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9|回复: 0

    [教育理论] 汉语“危机”不在异化在退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13: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1770人参加)显示,83.6%的人认为现在人们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了,其中45.0%的人表示“下降很多”。
      这个调查的样本并不大,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出一些人对汉语使用日益碎片化与不规范化的担忧。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语文教师杨国华发现,很多学生逻辑性很差,写文章时错别字很多,语句都说不通顺。一部分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上几乎是空白,连个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杨国华曾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写毛笔字,他发现,很多学生连毛笔都不会拿,更别说欣赏草书、行书了。有的大学生也爱感叹,“我以前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钢笔字,但现在都有点儿提笔忘字的感觉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汉字都记不准确了,还怎么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就写过一本《汉语的危机》,直言汉语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而“汉语表达的日益粗鄙化”,既反映出文明的断裂,又“可能危害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提升到文化的层面来谈汉语“危机”,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文化成果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不过,这“危机”是不是颠覆性的?是转型期社会一时的“意乱情迷”,还是薄情郎见异思迁一去不返?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值得探讨的。很多人担心网络语言对规范汉语的“异化”,我觉得它的能量还是有限的,毕竟网络词汇的寿命大多很短,其使用圈子又往往很窄,就算不时蹦几个到传统媒体上,也该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最让人担心的不在网上,而在网下。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人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了,那主要不是汉语的“异化”问题,而是汉语衰落“退化”的问题。这里边有“用进废退”的问题,比如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庞大的以中青年人口为主的劳动力大军,他们很廉价很卑微,而生产流水线又往往能将人异化成机器,像某台湾的电子企业就是如此,民工们本就话不多,在生存的压抑中,这么大一个群体的汉语应用就很贫乏。
      也就是说,生活是否多姿多彩、生命是否生龙活虎、生存是否充满向上的动力,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到汉语的应用是丰富的还是苍白的。汉字被有的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可一旦为了身体意义上的生存而无暇他顾时,汉字这精神层面的精灵,也会离人而去。
      就算教育水平极高的德国,也有400万15岁以上的“功能性文盲”——受过教育,但没学会或后来忘记了读写的人。中国目前好像没有统计过“功能性文盲”的人数,但从诸如提笔忘字、词不达意等情况的普遍性来看,功能性文盲或半文盲的人数肯定是很庞大的。归根到底,语言是否鲜活,与使用者的生命质量与发展水平有关。
      让人觉得很奇怪的是,一方面有教育界人士大谈汉语“危机”,另一方面却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漠然处之。昨日《新京报》称,北京未来三年缺万名幼儿教师,堂堂京城尚且如此,难怪其它地方哪怕是价格很“贵族”的幼儿园,“幼师”往往连教师资格证都拿不出来。这样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危机”也是人为的。(洪信良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