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省筠连县胡姓、陈姓为例
“妫满后裔遍天下,淮阳(宛丘)是老家”。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区,为四川省宜宾市所辖,与贵州毕节(地区)、云南昭通(市)毗邻,明(前)为僰僚彝苗之地,后有大批汉族迁入。当今在筠连县以及筠连县毗邻的云贵川地区分布的汉族多为“湖广填四川”时迁入。受姓始祖虞舜嫡系妫满之胡姓、陈姓等多为此期迁入,主要集中在“湖广填四川”的三个重要阶段: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康乾时期,今为这一地区的大姓、望姓,人口近20万人,约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5.8%。 舜 裔 今 之 分 布 筠连县胡姓、陈姓是舜裔嫡系妫满之后,从现存族谱记载均可证明:妫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侯,谥号胡公,其后子孙分别以封地(国)、谥号为姓。此外,舜裔之姓还有袁姓、田姓、孙姓、母姓等。袁姓,妫满第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恒公盟会,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田姓,源于陈国厉公之后陈完(字敬仲),因王室内讧导致陈完逃亡到齐国而将原姓隐匿改称田姓;孙姓,则来源于田姓,是陈完(后叫田完、田敬仲)五世孙田书(字子占,即孙武祖父)时任齐国大夫,因有功而被齐景公赐姓孙氏故名;而母姓,《中华姓氏大辞典》(1996)等书均未介绍与妫满有关,但母谱则称筠连母姓源于胡母氏,是齐宣王时封田贵于母邱而得名。胡母者,即周武王时,封舜之裔孙妫满于陈之胡地,其后因取邑名随姓氏故称胡母氏,后又分为三,即母氏、胡母氏、母邱氏。 胡姓在筠连有44支,遵宋儒胡瑗(993—1059,又名安定先生、苏湖教授)为一世祖,在今贵州毕节、云南威信、彝良、盐津、四川高县、珙县均有分布,人口118000多人,其中筠连11000人,全县20个乡镇均有分布。族谱以嘉庆十七年(1812)胡廷献主修本保存完善,其他尚有抄本10多种,1949年后重修、新修计60多种。谱载:元末明初,由江西迁入四川威远,继迁高县,再分支到各地居住。 鲤鱼槽胡氏,始祖胡来瑚(1628—1670),是胡瑗第二十五代孙。字辈:运思邦登元、光世泽常言、仕农为首务、富贵自长绵。落润口胡氏,始祖胡来会(生卒不详),也是胡瑗第二十五代孙。字辈:大光积善福寿康、以振家声享荣昌、永远书香由义厚、长生孝友启祯祥。水潦山胡氏,始祖胡墉(生卒不详),是胡瑗第二十一代孙。字辈:维洪家正永、世泽以忠风、宗邦兴国仕、克照发长祥。沐爱胡家山一支字辈:元仁亨义如天光、礼利智贞以孝昌、贤士登朝家国泰、克纯祖武发长祥。高县六合场、珙县孝场、云南盐津(牛寒)一支字辈:向绍玉国正、富贵荣华兴、仁义礼智仪、万世永儒珍。胡氏各支神联,大同小异,即“安定家风源流远、苏湖世泽振千秋。” 陈姓仅次胡姓,宗支虽多,但未统计。陈圭祖一支是筠连县的望族,现存同治十一年(1872)族谱,谱载陈圭祖明朝成化年间由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鸟雀林宦游到筠连定居,县内人口已达8000人,其中进入省志、市志杰出人士不少,不仅在民国时期有名,就是在八九十年在浙江柯桥也有影响。圭祖一支字辈:其道大光、永延家国、忠孝克全、以显祖德。陈周兴一支,清初由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在今四川富顺、宜宾、珙县、筠连以及云南威信、贵州毕节居住,现有人口6000人。字辈:可善效应世、玉修在友元、家文国正兴、永利本朝贤、义德传宗远、鸿图绍楚南。神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友家。 陈思敬一支也是清初由麻城孝感乡鸦鹊林游徒于四川叙州府筠连县定川乡五甲幺姑坝,在今云南盐津、彝良以及筠连龙镇、孔雀等地分布,人口3000人。字辈:定国启尧思、元正先祥宪、文通福达广、厅德显荣邦、玺珏鑫盛景、泓立尔祺强、举学能守后、谱度重平良。此外,筠连双腾沙坝还有一支,遵陈武帝(霸先)为始祖,字辈:继过命贤至、懋修在德仁、国家群有庆、奉宪颂升平。 袁姓,筠连不多,而四川长宁最多,该县有16个支1802户7734人,谱载皆为东汉袁安之后。袁祥公明初入川落户戎城,继迁长宁;袁朝龙、袁朝秀等清初又因奉旨填川,相继定居(长宁)牟坪、老翁、下长、古河、开佛、安宁、桃坪、太平、双河、梅硐等地。如袁家坝一支,164户772人,始祖袁世明康熙七年(1668)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竹流溪迁入牟坪袁家坝,字辈:华代宗满、永增荣福、受岐尚朝、仲文天玉。霸王田、袁家湾一支,293户1312人,始祖袁朝龙、袁朝虎两兄弟,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湖广荆州府邵阳县分迁长宁县中安(霸王田)、江安县安远(袁家湾)定居,字辈:继志仲现、宗永廷兴、凤朝定国、正天心舜。堰口上一支,始祖袁登世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荆州府公安县奉旨定居四川隆昌,其子袁叙典迁居四川荣县,其孙袁遵义迁居四川南溪定居。字辈:大梦有登叙通中、山秀家兴吉祥荣。 田姓,筠连主要有两支,但人口都不多。一是田文魁一支:明末清初,田文魁从麻城县孝感乡牛角田迁入四川岳池,后贸易于筠连县黑雀洞,继分房于平安铺、啄啄岩、大落瓦,今有186户640多人,最有影响人物便是解放初期的“川滇黔人民反共游击总司令”田动云。二是田金榜一支。田金榜(田幺师)先祖从麻城县孝感乡奉旨入川定居四川资中,清朝中叶贸易到筠连县龙镇铁线沟定居,现有48户167人,邻近的云南盐津、彝良也有后裔分布。 孙姓,筠连主要集中在孔雀以及邻近的云南盐津。孙章宦一支,虽有旧谱,但十世之前也无记载。先祖孙正仁清初从湖南邵阳府邵阳县龙回寺学星屯杉树湾抓阉奉召迁入四川嘉定府荣县来苏乡腊酱湾曾家嘴。孙正仁之孙十五世孙章宦等再次南迁进入今地,现有312户1882人。字辈:志再天子贵、锦朝必有应、世代正开章、乾坤定太平、仁义忠存德、光宗耀祖联。神联:兵书万古惊邻国、医道千秋济世人。 母姓,因母泽贤编修《筠连县志稿》而被民国37年(1948)《筠连县志》详细记载,以致成为筠连县望族;筠连母姓与贵州遵义母姓遵宋朝母大鹏为始祖,筠连遵母三仟(一作“迁”)为入筠始祖,原籍麻城县孝感乡。字辈:盛世光先绪、忠兴运定昌、根基培植厚、祥发万年长、蜀石经回守、书香溢雪堂、功勋铭汉鼎、传后有文章。贵州遵义字辈:肇自先世、俊杰安仕、思泽宽永、运显文明、兰馨桂馥、柏茂松青、传家忠厚、万代常青。 “湖 广 填 四 川” “湖广填四川”是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川渝一些历史学者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便因研究“张献忠屠蜀(张瞎子剿四川)”而开始涉及,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全球客家热的兴起,这方面的成果也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专论“湖广填四川”除四川大学胡昭曦教授《“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1979、1980)、今鄂州李懋军先生师从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硕士论文《明代湖北人口迁徙研究》(1992)、原籍重庆的张国雄教授在武汉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1995)、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中国移民史·湖广填四川》(1997)、四川省志编委孙晓芬副编审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1997)、陕西安康日报社陈良学编审的《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1998)、四川省社科院王炎研究员的《清代四川农村社会经济史·湖广填四川》(2001)、陈世松研究员的《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2005)、成都图书馆肖平先生的《湖广填四川》(2005)等专著外,还有期刊公开发表的专论500多篇。大型活动除了重庆湖广会馆与重庆晚报2005年5月联合举办的“我家与湖广填四川”征文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省麻城市人民政府2008年12月共同主办的“移民文化与当代社会——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目前有关“湖广填四川”专题最有影响的大会。这些会议、论文论著都涉及舜裔姓氏研究。 作为全国大姓的陈姓(4.91%)、孙姓(1.45%)、胡姓(1.29%)、田姓(0.49%),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遵妫满为受姓始祖的又占了90%。于是,我们对此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些姓氏多数是从河南、山东迁至江西、湖北、湖南,由于“红巾军之乱”、“张献忠屠蜀”两个特定时期进入四川、重庆,然后又以此进入云南、贵州,构成了今云贵川地区舜裔的分布;在今云贵川地区分布的舜裔,多数是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迁出。据葛剑雄教授和李懋军先生考证,今湖北红安县县城即为“孝感乡”原址,并认为“孝感乡” 与洪洞大槐树、南雄硃矶巷一样不可能有那么多移民,应该是移民的一个集散地。如果是舜裔之后,寻根则以淮阳(宛丘)最好。 启 示 之所以以四川省筠连县为例研究舜裔在今云贵川地区的分布,主要是因为筠连县有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姓氏文化学会(人大主任担任会长,公安、对台、旅游、文化、档案、方志等部门领导任副会长)和一个挂靠筠连县姓氏文化学会的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两会通过中华《百家姓》杂志(内刊),与泰国泰华宗亲社团联合总会、新加坡宗乡联合会馆、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姓氏研究专委会、中国文物学会会馆文化专委会、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已撤销)等建立了联系,促进了筠连县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工作。为促进舜裔姓氏文化研究,我们还成立了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中华胡姓历史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筠连县姓氏文化学会胡姓历史文化研究会,近几年主持编印了30多支胡氏族谱,与世界舜裔联谊会(1986年5月成立)、河南淮阳陈胡公文化研究会(2003年1月成立)等建立了联系,每年举办胡瑗学术研讨会,不定期宣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收集整理家谱族谱,是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手段。为了编纂《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和《中国家谱总目》,国家档案局1984年11月、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分别下发了“国档会字〔1984〕7号”、“办社图函〔2001〕29号”文件,山西、福建、河南、上海等省市分别成立了省级乃至中央级姓氏谱牒研究学术团体,为农村兴起“修谱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国史、方志丰富了素材。 在农村几乎各姓都在修谱,即使是一些单位的领导人也在偷偷编谱;在江(苏、西)浙(江)闽(福建)粤(广东)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联合港澳台地区在编全省乃至全国性的族谱家谱,经过批准的恳亲经贸活动年年都有。筠连县将姓氏谱牒研究作为文化、方志研究重点,不定期举办家谱族谱编修培训班、召开各姓历史文化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学者讲学,提高大家对姓氏文化的认识。筠连胡姓、吴姓等在这方面作得最好,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表彰。 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农村“修谱热”,因势利导发展姓氏谱牒文化,这是一个有益的好事。有关部门尤其是地方志部门应把姓氏谱牒研究纳入管理,以便更好地为方志、国史积累资料。由于云贵川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加之汉族又与少数民族聚居,故研究相对困难,以致已出版的《陈姓》、《胡姓》等姓氏谱牒书籍专著对这一地区情况记载不多;如果进一步加强联系,就能弥补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包括舜裔姓氏文化在内的姓氏谱牒书籍之疏漏与不足。
来源:筠竹的博客 禁止外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