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0|回复: 0

    [摆龙门阵] 网络社交改变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当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上。下班了,晚上约上三五知己聚一聚,大家谈笑风生,那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然而,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本应呼朋唤友、肆意狂欢的夜晚却变得静悄悄起来。见面聊天变成网络聊天,上门拜访变成了信息或邮件问候,即使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只有一步之遥,也习惯用在网上交流。敲击键盘,滑动手机屏幕,轻轻点击,看似用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社交,殊不知“用进废退”的状况恐怕将要出现:在网上无话不谈,见面后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难得的同学聚会,却个个成了“闷葫芦”;跟领导汇报工作,远没有写一份意见书来得轻松……
    看法
    网络社交 让交往更丰富   茶客 刘仲明

        网络社交是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可怕,怕有了它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往。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它的优劣所在,网络社交也如此。
        首先,网络社交快捷、方便。要传递给对方的话语瞬间完成,同时文字、图片、表格等传递也方便。
        其次,网络社交可以两全齐美。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长篇大作、没完没了,听话人哪怕再有事礼节性的提示之后,出于礼貌也不好强行中断或拒绝;有时,虽然自己再忙、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又是自己有用的,要是传统交往,双方都感到尴尬和不快,可是网络交往后,可以先把对方的信息收集起来暂时放一边,等自己手里的要紧事忙完了再去看,两全其美,这是传统交往所没有的特殊效应。
        第三,交往圈变大。网络社交让我们的交往时空更宽、更广,在同一时间就能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这是传统社交没有的优势。
        第四,传统社交、网络社交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偏或废。两种社交各有优势,任何偏向一方或废弃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妥的。
    网络社交是另一个生活圈子 茶客 张克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生活的社会,实际上是由各种社会圈子构成。我们喜欢在自己的圈子内活动。
        网络社交是现实生活圈子外的另一个生活圈子。手指忙了,嘴巴闲了。从冲进论坛、社区灌水,到个人QQ或QQ群聊天,再到博客、微博,网络社交可以交朋友,“秀出我精彩”。网络虽是个虚拟的世界,人却是真实的。从网络的这一端,你可以感受到另一端的思想,喜好、呼吸,甚至心跳。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喜怒悲欢在网络都能显示出来。网品跟生活中的人品很相近。一个人的网品如何,从他(她)在网上的人际关系、空间里的内容、聊天的内容、还有他(她)的交友圈,都能看出一点痕迹来。
        网络社交满足了人潜意识里的需求。比如“偷窥”,那是潜水者躲在暗处“看热闹”。比如“裸露”,不单指身体的暴露,也包括把私秘的东西公开,即所谓的晒工资、晒隐私,晒日记,还有晒富。旁观者惊讶和起哄,而“裸露”者也获得心理满足。比如“发泄”,网络上总是扮演“愤青”、“痞子”角色的人,其实是想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平衡。比如“寂寞”,网上有句话说:“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无疑,网络给予了他们温情。比如“认可”,无论多么平凡,每个人心底都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认可。“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之所以会受到热捧,网络给予了他们展示的平台。
    观点
    用好社交网络这把双刃剑   茶客 李文科
         网络交流的快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令人欣喜,用户发布的信息实现了及进传达,同时通过转发等机制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倍增。此外,网络社交的平等和民主性使其为普通民众开辟了一个公开表达、参与和互动的平台。网络社交还降低了大众关注、参与社会活动的门槛。在及时向外界披露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吸引舆论关注,以及活动协调沟通等方面确实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但社交网络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联系,而另一方面当“无语”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时,它带给我们语言功能的退化,人际关系的疏离,形成自我的封闭。因此,要做到适度,不能沉溺其中,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要做现实中真实的自己,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塑造健全的人格。
    网络社交 虚拟与现实的穿越    茶客 雷贤君
        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可称之为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即社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交也就越来越交叉现实,穿越虚拟,改变人们的思维和习惯。
        其一,概念转变。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QQ及空间、博客(微博)等网络社交的工具的不断出现与发展,使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不同信息,上传到线上进行管理,与大家分享,把虚拟与现实交叉。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提供的方便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更加懒惰,手的书写被键盘敲打代替,邮寄信件被“伊妹儿”取之等等,从概念上转变了社交方式。
        其二,目标即变。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社会交流需求,并从“增量性的娱乐”来满足“常量性的生活”。一般当面不好讲的话,在网络上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相识的、相知的,不相识的、投缘的,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虚拟与现实间穿越来回,玩得萧洒自如。
        其三,习惯改变。说到底,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
    声音
    网络 像雾像雨又像风   茶客 潘云
        网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的眼里,可以说是一种无比神奇的东西。尤其是当年老的他们苦苦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无法见面,但是竟然能在网络上听到他们久违的问候,甚至能看到视频上模糊而熟悉的身影的时候,他们会被感动得稀里糊涂!
        70后的人对于网络社交不是很明白,但大部分人还是承认网络信息是最方便快捷的。
        当代人风靡网络社交活动,总觉得种菜,偷菜,聊天,发邮件充满了无限神秘色彩,感觉乐趣无限。殊不知不食人间烟火的只有神仙,过日子最终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实干!终日沉迷于虚拟世界是不可取的。
    网络 让我们忘了怎么说话   茶客 张茜

        在社交网络中由于人们相互不认识,我们可以肆意的说话,现实中我们不敢说真话,说了怕爱人不高兴,怕老板炒鱿鱼,于是我们寄托网络,在网络上,我们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由于网络的发展,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我们用键盘说话,常常忘了用语言交流,忘记说话,见面不知道说什么,明明在网上我们聊的很好,为什么现实中就不能很好的交流呢?网络让我们忘记了最初的用语言来交朋友,我们忘了怎么说话。
    网奴   茶客 孔祥莲

        现代社会有“房奴”、“车奴”,“网奴”是我给沉迷网络、离开电脑就好像不能正常生活的人取的名。
        电脑也好,网络也罢。发明之初,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一样,确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之用,是人们生活的便利工具。电脑在多数家庭都得到了普及,却不曾想有不少人痴迷于上网,整天守坐在电脑前,寸步不离,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或玩游戏,或聊天,有了“网瘾”而成了网虫,这实则是一种病态,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果说房奴,车奴有被“逼迫”的意思。那么,网奴就是自讨苦吃,自受其害,何苦呢?
    一家之言
    网络社交改变着生活方式   茶客 张清友

        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当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上。下班了,晚上约上三五知己聚一聚,大家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习惯了打开电脑看新闻。网络所呈现给我们的资讯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远超电视;习惯了网上购物,这种方式省去了人们在各家店之间奔波所用去的时间,其快捷性和便捷性也正好契合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习惯了收发邮件,这样就不必和纸笔打交道;习惯了上课用PPT,老师们再也不用为恼人的粉笔灰而烦心;习惯了网上交流、飞信、QQ、微博等等。
        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社交为普通民众开辟了一个公开表达、参与和互动的平台,让普通人也有说话的地方与机会。网络社交降低了大众关注、参与社会活动的门槛,中国公众也逐渐显现出了在公共事务方面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感。
        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这些由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背后所潜藏的一些潜在威胁。比如,网络力量的强大已经远超我们想像,一个人既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一夜之间被人们的口水淹没;一些不实的谣传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带给民众的惊恐在事后需要很久才能消除;习惯了在word上“码字”,好多人对常用汉字的陌生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字写得“龙飞凤舞”,不知所云;PPT的使用使课堂容量极大扩增,但学生普遍的反映是,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下来记得深刻清晰;更多的人能在网上与别人谈得不亦乐乎,滔滔不绝,可在现实世界里,当面对真实的个人时,又沉默寡言,不知该说些什么……
        从而可以看出,互联网、网络社交是一把双刃剑,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从而趋利避害。
    下期话题
    火车退票费降飞机票改签费升调价到底谁说了算?

        近期,一方面铁道部下调了火车票的退票费,一方面部分国有航空公司却开始收取飞机票的改签费。不过,不管是铁道部带来的实惠,还是航企加收的改签费,消费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旁观者,甚至有消费者感慨知情权的缺失。调价到底谁说了算?欢迎各位茶客发表自己的看法。来源:宜宾晚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