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2|回复: 0

    [教育理论] 青云小学让留守儿童共享“家”的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1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中国未成年人网四川宜宾讯(朱俊聪 郑贵明)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调整, 2005年宜宾县高场镇政府就作出了在“十一五”期间撤并青山、东升、鱼池三所村级小学,建青云寄宿制小学的规划。2011年8月,投入300多万元,新修建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青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功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8月下旬,顺利撤并青山、东升、鱼池三所村小,在撤并过程中,没有让一个孩子因撤并学校而失学。在寄宿的124名小学生中就有89名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例竟占到了71.8%。因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家庭关爱,性格内向孤僻、逆反心理严重、纪律散漫、行为习惯较差。为了努力实现高场镇中心学校提出的青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要高于撤并前四所学校的质量,即:3+1>4。青云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在行政一班人的带领下,锐意创新,团结拼搏,通过几个月的“老师+妈妈”式的真情呵护,用心用情管理,真正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温馨惬意的家园。近日,笔者深入该校,探寻其小学寄宿制管理的情况。
      环境幽雅,留守儿童花园之家
      一走进青云小学,一所现代气派的花园式寄宿制学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崭新的教学综合楼,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琉璃瓦装饰的围墙,精心栽培的花草树木,宽阔的运动场,设计精美的文化橱窗,让漫步在校园的师生流连忘返。早晨,同学们在“小广场”读书学习,也可在运动场锻炼锻炼身体;上课时,同学们可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也可在计算机教室里学习,还可以在标准化实验室里做做实验;课间休息时,可以听听校园广播,也可以在小图书馆里阅览阅览书籍;放学后回到寝室,室内的设备、布置、清洁卫生让人感到“家”的温馨。
      以前的青去小学和三所村小一样,都是小青瓦房,学校场地狭窄,环境简陋,设备陈旧缺失,而且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影响。在各级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2006年至2011年,青云小学校舍修建先后投入了300余万,现在的青云小学像城里的学校,真的变漂亮了!
      “三位一体”,留守儿童规范之家
      结合小学生住宿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实际,该校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指传授文化知识要到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要到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要到位;“一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达成“三位一体”的目标,青云小学从优化组合教师和强化管理着手。
      优化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通过优化组合,把那些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教育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带班、带主课。为了实现高“3+1>4”这一奋斗目标,高场镇中心学校整合了青云小学行政班子和教师队伍,新提拔了3名中层干部,调入了部分学科专业教师。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安排课程,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生活上,严格执行国家集体食堂物品采购、贮藏、加工以及饭菜的抽检试尝、留样的规定,保证饭菜质量;就餐前,首先由值日领导与生活老师试餐,然后才组织学生有序地就餐,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

      强化学生管理。根据寄宿制小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坚持一小时室外锻炼活动。学校对住校生进行了“四个统一”的管理:统一食宿,所有住校生和老师一起进餐;统一课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统一看课外书、看电视、参加体育活动;统一辅导;统一起床、睡觉时间。并且配备了3名宿舍生活指导教师专门管理学生住宿。住校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小的只有6、7岁,生活教师廖文华、李和芳、徐孝树亲自教他们叠被子,穿衣服,洗漱,打扫卫生等。晚上还为他们关窗户,搭被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的呵护着,生怕孩子们受到一点点委屈。每晚行政值日也要深入每一间寝室,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实行了“手拉手,小托大”计划,让高低年级同学结对子,大同学睡上铺,小同学睡下铺,一方面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同学做小同学的哥哥姐姐,帮助小同学提开水、整理宿舍内务、叠被子、梳头、督促洗脸、漱口、洗脚及东西摆放整齐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意识,同时也缓解了住宿管理的压力。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接送制度,学生星期一早晨到校,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老师亲自在校门口接送。星期五放学家长未按时接走的学生,实行先由班主任交生活指导教师登记托管,家长接走时电话告知班主任制度,保证了学生离校返家的安全。
      多彩校园,留守儿童温暖之家
      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容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学生缺少的是什么?是“爱”,是“亲情”。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爱的他们,更渴望在学校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为此,学校除了在各班级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外,学校还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座谈会,举办各种活动,使这些留守孩子在集体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亲情和自信,体会到老师同学的真诚爱心,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暖意。
      9月,学校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情暖中秋,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在会上,校长陈锐勉励孩子们:要学会坚强,学会宽容;要乐于吃苦,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经常给远方的爸妈打个电话,在家里要做个好孩子,在学校要做个好学生……
      9月底,该校召开国庆慰问留守儿童座谈会。座谈会上,学校为留守儿童送去了乒乓拍、跳绳、图书等礼品,并与留守儿童一起唱响了《歌声与微笑》、《童年》等歌曲,诵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还为留守儿童提供电话,让每一位孩子与在外打工的父母通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激之情。这一天,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日子。
      10月,学校组织了住校生体育比赛,高年级的同学进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立定跳远等比赛,中低年级的同学进行乒乓球、踢毽子、跳绳、打板羽球、转呼拉圈等比赛,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有的班级还进行了讲故事、绘画等比赛。
      11月,学校组织了关爱留守学生座谈。陈锐校长带领全体行政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与留守学生面对面的倾心交谈。座谈会上,陈校长深情的对大家说:“孩子们,虽然你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别怕,孩子,有我们在!漫漫长路里,我们将与你们一起度过。风雨来了,老师会给你们撑伞;困难来了,老师将为你们排忧。”陈校长一席话说温暖了所有孩子的心窝。
      据了解,该校将继续推行“老师+妈妈”管理模式,从留守儿童的吃住、学习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园,为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