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1-12-29 18:53 编辑
文化从来不是无根之树,不是无源之水,宜宾拥有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遗存,与秦长城、阿房宫同为“秦朝七大工程”的“五尺道”,将川南文明史前推3000年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遗址,还有为抗战中国放下“大书案”的中国李庄……都是这片土地绵长深厚的精神营养。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宜宾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打造川滇黔结合部文化高地,并将其纳入宜宾长期发展战略。宜宾绝不再躺于历史的温床上,任文物沉睡,任五尺道无名,任李庄在建设中改变模样……文化,只有充分读懂它,理解它,重新打磨发掘润泽它,拂去它的尘埃,才具有真正长久的生命力。市委书记杨冬生表示,要深入研究,挖掘内涵,进一步加强遗址考古成果的运用,不断提升宜宾市文化竞争力、影响力、软实力,推动宜宾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尺道遗址:一步3000年
资料图片:塘坝老街
五尺道起于宜宾,止于云南曲靖,全长1000多公里,古人曾形容其“盘蛇七曲、“气与天通”。秦汉时期,通过五尺道以及延伸线路的衔接,从成都出发东可到越南、南可达到缅甸,甚至远至今印度、阿富汗,形成了著名的“陆上南方丝绸之路”。 五尺道属于秦朝七大工程之一,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等家喻户晓,五尺道却长久籍籍无名。2010年4月,汇聚了国内1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和学者的“五尺道-石门道-盐道”考古探险考察团队,途经庆符、高县、珙县、云南盐津、水富等16个古道经行的市县,行程约900公里,对五尺道沿线已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逐一加以研究。考察团团长高大伦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五尺道沿线古迹非常丰富,五尺道在建设时对于线路的选择是科学的,筑路技术高超,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现今四川境内最早的水下石刻,到初步认定筠连的22孔桥是筠连县城最古老的建筑;从高县石门题刻关于放歌纵酒题材的岩画,到将宜宾酒文化前推1000多年的小酒杯……五尺道果然是“脚踏五尺道,一脚三千年”,文物数量之多,收获之丰,几乎堪称“步步有故事,步步有精彩”。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研究员当场表示,中国古代博物馆即将开馆,届时在该馆内,将会有五尺道的文物和资料展出。
在听取专家们的考古探险介绍后,市委书记杨冬生当即指示,要对沿途的文物古迹等进行保护,专家们揭开了2000多年前连接川滇的古道之谜,对宜宾旅游发展大有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