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1|回复: 0

    [教育理论] 教学反思的三重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蒲大勇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具有层次性,即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反思水平是不相同的,教学反思具有三重境界。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一位语文教学名师的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学反思日记加以剖析。
      第一重境界:技术性反思——关注如何教
      日记:新激励机制的建立
      经济学家曾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机制创新等方式搞革新。我觉得课堂教学与此有相通之处。一直以来在教学设计上下的功夫很多,这属于技术创新……最近在一年级试行了新的激励机制:以同桌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老师随时通过记分表反馈合作学习情况(最优和最差)并点评原因。每节课评出若干对“最佳学习伙伴”进行奖励。
      这个片断是该教师处于教学适应期,即教学新手阶段的反思,在这个阶段老师关注的是“如何教”,老师以企业管理的知识为参考,在“手段—目的”的工具理性认识论下反思教学,旨在说明通过怎样的手段达到了怎样的结果。
      在这个阶段的老师所关心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等实践情境,反思不能与课程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找到教学的内在意义。
      第二重境界:实践性反思——关注教学情境
      日记: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
      杜威主张从儿童经验出发,通过丰富、扩展儿童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文化知识,并最终走向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语文教学不就提出了“大语文观”吗?只有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又能用于生活的学习生活才是灵动的,有价值的。我也要做有心人,发现隐藏在日常事物背后的“语文”。
      这个片断是该教师处于教学成长期,即教学熟手的反思,在这个阶段老师不仅关注“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学情境”——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此时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而在价值观和信念的层面上进行反思,分析和澄清课程行动中的经验、意义和假设,注重教学过程所处的环境。
      处于实践性反思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内在生成”和“被规训的专业性”的特点,表现为在反思中并不是试图通过技术理性的方式,直接把外在的“理论”放置到实践当中,而是在实践情境中,从“实然”的角度对经验进行理解,总是为实践专家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理解服从于专家的说教。在这个阶段的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能够忠实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但却不能发现新的行走路径与方向。
      第三重境界:解放性反思——关注学生发展
      日记:给学生学习自主权
      我在教学中一直很重视、赏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梳理,能当场解释的,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式地解答。我想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形成这样的观念: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首先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是老师和其他人所不能取代的。
      这是教师处于教学创造期的日记,即教学名师的反思,在这个阶段老师跳出教学看教学,突破“教与学”各种条条框框的禁锢,反思的着力点放在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上——赋权是学习的内在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要有自我决定性。
      处于解放性反思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超越内在生成”的特点,表现在教师把批判性的意识付诸行动,课程目的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实践者具有自我决定性——通过对行动情境,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意象和对习以为常教学假设的重建来进行经验的重建。
      当然,教师教学反思的三重境界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层次性,从技术性到实践性,再到解放性反思的层次越来越高,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师的专业性得到提升,这也是由新手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