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3|回复: 2

    九旬老兵讲述抗战峥嵘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2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运城
    res10_attpic_brief.jpg


    黄正云老人指着胸部伤痕讲述往事
    □李亚林
    本报记者 罗沾 文/图
    核心提示:他被抓壮丁入伍,随国民党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在前线打过鬼子负过伤;抗战胜利后,起义投诚成了解放军战士;转业回到地方又参加剿匪,扎根农村后发展生产、劳作不息……他,就是高县庆岭乡凤凰村93岁的抗战老兵黄正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黄正云家时,老人正在自家对面山坡上的红薯地里除草。
    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坦然和平静。老人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重新走进曾经的峥嵘岁月……
    被抓壮丁 奔赴前线
    黄正云出生于庆符县(现高县)黄沙乡(现庆岭乡)贫困农民家庭,三兄弟他排行老大。
    1939年,农历二月一天,18岁的黄正云正在家中帮着父母干活,就被保长带人来抓了 “壮丁”,并送到了黄沙乡公所(现庆岭乡),“他们就像捆犯人一样把我的双手捆起来。”黄正云说,当时他的心里真是害怕极了。之后,黄正云和被抓的其他“壮丁”一起被押送到庆符县城,交给等候在那里的国民党接兵部队,随后又被押送到南溪进行选兵。
    在南溪交兵、选兵后,黄正云等 “壮丁”又被送到宜宾进行集中训练。说起新兵训练的日子,黄正云忍不住直摇头,“训练强度本来就很大,还吃不饱。每天的伙食都是清汤寡水的,饭里还掺有河沙,吃不饱哦。”新兵集训三个月后,端午节刚过,黄正云和同批新兵被编入国民党76军胡宗南的部队,开赴湖北宜昌沙市抗日一线。
    前线杀敌 英勇负伤
    黄正云被分到步兵班。到湖北还没有上战场,黄正云没几天就因水土不服得了肿病。“全身浮肿,浑身都痛,当时那个滋味比新兵训练吃不饱更难捱,真恨不得死了算了!”说起还没上战场杀敌就生重病的情景,黄正云异常痛苦。“后来在长河口,一个军官见我半死不活的样子就骂我‘鬼子没打过你就半死不活的,你的人生还有啥意思?干脆死了得了……’”军官的一席话骂醒了黄正云。
    出于对大病初愈的黄正云的照顾,连队长官安排他负责看管好连队的医药箱。一天下午,连队奉命拿下一处交通要塞。“当时我们和日军仅一河之隔,日军早已在河对岸筑好了工事。“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鬼子,他们的个子大多比较矮,皮肤又黑,戴起钢盔帽,走路是左晃右摆的。”说着,老人便从椅子上站起来,弯着腰,一摇一摆地学起鬼子走路。
    入夜,战斗打响了。敌机从空中呼啸而来,不停地投弹进行狂轰滥炸。夜晚成了白昼,战场上硝烟滚滚,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激战中,一颗炸弹在黄正云不远处爆炸了,他感觉左胸部突然一震,麻麻的,用手一摸,手上湿漉漉的全是血。原来,他的左胸部被弹片击中,鲜血已经把衣服浸湿了一大片。“当时也来不及包扎,忍住疼痛挑起医药箱就随其他战友往后撤。那场战斗十分惨烈,我们连队只有连长和我活了下来。”说着,黄正云抬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解开衣服纽扣指着左胸:“这伤疤就是当年留下的!”
    大病痊愈后,黄正云便加入到了行军、作战的队伍中,上一线打鬼子。“战争很残酷啊!”老人说,因为武器装备的悬殊,每次战斗,黄正云都会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的离去,“有的战友被机枪打得浑身都是弹孔,还有些被炸得血肉模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黄正云泪眼婆娑,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我时常都在想,要是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还活着的话,也该是儿孙满堂了!”
    转业地方 扎根农村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黄正云随国民党部队驻扎四川成都。不愿打内战的黄正云顺应潮流,起义投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成都解放后,黄正云申请转业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在县警察中队工作,因其工作认真负责,军事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不久便成了警察中队的一名班长。“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奉命先后到筠连县和高县沙河镇等地接收新兵;后来,沙河土匪暴乱,在当地烧杀抢掠,我又主动申请加入了剿匪队伍……”说起回到地方后的往事,黄正云轻描淡写,满脸平静。
    土改后,黄正云回到了老家——庆岭乡凤凰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己一直向往的当家作主的生活。由于为人踏实,凡事都带头积极干,他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不久便担任生产队监委,负责生产队的粮食过秤及保管等工作。在生产劳动中,他与同村的一位姑娘产生感情,并结为伉俪,育有一儿一女,从此扎根凤凰村,过着平凡稳定的农家生活。
    如今,黄正云跟随儿子生活,家中的两层小洋房宽敞明亮。“娃娃些都很孝顺,现在我每个月都有700多元的优抚金,我很满意……”临别了,老人仍在不停地念叨:“共产党好啊!我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8-16 1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黄正云老人指着胸部伤痕讲述往事
    □李亚林
    本报记者 罗沾 文/图
    核心提示:他被抓壮丁入伍,随国民党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在前线打过鬼子负过伤;抗战胜利后,起义投诚成了解放军战士;转业回到地方又参加剿匪,扎根农村后发展生产、劳作不息……他,就是高县庆岭乡凤凰村93岁的抗战老兵黄正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黄正云家时,老人正在自家对面山坡上的红薯地里除草。
    老人精神矍铄,身板硬朗,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坦然和平静。老人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重新走进曾经的峥嵘岁月……
    被抓壮丁 奔赴前线
    黄正云出生于庆符县(现高县)黄沙乡(现庆岭乡)贫困农民家庭,三兄弟他排行老大。
    1939年,农历二月一天,18岁的黄正云正在家中帮着父母干活,就被保长带人来抓了 “壮丁”,并送到了黄沙乡公所(现庆岭乡),“他们就像捆犯人一样把我的双手捆起来。”黄正云说,当时他的心里真是害怕极了。之后,黄正云和被抓的其他“壮丁”一起被押送到庆符县城,交给等候在那里的国民党接兵部队,随后又被押送到南溪进行选兵。
    在南溪交兵、选兵后,黄正云等 “壮丁”又被送到宜宾进行集中训练。说起新兵训练的日子,黄正云忍不住直摇头,“训练强度本来就很大,还吃不饱。每天的伙食都是清汤寡水的,饭里还掺有河沙,吃不饱哦。”新兵集训三个月后,端午节刚过,黄正云和同批新兵被编入国民党76军胡宗南的部队,开赴湖北宜昌沙市抗日一线。
    前线杀敌 英勇负伤
    黄正云被分到步兵班。到湖北还没有上战场,黄正云没几天就因水土不服得了肿病。“全身浮肿,浑身都痛,当时那个滋味比新兵训练吃不饱更难捱,真恨不得死了算了!”说起还没上战场杀敌就生重病的情景,黄正云异常痛苦。“后来在长河口,一个军官见我半死不活的样子就骂我‘鬼子没打过你就半死不活的,你的人生还有啥意思?干脆死了得了……’”军官的一席话骂醒了黄正云。
    出于对大病初愈的黄正云的照顾,连队长官安排他负责看管好连队的医药箱。一天下午,连队奉命拿下一处交通要塞。“当时我们和日军仅一河之隔,日军早已在河对岸筑好了工事。“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鬼子,他们的个子大多比较矮,皮肤又黑,戴起钢盔帽,走路是左晃右摆的。”说着,老人便从椅子上站起来,弯着腰,一摇一摆地学起鬼子走路。
    入夜,战斗打响了。敌机从空中呼啸而来,不停地投弹进行狂轰滥炸。夜晚成了白昼,战场上硝烟滚滚,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激战中,一颗炸弹在黄正云不远处爆炸了,他感觉左胸部突然一震,麻麻的,用手一摸,手上湿漉漉的全是血。原来,他的左胸部被弹片击中,鲜血已经把衣服浸湿了一大片。“当时也来不及包扎,忍住疼痛挑起医药箱就随其他战友往后撤。那场战斗十分惨烈,我们连队只有连长和我活了下来。”说着,黄正云抬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解开衣服纽扣指着左胸:“这伤疤就是当年留下的!”
    大病痊愈后,黄正云便加入到了行军、作战的队伍中,上一线打鬼子。“战争很残酷啊!”老人说,因为武器装备的悬殊,每次战斗,黄正云都会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的离去,“有的战友被机枪打得浑身都是弹孔,还有些被炸得血肉模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黄正云泪眼婆娑,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我时常都在想,要是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还活着的话,也该是儿孙满堂了!”
    转业地方 扎根农村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黄正云随国民党部队驻扎四川成都。不愿打内战的黄正云顺应潮流,起义投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
    成都解放后,黄正云申请转业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在县警察中队工作,因其工作认真负责,军事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不久便成了警察中队的一名班长。“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奉命先后到筠连县和高县沙河镇等地接收新兵;后来,沙河土匪暴乱,在当地烧杀抢掠,我又主动申请加入了剿匪队伍……”说起回到地方后的往事,黄正云轻描淡写,满脸平静。
    土改后,黄正云回到了老家——庆岭乡凤凰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己一直向往的当家作主的生活。由于为人踏实,凡事都带头积极干,他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不久便担任生产队监委,负责生产队的粮食过秤及保管等工作。在生产劳动中,他与同村的一位姑娘产生感情,并结为伉俪,育有一儿一女,从此扎根凤凰村,过着平凡稳定的农家生活。
    如今,黄正云跟随儿子生活,家中的两层小洋房宽敞明亮。“娃娃些都很孝顺,现在我每个月都有700多元的优抚金,我很满意……”临别了,老人仍在不停地念叨:“共产党好啊!我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发表于 2014-8-17 0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700元也太少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