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3|回复: 0

    [教育理论] 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王丽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当前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有着良好教学习惯的标尺之一。因此,无论是平时的常规检查,还是听公开课,笔者很关注老师们教案后边的“教学反思栏”和说课中的教学反思环节。
      但遗憾的是,鲜有令人满意的教学反思,要么寥寥几笔应付了事,要么东拉西扯说不到点子上,要么洋洋洒洒一大篇却毫无实际意义与价值,可谓无效反思。那么怎样的反思才有效?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呢?
      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堂 “同课异构”的课,并聆听了执教者的说课和教学反思。其中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令我记忆犹新。
      “该堂课中,我觉得需要重点改进或研究的是:教师的指令要清晰。教师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楚或强调不到位,学生就会茫然,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行其是。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前,我明明叫每个组只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外貌描述,组内的各个成员再进行局部描述的分工。结果在效果展示时,部分组的每一个成员却各选一种动物进行描述。这一问题的出现提醒我:在今后的分组合作教学引导中,我的指令不仅必须清晰到位,而且还要努力参与到各个小组的活动中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要在大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度上下功夫,花力气,让每个孩子全程参与,有事可做,学有所获。”
      当时坐在我旁边听课的两个老师小声议论:“这个老师的课上得挺好,她却专讲自己的不足,不讲成绩,太谦虚了。”我听后不置可否地笑了。我以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成功所在需要我们总结、发扬、传承;存在的问题更要我们深刻反思,认真剖析,自觉挑刺儿,不断追问,积极改进。
      这位老师算是反思型的教师,她将自己置于剖析的位置,努力解剖自己,主动为自己“挑刺儿”,态度诚恳,反思用心,对自身内在成长需要的自我高度负责精神令人由衷敬佩。
      该执教者的反思并未到此止步,在互动评课后,她还利用午餐时间主动“追问”没有发言的老师。望着这位渴望成长的年轻女教师,望着如此用心反思的同行,望着这样勤于为自己搭梯子“捉虫”的小花匠,我感慨,我欣赏。
      自我反思促成长,别忘了还要反思听课者、观摩者的意见,因为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观感,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兼听则明”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对此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可以让我们拒绝平庸,可以让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可以让我们吐故纳新,可以让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反思,以及反思什么,而仅仅是坚持写教学反思,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也不可能做一名真正的反思型教师。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