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9|回复: 0

    [谆谆教诲] 守望39年的苗乡教师:坚守文化传承是民族的火种(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15: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本帖最后由 蜀郡 于 2012-1-5 18:43 编辑

     编者按: 2011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报》以"苗乡教师刘光本:孤独的守望者"为题,报道了筠连县龙镇乡金狮村二小教师刘光本坚守山村教育岗位39年的事迹,"刘光本"、"坚守"、"传承"一时成为网络热点。本文作者自2007年专访刘光本以后,相关报道在《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宜宾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刊载。在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宜宾市委四届二次全会《中共宜宾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下,本文作者再次走进刘光本……
    课间的娱乐是跳芦笙舞
      四川新闻网1月5日讯( 沈辅君 张择君)1月3日,筠连县龙镇乡金狮村的大山中浓雾深锁。59岁他刘光本早上7点半即已赶到村二小,换下满是泥巴的"筒筒靴",他搓着冰冷的手准备烧一壶热茶,迎接即将到来的读书娃。这样的生活,刘光本已经坚持了39年:"一师一校":一个人既是教师又是伙工,上课站讲台,下课站灶台;苗汉双语授课:刚入学的苗家娃娃听不懂汉语,只能采用苗汉两种语言讲课;复式教学:6岁到13岁的娃娃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一节课都需要花比正常教学多近三倍的时间。
      "我的梦很简单,我只是希望我们大山深处的苗汉孩子,能像山外的孩子一样识字读书!"就是这个梦,在39年的日月轮回里,让今年已59岁的苗家汉子始终坚守在海拔1100余米的大山深处,让一茬一茬学生走出了大山。
      金狮村二小位于筠连县龙镇乡与蒿坝镇的交界处。青山延绵似龙头,金狮村就因山而得名。在山沟中树林和竹林的环抱下,有一栋砖混结构的小平房,这就是刘光本的袖珍学校。
      1972年,20岁的刘光本在家人的支持下,在自家的草屋里办起了"私立学校"。"我们金狮村6社、7社距离当时的公社太远,娃娃读书太难。当初的想法非常简单:我只想让山里的娃娃认识字。"
      开学第一年,刘光本的"学校"来了20个苗家孩子。由于自己只读了3年书,20岁的刘光本只能晚上自学,白天教书。遇到教学中的难题,就用笔一篇篇记下,周末到乡小学找老师一一解答。"20岁的人,有一股冲劲和犟劲,干啥就想干好!"没有黑板,就用墨汁在堂屋板壁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白石灰代替;没有桌凳,就把自家的楼板撬下来,自己动手制作。
      20岁的刘光本甚至感觉教书并不难:因为他上课用苗汉两种语言,不懂汉语的苗家娃可以用苗语和他直接交流。第一学年,他教的20名娃娃、两个班级在当时龙镇乡所在的片区考试中,平均成绩竟在10余所同类学校中占居第二名、第三名。
      1976年,刘光本向当时的生产大队连续写出了7份情况申请后,得到了村上数百元的学校修建资金。经过两个假期,学过木工的刘光本硬是一个人把学校的木门、窗子全部自己动手做好,纯朴的村民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帮助他修建起了学校。"学校由私立变成了公立,但是由于大山的阻隔和条件异常艰苦,却一直没有教师愿意到学校上课。"刘光本只有自己继续坚守。从最初一个月6元钱的待遇,从代课到民办,再自学中师毕业转公办,刘光本坚守了39年。
      "山里的娃娃,只要你爱他们,他们一辈子都会记得你!"刘光本说。现在不少当上祖父后的"山里娃",依然会在节日提着几斤白酒到刘光本老师家,看望自己的老师。
      由于大山里教学器材少,曾经只有一个教学用录扩机,刘光本在20余岁就学会了苗族大唢呐和芦笙吹奏。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这也成为他和孩子们课间活动的一大内容。让刘光本最感动的,就是曾经的学生不远百里,把娃娃又送到他手里。"他们相信我!"刘光本说,相信就是一种难以抗拒且无穷的动力。
      一个人的学校是寂寞的,一个人的坚守是艰苦的。因为只有一个老师,一旦他倒下了,孩子们就没老师上课了。所以,即使不幸病倒,刘光本也得咬牙坚守岗位。

      山上的娃娃在刘光本的学校读完四年级后,就离开他到近20公里外的中心学校上小学剩下的课程。金狮2小上学时,不少娃娃是背着背筐或者牵着牛来到学校,边上学边承担砍柴、割草和放牛的农活。当他们到中心校读书后,不少娃娃不能再砍柴、割草或放牛,但是回家后农活就非常重,有的孩子便成了"逃学娃",甚至有的家长不让娃娃读书了。
      "那天,天上下着暴雨。因为动员学生上学,刘老师回家已经天黑了,他冒黑到爬上房顶检修漏雨的屋瓦,一下就从屋檐上摔了下来。"49岁的刘福成是刘光本的第一届学生,现在他的孙子都已经是老刘老师的学生了,说起刘光本摔伤后让儿子背着上课的事情,刘福成的眼睛一下红了。
      1999年的夏天,看着到中心校读书的娃娃"散在外面",刘光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要把辍学的孩子重新劝回课堂。由于一直是复式教学,刘光本白天上完课和批改完作业后,就只有晚上有时间打着手电翻山越岭,一家一家去家访动员。"要翻身得下雨,雨要淋花花才红……"刘光本说,当时47岁的自己往往是孤身一人走在坡坡坎坎的山路上,只有靠唱歌鼓励自己。刘光本的执著和真诚感动着村民,不少娃娃重新走进了课堂。
      一天,家访回家的刘光本遭遇了夏夜的暴雨。山路泥泞,当他磕磕绊绊地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由于老瓦屋没有检修,家里到处漏雨,妻子正在寻找家什忙着满屋接水。刘光本找来梯子爬上屋顶检查漏雨的屋瓦,由于瓦面的湿滑,刘光本从近3米高的屋顶一滑,直接滚到了雨中院坝的稀泥里,腰椎严重摔伤。"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我的学生怎么办?不能让娃娃耽搁一天!"第二天,刘光本腰间绑着草药,让22岁的儿子背着自己赶往学校。
      "每天一个来回。他儿子背着他早上到学校上课,背着他或者扶着他上课;下午,再背着他翻过两座山回家!"曾是刘光本学生的张世初说。
      "山里的娃娃,只要你爱他们,他们一辈子都会记得你!"刘光本说,一放假,自己反而觉得特别孤单。正因为他对孩子们的爱,现在不少当上祖父后的"山里娃",依然会在节日提着几斤白酒当刘光本老师家,看望自己的老师。
      "背学生过蛤蟆溪,爬金狮岭,送生病的娃娃……他是既当老师又当'妈'!"直到现在,许多孩子都记得刘光本老师接送他们过河或爬山的情景,这也成了山里孩子们一生的记忆。如今,金狮村4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全是刘光本的学生。
      "学校扩建了,娃娃们的饮水得到改善了……无论坚守还是传承,我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对于自己的坚守,刘光本则十分坦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满意。2011年8月23日省文化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上,刘光本是唢呐艺术(苗族大唢呐)的传承人,他觉得在教书育人或者传承民族文化上,自己无愧于心。

    相关主题: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