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7|回复: 0

    [教育理论] 需为被奥数的一代踩下急刹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6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举办了20来年、在五花八门中小学学科竞赛中鼎鼎大名的“希望杯”数学竞赛,意外地,在北京被紧急叫停了。
      近些年来,只要你家有学龄或学龄前孩子,就很难不知道“希望杯”的名字。对于很多家长,它几乎就是奥数与名校敲门砖的同义词;对那些没有在数学训练中体会到竞技乐趣的孩子们,它则与枯燥艰深的奥数班、失去自由的周末和因解不出难题而备受打击的快乐、自信紧紧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中小学奥数领域因为市场巨大、有利可图,各种竞赛不断滋生,虽然在某些地方“希望杯”也有过漏题、卖奖之类传闻,但它仍然是最“正规”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即使是这样一个正规品牌,还在采用给学校提成报名费、误导家长之类手段,鼓励学校组织学生报名参赛,以便进一步扩大规模。北京市教委揭示的这些做法,很是出人意料,却也让我们看清了不少学科竞赛的成功“做大做强”,除了市场需要、家长“欢迎”之外,原来还有藏在水平面以下、不大能见光的攫取利益的真相。
      奥数原本有趣。坏就坏在它被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择校法宝、让一代代中国孩子的生命在“被奥数”中磨损、虚掷。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为了民族能有创新、多样的人才,给学科竞赛踩下一脚急刹车,大有必要。
      但急刹车之后,必定会有一串连锁反应。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叫停一个“希望杯”,火了其他奥赛。这方面,已有不少前例。虽然北京市这一回再次重申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任何形式的学科竞赛,但毕竟,推动学科竞赛变成大众流行的社会需求还在,已经裹挟了众多孩子和家长,仅在北京一地就已超过20亿元的巨大奥数培训市场,也没这么容易善罢甘休。
      要让多数孩子摆脱“被奥数”的命运,必须有更多釜底抽薪的长效措施紧紧跟上。其中最重要的关键点,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二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只有当政府主管部门不再以单一的学科成绩、升学率排名来评价学校优劣,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才会放下包袱,不再在招生时或明或暗设置证书、考试门槛,以抢夺优秀生源为能事;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日渐病情沉重的择校焦虑症,才有机会缓解;“被奥数”的孩子们的春天才会到来。
      再次重申的禁令已经太多。这一次,请提早谋划后事。(姜泓冰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