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7|回复: 0

    [教育理论] 欣闻垃圾分类成“必修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09: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 教育导报 李秀荣      广州市教育局正在专门撰写教材,将“垃圾分类”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编入课程中。(据11月28日《南方日报》)有人认为,垃圾分类和公共道德一样,是成年人“必修课”,要从成年人抓起。在笔者看来,将垃圾分类编入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具有导向意义,值得推广。
          此前,一些地方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结果草草收场。因为成年人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不好,甚至出现不配合情况,该分投的仍混投,该分装的仍混装。其原因在于,成年人缺乏对垃圾分类好处、垃圾分类知识和回收处理做法的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再不能步垃圾分类知识匮乏的后尘。
          同时,孩子们玩大量玩具,使用大量学习用品,有时还是扔垃圾的“主力军”。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多是塑料瓶、包装袋、废铅笔钢笔、纸张等,基本属可再生利用资源,如果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这些资源便得不到有效利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瑞典政府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一开始的五六年,大家也嫌麻烦,政府曾采取措施,设定监督员在垃圾收集中心监督,抓到未按规定分类的,就要进行罚款,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政府和各环保组织在不遗余力地向大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想到“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们垃圾分类及循环利用的好处,再由孩子回家影响大人,在言传身教和互相监督中逐渐形成家庭传统,甚至社会传统。
          德国、日本也是从娃娃开始教“分类”,培养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则是入门课程。家里、教室里,垃圾桶按照可燃、不可燃和循环再生一字排开,老师言传身教,家长身体力行,孩子从小就知道要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垃圾需严格分类、按时投放,才能方便回收处理、循环再生。如今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
          孩子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一个孩子背后,就是一个甚至数个家庭。如果我们的垃圾分类也从娃娃抓起,倡导全民垃圾分类就会变得容易。即使一部分孩子暂时不能说服父母实行垃圾分类,但10年或20年后,这些已习惯于垃圾分类的孩子踏上社会,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形成一种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当然,孩子们的垃圾分类“必修课”,应该尽量开得轻松有趣一些,比如设计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环节,开展垃圾分类口号和歌谣竞赛等等。而对成年人,则可按照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进行约束。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