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95|回复: 0

    宜宾光复革命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一,建置沿革、名称由来及早期大事记

    先秦时期,宜宾属古蜀国,因地方属僰人活动的地方,蜀王曾封其一个亲戚管理该地,故称僰侯,因此宜宾也曾经被称为僰侯国,曾建有建议城邑(三江口)。秦灭蜀国后,僰侯之地随之归属秦,李冰治蜀时曾在此火烧江崖通江,秦始皇时期曾经修筑五尺道(今宜宾到曲靖);后随之归汉。华夏族逐渐移居该地。

    汉高后年间,置僰道县,属蜀郡,治马湖江会(三江口)。高后六年(西元前182年)筑僰道城。
    建元六年(前135)僰道县改属犍为郡(时郡治在鄨,今遵义西南)。
    元光五年(前130)都尉唐蒙筑僰道至牂牁江(今北盘江)之路,史称南夷道
    始元元年(前86)犍为郡治由南广(今高县附近)迁僰道城。
    王莽时,改僰道县为为僰治县。建武元年(25)公孙述据蜀地,僰治县属之。建武十二年,汉灭公孙述,复西汉旧制,僰治县复名僰道县。犍为郡治迁至武阳(今彭山)。
    永宁二年(302)氐人首领李特派兵攻僰道,不克退走。永嘉五年(311),李特弟李雄(称成国皇帝)军攻陷僰道城。
    永和三年(347)桓温灭成汉,僰道光复。
    南齐时,犍为郡治由武阳迁还僰道城。
    梁时,僰道县一度没于夷獠。大同十年(544)梁武帝遣先铁率兵平定夷獠,收复僰道地,并置戎州,治僰道城。
    梁承圣二年(553)西魏占据蜀地,戎州一并陷落。陈天嘉四年(563)北周取岷江外江之意,改僰道县为外江县。
    开皇元年(581)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戎州随之光复。
    大业三年(607)改州称郡,戎州复名犍为郡、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大业末年,于僰道县西北划出部分地方设置存阝马阝县,治所在今蕨溪镇北宣化坝。(注:西汉建元六年曾设存阝马阝县,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宣威。东汉废。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设置存阝马阝戍,后复为县,属建宁郡,治同前。南朝梁大宝年间废。)
    武德元年(618),复开皇旧制,复更名戎州、僰道县。戎州州治由僰道城迁往南溪(今南溪涪溪口)。
    贞观元年(627)改道制,戎州属剑南道。贞观六年(632)设戎州都督府,治所迁还僰道城。
    天宝元年(742)改戎州为南溪郡;改存阝马阝县为义宾县。乾元元年(758)改郡为州,复名戎州。
    长庆元年(821)戎州州治再迁南溪。会昌元年(841)又迁还僰道城。
    会昌二年(842)大水,僰道城被淹,州、县治一并迁往江北(今旧州坝)。
    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宾县为宜宾县。
    咸平元年(1001),于今四川境内设川峡四路(益、梓、利、夔),戎州属梓州路。大中祥符七年(1014)设戎州都巡检司。
    熙宁元年(1071),降宜宾县为宜宾镇。
    政和四年(1114),以名州县不雅,取西戎即叙之意,改戎州为叙州;以宜宾镇名县,改僰道县为宜宾县。

    二,抗蒙战争及光复
    淳祐元年(1241)蒙军都元帅塔海、秃薛率军改蜀,先后破成都、汉州、嘉定、泸州等二十余城。宋军阵亡者众,蒙军按杀不遗,僵尸遍野。蒙军屠城后离去。叙州亦被破城并屠城。
    淳祐二年(1242)十二月,蒙军按竺尔攻蜀,经遂州、泸州进至叙州,宋帐前都统杨大全率水陆军迎战,战败阵亡。按竺尔破城,大掠而去。
    宝祐三年(1255)蒙将兀良合台平定云南后,奉忽必烈命移师配合攻蜀。秋北进直指叙州,十月向宜宾城逼近。京都统张实率军拒于清平洞(今普安乡地),两军激战于马湖江上,兀良合台败宋兵二万、夺得战舰二百余艘后,循长江南岸,水陆东下重庆,与北来蒙军会师。
    宝祐五年(1257)年,为防备蒙军从云南进攻四川,四川宣抚制置使蒲泽之令泸州帅臣朱禩孙措置泸州、叙州、长宁军面,由长宁守臣易士英负责,朱文政、宇文同祖营工,在凌霄山巅修筑凌霄城。用于防守占据云南的蒙古军队从背后袭击泸州防区,且情急时将长宁军治于城内固守。
    宝祐六年(1258)蒙哥正式实施图蜀灭宋战略.于七月亲督大军向汉中进发。驻成都蒙军都元帅纽璘为配合蒙哥征蜀行动,率一万五千蒙、汉军,战舰二百艘,沿花江南下。至资州分为两路:一路舟师东下;一路自将步骑而南,直奔叙州,进攻宜宾城。宋都统张实先以战舰五百艘控扼江渡这舰绝江”’“横截江津.使纽璘军不能渡河。此时,纽璘部下契丹将领石抹按领战舰七十艘赶至。纽璘大举进攻,张实布置不当,两军战于金、岷江上,宋军大败,张实被擒杀。蒙军遂东下重庆。
    景定元年(1260),鉴于宜宾城难以固守,于师来山(今真武山)筑城以防御蒙古军入侵。
    咸淳三年(1267),以原师来山城不足以抵御蒙古军,叙州安抗郭汉杰于登高山(今东山)筑城,迁叙州、宜宾县治于城中。是年十一月,忽必烈大举攻川。叙州凭登高山城得以固守。咸淳八年(1272),元将汪良臣又率探马赤、忽敦等猛攻叙州,登高山依然坚守。
    咸淳十年(1274)十一月,忽必烈再下攻取东西两川的命令。次年五月,元将汪良臣率军攻嘉定,叙州知府李演领兵援嘉定,未及而嘉定降蒙,遂引兵还,于羊雅江与元军遭遇,战败被执。元将也速答儿、汪良臣、忽敦等乘胜沿沱江、岷江、马湖江顺流而下。嘉定以下,沿江诸城守将纷纷不战而降。叙州安抚郭汉杰见大势已去、亦于六月乙卯献城降蒙。
    至此,宜宾城陷于蒙古人,长达八十六年。
    而凌霄城军民则坚守长达三十一年,直至宋亡国后九年(1288),始被元军攻破。凌霄城是南宋最后一个被蒙古攻破的堡垒。
    景炎元年(1276),蒙军占据登高山城后,将其毁灭,迁叙州、宜宾县治还三江口。
    南宋亡国后二年(1281),元地方改为行省、路、府、州、县诸级,升叙州为徐州府路。
    龙凤七年(1361),明玉珍居右蜀地,克叙州,再次光复。洪武四年(1371),明军灭夏,叙州属明。
    洪武六年(1373),废叙州府路,改称叙州府。
    万历元年(1573)明廷派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土汉官兵十四万,进剿叛服无常的僰人,以宜宾为指挥中心,分兵五路进剿,将其全部剿灭。

    三,抗清战争
    弘光元年(1645)冬,张献忠派都督张化龙攻取宜宾城。次年春,明川陕总督樊一衡收复宜宾。张献忠再派冯双鲤反攻,不克,再遣孙可望率军合攻,明军粮尽退走,大西军复占据宜宾城。后明军杨展又攻占宜宾城。隆武元年(1646)张献忠战死,次年四月,其部将孙可望率部转移云南。

    永历三年(1649),杨展被叛徒杀害,清军长驱直入,攻克宜宾城。

    永历五年(1651),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从云南分三路攻击清军。其北路刘文秀部从永宁进攻叙州。当时宜宾城为清知府周世昌驻守,双方在西郊大战,清兵大败,周世昌收回城死守。刘文秀去信晓以抗清大义,道周辱骂,刘文秀大怒,挥军一举破城,擒杀周世昌。随即引兵攻取成都,于川北保宁被清兵所败,被迫退出四川。宜宾城旋即被清军占领。

    永历十一年(1657)平定孙可望叛乱后,刘文秀进封为蜀王,领兵再次经略四川,再克宜宾城。
    永历十三年(1659)清军三路大举进攻云南,吴三桂领兵再次攻占宜宾,进军云南。

    永历十五年(1661),明宗室朱奉鋡及其旧部王应泰等,联络宜宾当地人士陈奎、郑士道等反清。是年,陈奎、郑士道等在县许焰(今凤仪乡)树旗反清.乘夜猛攻宜宾城。署府事马湖推官霍焜、署宜宾知县董显明战败被执,陈奎夺其官印。随后,陈奎、郑士道又分兵进攻庆符、屏山、马湖,破屏山、庆符县城等地。清永宁注镇高宗一闻报,急遣游击王魁奔袭宜宾城,又命署守道纪耀由泸州溯江而上合攻宜宾城。陈奎兵败,退出宜宾城,走马湖。清兵紧迫于后,马湖土官王嗣续伏于前,陈奎部受前后夹击,伤亡惨重。朱奉鋡、王应泰等被俘,陈奎、郑士道脱逃,率残部回风仪。清兵迫至,将陈奎、郑上道等围阅于石灰窑大山。陈、郑及其部众据险死战力尽。清军破山.陈、郑及其所部全部被杀。之后清军搜杀风仪,尤对陈姓者,务求杀绝。此次搜杀中、陈姓仅一男孩躲在马屎堆中幸免(今风仪风西一带尚以马屎陈戏称当地陈姓者)。
    至此宜宾再次陷于异族,沦陷长达二百五十年。

    明亡国之后十二年(1674)年正月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官吴之茂、 谭宏起兵响应吴三桂,宜宾随之归属吴三桂。十八年(1680)清军克汉中,定成都,取重庆,收复四川,宜宾亦被清军攻克。

    明亡国后一百四十年(1802),府上设道,叙州府属永宁道(治泸州)后改下川南道(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六年,1908)。

    太平天国九年(1859),李永和、蓝朝柱起义军由云南入川,连克筠连、庆符、高县等地,分兵两路向宜宾进发,九月二十日(1015)已直捣宜宾城下。于城西校场坝与清军激战,杀千总赵三元,擒守备马国良等,直抵西、北两门,并占据真武、翠屏二山。二十一日,蓝朝柱率部驻江北吊黄楼,截断犍()、嘉()、隆()、富()援叙之路。二十二日,义军又设伏石马溪,击毙由成都援叙之参将高克骞,乘胜逼攻宜宾城。双方相峙月余未下。驻吊黄楼的蓝朝柱部,先后击溃隆昌、富顺方向的清军援兵,击毙四川副将马天贵。冬月十四(127日),义军先锋唐友耕秘密与清军勾结,放走俘虏,公开叛变,配合清军夹攻义军,致使华严寺、翠屏山、真武山、陕西馆等处营地失守。当夜,李永和下令解去宜宾城围,撤往青山(今青云乡)、柏树溪。次日蓝朝柱亦撤离吊黄楼,退驻真溪。李蓝义军围攻宜宾城54个昼夜的战事结束,转战他处。后来,在真武山上发现起义军留下的石刻:圣主本仁慈,恨尔贪官污吏,败坏大明二百余年基业;皇天多眷顾,凭我猛将雄兵,扫清胡腥一十七省山河。

    太平天国十二年(1862),石达开于涪州、叙南两次进军长江失败后,决定从宜宾渡江。九月到十二月间与清军在筠连、高县等地争夺,特别是在横江大战失利,损失惨重,被迫退入云南,再做他图。

    四,同盟会江安起义、叙府起义

    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五年(1907),中国同盟会先后派遣童宪章、谢奉琦、熊克武、佘英等从日本回四川发动武装起义。根据同盟会总部的方针,谢、熊等决定发动泸州起义,成都、叙府等地群起响应。起义准备过程中,消息不慎走漏,泸州知州杨兆龙下令逮捕佘英等人,形势急转恶化。佘英等人恐日久生变,决定提前于十月初一(116日)凌晨在江安发难,泸州响应,同时暗喻电告成都、宜宾等地提前举义。

    江安预定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江安城中购买柴草煤油时引起知县吕森注意,即遣谍密查,得知起义计划,故秘密部署。革命党人按计划准备点火为号举义,但马上遭到镇压、灭火,起义遂告失败。革命党人多人遇害。

    泸州、江安、成都起义失败后,佘英、熊克武等决定于该年十二月初八(1908114日)在宜宾发动起义。他们认为宜宾是川、滇、黔交通枢纽,党人易于出没;又地处川南各县中心,此地得手,无往而不宜也。兼之,中法战争中鲍超驰援冯子材时械置于此,留下很多军火,库存于宜宾城内,而宜宾本地同盟会员较多,除在日本东京入盟的刘永年等外,后任重庆蜀军都督的张培爵在叙州府官立中学堂(今宜宾市一中)教书时又发展了不少学生入同盟会。在叙府起义实比较有利。议定后,佘英、熊克武等人分赴荣县、富顺等地联络同志。

    是年冬,领导起义的熊克武、谢奉琦、佘英等先至。陆续到来的还有秦炳、饶国梁、陈德藩、杨世增、徐岱宗、廖腾宵等人。本地人有刘永年、罗仲渠及金沙江南岸姓周的两弟兄,姓曾、姓冯的几位。中学堂学生有凌体萱、聂次荀,哥老会有刘绍峰、詹树棠、龙克刚、孙占魁、王松山、王玉亭、江绍臣、刘吉臣、王炳臣等,一共几百人。

    负责起义领导工作的二十余人,住在金沙江对岸冯家坝冯敬安家,一边策划起义事宜,一面制造作弹和其他武器。其余外来人员,有的住东街品栈,有时住学院街同庆店,至起义前夕则集中南岸冯家待命。同时,派人与叙州府、宜宾县堂勇头目联系,发展府堂勇勇目、宜宾合叙同袍哥龙头刘绍峰及县幕詹树棠为同盟会员,运动府、县堂勇参与起义。事先约定,由刘绍峰等于十二月初八傍晚在城内举事,然后城外暗伏的儿百人就趋势攻打进城,夺取军火武器,扩大武装斗争。

    刘绍峰等策动府县堂勇举义一事,却被宜宾本地土劣雷东垣探知。雷立向府衙告密,正出巡至庆符县月口场的叙州知府宋联奎闻信,立即返回宜宾城捕杀刘绍峰、詹树棠等人。等在城外的同盟会党人,见城中没有动静。后来,才有人缒城过河报告:事已泄露,无法下手。负责起义领导工作的同盟会员乃相与聚议,立即解散队伍,停止攻城,多数同志都决定前赴广安,参与那里即将举行的起义。

    清统治者对参与起义者一律进行残酷镇压,先后杀害了二百余人。此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谢奉琦,因叛徒汪蔚然出卖,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七年(1909)在贡井被捕,受尽酷刑(以铁链穿其锁骨)后,就义于宜宾城水洞口。另一领导人佘英,稍后被逮于云南豆沙关断蛇坡,并被杀害于宜宾县衙照壁之前。

    后各路同志军围攻宜宾时,市民群众还特别对当年出卖叙府起义、平时又作总多端的宜宾城大土系劣绅雷东垣进行了惩罚。群众平日恨雷入骨,无法报复,同志军围城时雷躲进城内,人家便群集起来拆毁其在西门外马掌街的房屋。雷得到消息,赶急登上西门城墙的耳城察看,大家看见了他,立即大声吆喝。雷吓得面如土色,急切下城。立即从别处出城逃往云南。片刻之间,雷的一座宽大座房,被拆成遍地瓦砾。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以中华民因临时大总统名义追赠谢奉琦为陆军中将,谥章左将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部亦通电全国,表彰叙府起义烈士谢奉琦、佘英、刘绍峰、詹树棠等人。

    宜宾人民为了纪念叙府起义牺牲的烈士,在原谢奉琦烈士就义的水洞口街,改建原满清千总衙门为谢中将军祠,把街名也改称将军街。为了纪念宜宾最早的同盟会员、叙府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刘永年,把刘故居所在的牵藤街也改名为光复街。  

    五,保路运动
    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1911)五月,清王朝悍然颁布铁路国有政策,激起了四川各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六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后不久,宜宾便成立了叙府保路同志会事务所,由同盟会会员郑量澄担任所长,发动各界开展保路运动。闰六月二十五(819日),宜宾县保路同志会正式成立,到会签名者数干人。举人赵增禹被推为会长,另设有交涉部、文牍部、总务部、讲演部等。由会长赵增禹起草《宜宾县士民上赵督书》,在其上签名者达52820人。但川督赵尔丰对宜宾人民的要求毫不理会。

    七月初,宜宾全城罢市,主要街道十字路口搭起讲演台,由保路同志会负责人及学校老师登台讲演,号召反对清朝卖国政府。叙州府中学堂及县高等小学堂学生八人,在街上散发油印传单被捕,由知府亲自拷问。群众在屏山同盟会员邓亚琛等人的策动下,纷纷去县衙请愿要求放人,知县见事不妙,立将被捕学生送到府衙,群众又涌向府衙,从头堂、二堂涌进三堂,把大堂牌匠、堂鼓、公桌全部掀倒。知府罗度见情势迫人,只得命令县官将学生释放。但人员虽释,群众仍聚集府衙不散。罗度惊恐万分,乃从府衙后面翻墙躲入鲁家园邱准家中逃避,一面派卫队阻止群众。人们忿怒异常,拒不退让,罗即命开枪镇压,死伤数人。罗见事情严重,乃连夜逃往他处。

    围攻府衙之后不久,成都水电报传来,人民反清情绪更加激烈。驻城外国传教上慑于群众威力,纷纷回国,教会学校停办。罗度逃跑之后,赵尔丰义任命叙州府巡防军统领陈周礼为知府,妄图作垂死挣扎。陈接管府衙之后.即强命城中搞挨户练,用民团守城,盐务营守城楼,又纠合哥老会成立保安营,企图顽抗。

    六,川南革命军与杨子云三十八烈士

    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消息传至东京,诸同志极为愤恨,加之帝国主义侵略越甚,群知救亡刻不容缓,即开留学生全体大会,组织国民会以为救亡机关。立时分遣同志内渡,任内地各省革命重务。

    赵端自告担任入蜀任务,于六月抵达武汉,谋刺端方未成,即走重庆,与同志会同志谋,但认为会众勇于争路,弛于远图,遂进至横江。认为横江为滇蜀交通孔道,绅学各界类多明达,附近回龙场、滩头场实为老同志义聚之所。故一呼而应者逾千人。故在此创立起义筹备处,分职组织起义工作。饼传檄远近各县,约于九月初一会集横江举义。赵端又只身入滇,联系昭通镇总兵苏抡元协举。盟成,返回横江,至则各界父老子弟宠以郊迎之礼,儿童妇女且提灯结彩燃放爆竹以荣之,因而举义之士颇为感动,精锐大集,清点能战者三千余人,远近来附者万余。

    九月初一,大军集合横江,任命李午初为前敌司令、罗日增为左路司令、云连山为右路司令、曾雨亭为先锋司令、李敬亭为警卫司令、谭渊增为后卫司令,彭九皋为第一梯团长、董金亭为第二梯团长,陈少清、谢良佐、陈联升、唐东山各为支队长。这时,川南同志军首领胡重义以师来附,即任以中路司令兼前敌指挥官。复以官联升充第三梯团长、周鸿勋充第四梯团长,军威大振。公举赵端为全军都督。复任李龙醒为总参议。以川南革命军名义昭告天地,传檄四方,同申义举,大张挞伐。遂挥军直指成都,取道安边、高场、真溪、泥溪,溯府河而上,十二日前锋抵达幺姑沱(距犍为县十余里)。

    傍晚时分,谍报清军来犯正面三路向革命军扑来,别以数百人进攻隔江子云亭云谢两将阵地。赵端一面飞令隔江警戒,一面整军三路迎击来犯之敌。革命军奋力苦战,终于将正面之敌击退,毙敌二百余人。清军又以五百余生力军潜袭革命军后山,以合围革命军。赵端又激励军士分三路杀出,进至江边,等待后援。但这时子云亭火起,清军攻陷云谢两将阵地,李午初率队救援。这时前线达苍岩先锋司令曾雨亭中弹牺牲。梯团长童金亭继进,脑伤炮翻岩坠涧。李敬亭、彭九皋、陈联升也牺牲。李午初因而愤怒迫杀毙敌甚众,单不幸遭遇伏击身亡。赵端指挥突击,遇敌狙击,战斗中左腕中弹负伤,于是搜集队伍,退守箭板场。

    次日,关河后援到达,于是军威复振,令罗日增进攻嘉定。不几日,革命军连克数地,十月初九(1129日)攻克嘉定。适时得知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省会已经光复,进军乃止。

    赵端在横江等地活动,水河人杨子云深受启示,也到处游说痛斥清廷、串联青年朋友反清。水电报传到水河,杨子云变会同青年杨锡贞、吕义臣、曹玉山、安寿山、孙炳轩、李再兴、何挺、李义顺、杨溥臣等起义反清。杨子云将全部家产抵押,借得四百两银子,购买十余只后膛枪,十二尊抬枪,精选三十八名义士组织革命军,告别妻儿,于九月初从水河出发,去追赶先期出发的川南革命军。

    杨率军到达柏树溪时,宜宾县令孙仰方佯装派人迎接,麻痹革命军。待革命军行至距宜宾十里左右的三官楼时,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清军团团围住,革命军奋力拼杀,重创清军,单终因兵力单薄、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七,宜宾光复

    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件(1911)八月十九日,武昌革命党人首举义旗(四川荣县虽于八月初四宣布独立,但影响较小),占据武昌,于次日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发布讨胡檄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四川各地由保路运动而发展起来的武装起义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十月初二重庆起义,宣布独立,建立蜀军政府。十月初七,赵尔丰被迫下台,立宪派蒲殿俊等宣布四川独立,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宜宾群众保路斗争后,知府陈周礼、知县孙仰方等企图顽抗。各地同盟会员组织的同志军声势日益壮大,宜宾同盟会员周子庄等,前往犍为邀请胡重义等同志军进攻宜宾,并号召宜宾各地同志军一起参加。九月底,汇集在宜宾城外的各路同志军共计十四路、二万余人。这十四路路标统有名可查者为金履成、曾云阶、官联升、江映波、谢文彬、云连山、陈华封、罗九成、江康辰、于成章、胡重义(胡琰)、罗子舟等,而以胡互义为首。

    知府陈同周礼派秀才毋晚秋前往三官楼交涉,被同志军杀死。由于同志军出了多用梭标、大刀等古老武器,且又缺乏训练,故宜宾城久攻不下。同盟会人周子庄等有鉴于此,不得不处以权宜之计,通过宜宾城绅商学各界名士萧玉田、侯志虞等向陈周礼、孙仰方晓以利害。指出:成都、重庆均已独立,赵尔丰已交出军权,滇军又迫近川滇交界之老鸦滩,成渝两地革命本已经山发在途。清廷气运已终,莫能挽回。并许陈、孙以都督、知县位置。经多方周折,陈周礼答应条件,剪上辫子,宣布叙府反正;孙仰方拒不任县长,离境。同志军进入宜宾城。十月十五日(125日),宜宾宣布独立,建立川南军政府。虽然都督由旧官僚陈周礼担任,但是各部均由革命党人担任。

    宜宾在沦陷二百五十年之后,终于再次光复。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