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7|回复: 3

    文化建设三遗址:拂去尘埃展新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1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1-12-29 18:53 编辑

           文化从来不是无根之树,不是无源之水,宜宾拥有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遗存,与秦长城、阿房宫同为“秦朝七大工程”的“五尺道”,将川南文明史前推3000年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遗址,还有为抗战中国放下“大书案”的中国李庄……都是这片土地绵长深厚的精神营养。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宜宾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打造川滇黔结合部文化高地,并将其纳入宜宾长期发展战略。宜宾绝不再躺于历史的温床上,任文物沉睡,任五尺道无名,任李庄在建设中改变模样……文化,只有充分读懂它,理解它,重新打磨发掘润泽它,拂去它的尘埃,才具有真正长久的生命力。市委书记杨冬生表示,要深入研究,挖掘内涵,进一步加强遗址考古成果的运用,不断提升宜宾市文化竞争力、影响力、软实力,推动宜宾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尺道遗址:一步3000年

    塘坝老街.jpg


    资料图片:塘坝老街

            五尺道起于宜宾,止于云南曲靖,全长1000多公里,古人曾形容其“盘蛇七曲、“气与天通”。秦汉时期,通过五尺道以及延伸线路的衔接,从成都出发东可到越南、南可达到缅甸,甚至远至今印度、阿富汗,形成了著名的“陆上南方丝绸之路”。 五尺道属于秦朝七大工程之一,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等家喻户晓,五尺道却长久籍籍无名。2010年4月,汇聚了国内1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和学者的“五尺道-石门道-盐道”考古探险考察团队,途经庆符、高县、珙县、云南盐津、水富等16个古道经行的市县,行程约900公里,对五尺道沿线已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逐一加以研究。考察团团长高大伦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五尺道沿线古迹非常丰富,五尺道在建设时对于线路的选择是科学的,筑路技术高超,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现今四川境内最早的水下石刻,到初步认定筠连的22孔桥是筠连县城最古老的建筑;从高县石门题刻关于放歌纵酒题材的岩画,到将宜宾酒文化前推1000多年的小酒杯……五尺道果然是“脚踏五尺道,一脚三千年”,文物数量之多,收获之丰,几乎堪称“步步有故事,步步有精彩”。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林研究员当场表示,中国古代博物馆即将开馆,届时在该馆内,将会有五尺道的文物和资料展出。

    在听取专家们的考古探险介绍后,市委书记杨冬生当即指示,要对沿途的文物古迹等进行保护,专家们揭开了2000多年前连接川滇的古道之谜,对宜宾旅游发展大有促进。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img]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片:向家坝库区文物大发掘

    向家坝遗址:失落的文明

          在屏山县的峻岭峡谷中,枕靠金沙江的滚滚洪流,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内,一部川南文明史已静静沉睡数千年。从1991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在宜宾市文物管理所、宜宾市博物院、屏山县文物管理所的协助下,对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进行了多次复查和勘探,共发现墓葬43处,遗址10处。

           2009年1月,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 叫化岩遗址、长沙地遗址、石柱地遗址及墓地、沙坝墓地(第一期)、小街子遗址、东岳庙遗址……在22711平方米的发掘面积里,发现了新石器、商周、秦汉、明清时期的房址、灰坑、墓葬等大量的遗迹,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瓷器、石器等文物4000余件,各类文物标本数万件。叫化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石柱地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一举对川南地区的历史的认识提早了近3000年! 此前,四川大部分地区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唯独川南数万平方公里为一片空白。叫化岩遗址、沙坝墓地的发掘,更是分别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201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赞叹: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的考古项目意义不可估量,相当于四川的三峡考古。 在石柱地遗址,发掘各代墓葬100余座,出土了2000余件器物。可组合起来蒸煮食物的三足双耳陶罐,精巧绝伦;冥器“铜鍪”外观仅有车厘子大小,为全国目前发现之最小;青铜蝉翼带钩,蝉形栩栩如生……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酒具,更为宜宾酒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宜宾酒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家坝出土文物数量、质量、品级,在全国市级博物馆中领先,四川罕有能比的。但最令宜宾市民欣喜的是,它们将为成为未来宜宾博物馆的有力物质支撑,届时宜宾市民将能亲身见证宜宾古文明之辉煌灿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8: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img]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片:游客参观李庄古镇

    李庄抗战遗址:被冠“中国李庄

            ” 宜宾市郊19公里处,有一座小镇,古为渔村,汉设驿站,明清成水运商贸集汇地……这里曾是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却因了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为颠沛流离的中国学者放下一张平静的大书案,为中国文化保存着一段书香文脉,成就了永垂青史的民国学术史,而被冠以“中国李庄”之名。 李庄成就“抗战文化中心”始于“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十六字电文。

            从1940年开始,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直到1947年才陆续回归原地。 六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在街上疾走,在“留芬”饭馆喝茶,在长江边思考,在上坝的煤油灯下殚精竭虑地做学问的,是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傅斯年、李济、吴定良、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还有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通”李约瑟博士…… 慧光寺的老戏台上,1942年5月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举行,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此联合上演曹禺的《雷雨》和《日出》; 李庄板栗坳栗峰山庄的上厅房里,1941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纪念日,具有全国水准的文物科普展览在这里开幕,董作宾、李济、凌纯声、梁思永等分别担当解说员; 李庄板栗坳的绿树丛中,曾掩映着一座战时中国最好的文科图书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办事处”的柏木牌匾,就挂在栗峰书院的一户农舍门前; 距李庄镇一公里外的上坝,梁思成、林徽因居住于此,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旧址也位于此。抗战胜利后,以营造学社为主要班底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李庄因此被称为“中国建筑科学的摇篮”…… 近年来,李庄被揩去历史的尘埃,将尊容浮于世人面前。为抢救历史、重现民族抗战文化,宜宾电视台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拍摄了《中国李庄(1940-1946)》这部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该片先后在省级、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包括四川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各项大奖。此后,南京博物院又与宜宾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大型电视专题片《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将中央博物院于1937年底迁离南京,将文物分三路转移到西南各处,行程万里,最终于1940年的冬天驻扎于李庄的历史往事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李庄古镇保护规划》预计从2012年初开始实施。届时“古镇保护区”约0.428平方公里,划入保护区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重点保护文物,政府将进行集中包装打造。保护区里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不能被随意改变原样,国立同济大学旧址等景点也将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让世人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古镇浓厚的文化韵味。(晚报记者 张新)

         
    发表于 2011-12-29 2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绍兴
    好地方,四川文化嘎嘎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