工作、安排课程的问题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已是两个小时之后,三人再继续赶路。每天晚饭后,刘林和几个志同道合者泡一杯清茶,坐在一起聊怎么教书、怎么对学生,经常聊到深夜。
          在融洽的工作氛围中,大乐乡中心校的牌子一天天响亮起来,学风、校风良好。孩子们每天中午吃完饭,就会自觉进教室学习。晚自习,在过道里的值班老师,听不见任何喧闹,只有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在大乐乡工作的点点滴滴,至今还是刘林最美最好的回忆。
          ■“真正爱学生,喜怒哀乐是掩饰不住的”
          爱恨分明的刘林,最著名的一次发怒,是解决班上的孩子“集体”早恋问题。
          一天,刘林和另外一名老师把班上的8对“小情侣”叫到了办公室。两个老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深入浅出为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情绪激动时甚至把桌子拍得咚咚响……16个学生沉默着走出办公室。后来,这个班毕业时成绩很优秀。
          刘林认为,真正爱学生,喜怒哀乐是掩饰不住的,所有情绪会像火山爆发一般自然喷涌而出。“你是真心还是做样子,学生感觉得出来。只要是真的为他们好,你发再大的脾气,他们都能接受。”
          不能再教书了,这是刘林的不幸,但他选择俯视这些不幸。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让他去爱,那就是他所说的“天性使然”的对教育的爱。
          刘林每天坚持看书。因为肩颈问题,不能坐着看,他就躺在床上仰着头看,每天断断续续看上一个小时。三年前,刘林开始构思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书名就叫《我心永恒》。
          “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脆弱,父母不在身边,基本都是隔代教育。儿童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空白。城市里的小孩都在谈培养音体美特长的时候,我们还在担心娃娃的营养健康问题,还在绞尽脑汁想怎么把小孩从网吧拉到课堂上来……”。
          他说:“身体好一点了的话,我还要去上课。”
          ◆ 采访手记
          石缝中的勃勃生机

          筠连县有一个受到四川省委领导高度肯定的春风村,春风村里所凝练出的“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已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推广。
          2011年秋,我们走进春风村,从层层叠叠的石头缝中看到很多已经掉光了叶子的李子树。看到粗壮的树干,我们仿佛看见挂满绿叶和果实时的勃勃生机。春风村的村民正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凭借努力与坚持,走上了科学发展、共同致富之路。
          采访了那么多扎根山区的农村教师——他们就像这些顽强的李子树一样,在石缝中艰难求生,照样郁郁葱葱,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甘甜的果实。
          我们不想把“崇高伟大”这样的词汇往他们身上堆砌,也不能对他们投以怜悯和同情的目光。他们值得深情关注,更值得尊敬和仰视。
          筠连县教育局局长徐劲松动情地说起这群教师:“如果我当局长不推出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失职。”2011年暑假,他推动成立了一支“师德巡回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报告,报告团成员都是本县极普通的教师。徐劲松的用意是,让身边人聊聊点滴平凡的小事,让大家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体会、感受和感悟。
          这其中,生活的艰苦,心灵的隐痛,师爱的光芒,我们看到了幸福在悄悄地流淌。这一组报道,就是对这苦、痛、爱、幸的点滴记录。

    系列报道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四:选择俯视不幸的刘林
    禁止外链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三:“冠军教练”范钦刚
    禁止外链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二:14岁当“孩子王”的黄桂香
    禁止外链
    筠连县乡村教师素描之一:苗村守望者刘光本
    禁止外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