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恶(?-1516)是芒部角魁人(今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族,生来脚底有毛,长一寸左右。强健敏捷,行走如飞,为林人的首领。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普法恶刻制印符、锻造兵器,准备利用宗教活动反抗明朝的统治。当年十二月,筠连人苏衡在角魁与普法恶的部下争田发生纠纷,多次向当地官府诉讼未得到解决,最后导致双方械斗。普法恶乘民怨沸腾之机,诱导他们起事复仇,杀了数百人。筠连、彝良一带的彝、僚、 等各村寨少数民族跟随着普法恶起事,反抗明朝统治,人数很快聚集多达9万之众。正德十一年(1516),普法恶率军攻入筠连,先后攻破鸡爪山(在今蒿坝镇)、卜火龙(在今龙镇乡)、猫儿山洞、响黄沟(在今蒿坝镇)等寨堡,直逼筠连县城。 与此同时,明武宗派遣四川佥事、巡抚副都御使马昊、总兵吴坤率兵征讨。10月,明军兵分三路,分别从筠连、珙县、乌蒙(今昭通)合攻普法恶,明军连续攻回了普法恶的筠连据点,将普法恶主力合围在青山寨(在今蒿坝镇西面),,普法恶率部利用青山寨险要地势,顽强抵抗,明军久攻不下,马昊侦察到青山寨附近的礁丘坡,山高势险,便以此为据点,对青山寨实施四面包围,并派兵切断青山寨的水源。普法恶紊部坚守数月后,粮尽水绝,被迫向南突围,正中明军的伏击,普法恶在混战中中乱箭身亡。其余部又推阿告为首领,继续与明军抗衡,直到正德十三年(1518)才被明军剿灭。普法恶战争历时三年多,在筠连、彝良一带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大减。战后少数民族又遭明军杀戮,此后筠连的彝、僚等民族已所剩无已,汉化程度也有所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