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7|回复: 4

    筠连地名姓氏文化中的构成元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9 1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筠连地名姓氏文化中的构成元素

    作者:郑荣枢


            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标志所赋予的专用名称符号,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其大量而丰富的信息承载,为社会提供了基本的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记载着人类的迁徙与发展,标示着人类进步过程中的每一个亮点。几个字的一个地名,浓缩着百年甚或上千年以前,可能用上万字才能叙述清楚的一个历史事件,可以说一个地名就是一部历史,因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自古以来,地名首先是以自然地貌特征为基本元素构成的,如大雪山、老君山、香台山、真武山、定水河、镇舟河、巡司河、德面坝、高石坎、大梁子等等,无不如此。但是,在中国农业社会,各地民系和家族以血缘为纽带,以土地为依托,形成了传统的聚族而居的习俗,因此,除了个别以姓氏独立形成的地名如童家、马家等以外,众多地名同时是姓氏与自然地貌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孔雀乡黄泥村的杨家坪,巡司镇红星村的杨家湾,蒿坝镇人民政府机关后面的郑家湾,都是因为该姓人在迁徙过程中看中一个地方而定居下来,为了记着本家族的迁徙历史,遂以其姓氏与地貌特征结合作为地名命名流传的,这种做法具有特殊的文化元素和纪念意义。由姓氏与自然地貌元素构成的地名,据笔者数年的了解收集不在少数,如:筠连镇旗隆村的陈家沟,腾达镇向阳村的苏家坳,巡司镇西牛村的罗家坪,蒿坝镇高兴村的何家寨,双腾镇走马村的雷家坳,沐爱镇团结村的龚家山,维新镇清泉村的翁家沟,大雪山镇东红村的余家岩,镇舟镇石笋村的龚家林,武德乡共和村的潘家湾,龙镇乡白果村的殷家箐,孔雀乡集中村的蒋家坝,塘坝乡平阳村的韩家嘴,乐义乡河坝村的王家榜,高坎乡花山村的潘家岭,团林苗族乡杉新村的蔡家坡,联合苗族乡革新村的安家箐,高坪苗族乡槐树村的余家口等等。在词义发生学上,坝、湾、沟、坪、坡、山、嘴、口、箐等,都是自然地理实体的常用字,一旦与姓氏组合而构成地名,也就赋予了聚居的人文意义,包含着居民意识的文化理念、风水培植、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丰富的地理文化内涵。这些不同的聚居类型,仅就地理选择而言,或取水方便、避风向阳、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防卫安全、视野开阔、利水干燥、清溪环绕等等,形态不一,都与自然实体息息相关,赋予了丰富的地理文化内涵。

           有的地名如:筠连镇金星村的毛家店,腾达镇冒水村的罗家祠,巡司镇小河村的吴家寨,武德乡解放村的阎家祠,蒿坝镇合力村的彭家屋基,双腾镇两河村的郭家寨,龙镇乡龙塘村的平家寨,沐爱镇兴隆村的潘家祠,维新镇东荥村的马屋基,乐义乡保圣村的牟家寨,团林乡大埂村的黄家屋基,镇舟镇政权村的李家祠,高坎乡凤凰村的沈家店等等,这些地名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建筑、制造、宗教、信仰、商业、环境等的历史文化元素。

            还有的地名如:高坪苗族乡槐树村的白蜡坪,双腾镇德胜坝的原名叫稗子坝,武德乡东升村的桃子坪,巡司镇庆高村的原名叫桂花坪,龙镇乡后溪村的苏麻湾、斑竹林等,这些地名又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们对物产认识的历史文化元素。团林苗族乡新中村的戏厂坝,镇舟镇前进村的糖房,高坪苗族乡英雄村的救官坪,大雪山的红军坟等等,承载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内涵。

            1968年刮地名红风,原城关镇府后街改名为红卫街,和平街改名为反修街,民主街改名为反帝街,自由街改名为团结街;原莲花人民公社高农大队改名为红权大队,景阳大队合莲花大队置红卫大队;原古楼人民公社太平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原海银人民公社金鱼大队改名为金凤大队;原腾达人民公社栗坪大队改名为胜利大队,陆泉大队改名为泉水大队,丝栗大队改名为政治大队,凤凰大队改名为红旗大队,王合大队改名为东风大队,潮水大队改名为建设大队;原大乐人民公社石泉大队改名为政治大队,新顺大队改名为联合大队,丝栗大队改名为胜利大队,将鱼池增设为红旗大队等等,这些地名均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政治色彩,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

            以上地名,构成了各文化人群和文化地理的标志性符号,起着形象识别、历史承载、人物纪念等作用和向导功能。这些有着鲜明乡土特色的地名,又无不寄寓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成为各民系族群和家族历史文化的象征,是村落概念在名称上发生的文化变异,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名姓氏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虽然众多的地名跟县外、省外农村一般村落一样,显示着地缘与亲缘的密切关系,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一些宗法社会中浓厚的家族观念烙印,但瑕不掩瑜,我们要用历史的、唯物的观点去认识,去研究,去发掘,去发展这些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物产、建筑、制造、宗教、信仰、商业、环境、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等元素的地方姓氏文化。

            笔者想搭建一个研究和探索的平台,暂时就叫《筠连地名姓氏文化研究》吧,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并指正。关于对筠连地名姓氏文化的探索,已经有五年多了,并较细地阅读了《筠连县志》、《高县志》、《筠连年鉴》等书籍,正在并将长期进行田野调查。现已将收集的部分信息资料,比较规范地归纳和整理,分别形成了筠连县18个乡镇历史沿革初稿。初稿的形成虽不是一件易事,但就筠连地名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而言,仅仅是个开端,恰如,登雪山秀峰只算是头一步,饮龙潭甘泉还没端第二杯。

           各乡镇历史沿革的成稿,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还是有不尽完美的地方,遗漏、误记在所难免,敬请您提出修改、补正之意见,谢谢!


                        四川筠连·林源梦金秋
                           2010年1月5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1-9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4-11-9 22: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自由街就是现在的筠州中路,一直在探究自由街大十字口的老地名灯光报的来历。
    发表于 2014-11-12 2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地名有那么多文化
    发表于 2014-12-28 1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