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3|回复: 1

    [谆谆教诲] 筠连县刘光本老师40年独守苗岭传薪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4: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一个人,用40年的韶华岁月,筚路蓝缕,饱尝艰辛,在极为偏僻高寒的苗岭深山,在只有一间教室的简陋村小,坚守、坚守,只为文明的薪火能在苗汉儿女中代代相传。如今,金狮村4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全是他的学生……

    01.jpg

          “说话、uatlol,听话、nzhenslol,朋友、gudluas,友人、rongtluas……”朗朗的汉语、苗语诵读响起,为寂静的苗岭中平添了勃勃生机。

          2月14日中午,在筠连县龙镇乡辖区海拔1100多米的老君山,记者沿一条机耕道溜溜滑滑进入了金狮村6组,金狮村第二小学校处于常年浓雾深锁的山沟中,临近学校,听到校内传出整齐的朗读声。“刘老师在用汉语、苗语领读词语。”陪同记者采访的龙镇乡中心校段老师说。

          刘老师名叫刘光本,苗族,是金狮村6组人,也是唯一坚守在金狮村第二小学校执教40年的老师。金狮村有7个村民小组,苗族村民多集中在偏远的六组、七组,尤其是六组,95%的村民是苗族。在上世纪90年代前,六组、七组的许多成年苗族村民还听不懂汉话,他们和本村的其他汉族村民交流都很困难,有了刘光本老师一直兢兢业业的奉献,苗汉群众语言交流困难的情况才得到改变。

    一个人的学校
      刘光本家距学校不远,有10多分钟的路程。每天凌晨5点多钟,他就要起床,边和老伴做饭,边催促要到龙镇乡中学上初中的孙孙、孙女起床。送走孙孙、孙女,再做些家务活后,八点半他就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边烧茶水、准备教具边等候学生,有时也站在教室门口,吹着苗族唢呐,看着一个个孩子向他走来,九点钟准时上第一节课。

    02.jpg

     “我现在同时教有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共29名,每天连续上4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刘光本告诉记者,下午3点放学,家最远的学生从学校到家要走一个半小时。

      在金狮村第二小学读书的孩子,多是六、七组人,也是金狮村离场镇最远的两个组。刘光本在学校既是教师又是伙工,上课站讲台、下课站灶台;既是语文数学教师,又是音乐舞蹈艺体教师;课堂上,他既要用普通话进行汉语授课,还要用短切的苗语和孩子交流。

      1972年,20岁的刘光本在家人的支持下,在自家的草屋里办起了“私立学校”。开学第一年,刘光本的“学校”来了20个苗家孩子。由于自己只读了3年书,20岁的刘光本只能晚上自学,白天教书。遇到教学中的难题,就用笔记下来,周末到乡小学找老师一一解答。20岁的刘光本,有一股冲劲和犟劲,干啥就想干好。没有黑板,他就用墨汁在堂屋板壁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白石灰代替;没有桌凳,就把自家的楼板撬下来,自己动手制作。第一学年,他教的20名娃娃、两个班级在当时的片区考试中,平均成绩竟在10余所同类学校中取得了第二名、第三名。

     1976年,刘光本向当时的生产大队连续写出了7份情况申请后,得到了村上数百元的学校修建资金。经过两个假期,学过木工的刘光本硬是一个人把学校的木门、窗子全部自己动手做好。学校由私立变成了公立,但是由于大山的阻隔和条件异常艰苦,却一直没有教师愿意到学校上课。刘光本只有继续坚守。从最初一个月6元钱的待遇,从代课到民办,再自学中师毕业转公办,一坚守就是近40年。

    03.jpg

      刘光本喜爱吹苗族大唢呐,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大唢呐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起初,我的梦很简单,我只是希望山里娃娃能像山外的孩子一样识字读书。现在,我越发觉得我们苗族文化有质朴的特色,我也在致力于我们苗家文化的挖掘、提炼、打造、传授。”刘光本说。

      “Chibkhuabndeudduifbebhendrongt!”

      9岁的任世荣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汉族儿童,学三年级的课程。他的家在7组,从他家走到学校要半个多小时。“刘老师讲课很认真,我也听得很仔细。”任世荣说。

      “我以前只会说苗话,刘老师教会我说汉语、写汉字。”和任世荣同组的9岁的苗族女孩刘万芝告诉记者,刘老师对班上的同学都很好。

      “刘老师也教会我说汉语写汉字。”家在6组的苗族女孩刘艳挤到记者面前说。

      “刘老师好!”上一年级的苗族女孩刘小琴也挤过来望着记者说。

           “你们都说刘老师很好,能不能分别用苗语和汉语说给我听?”望着一个个拥挤着争相说刘老师好的孩子,记者笑了。

    04.jpg

          “能!我们都会说。”

        “Chib khuab ndeud duifbebhendrongt! 刘老师对我们很好!”

        “一年级有19名学生,三年级有10名学生,最小年龄的学生才4岁,年龄最大的有10岁。除两名学生是汉族外,其余的都是苗族学生。”望着可爱的学生,刘光本也笑了:“这些娃娃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大多我都教过。”
        “一个暴雨天,刘老师动员学生上学后,回家天黑了,他摸黑到房顶检修,一下就从屋檐上摔下来受了伤,第二天就让儿子背着他上课。”49岁的刘福成说,他是刘光本的第一届学生,现在他的孙子也是刘老师的学生了。

        “背学生过蛤蟆溪、爬金狮岭,送生病的娃娃……刘老师这几十年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张世初等村民都记得刘光本老师接送他们过河或爬山的情景,“可以说,金狮村40岁以下的村民全是刘光本的学生。”

    爱心接力正进行
      “芝麻红杆又红苔,时刻把妹记心怀。脚下走路心在想,睡在梦中怀对怀。”刘光本说,苗家的山歌可以代代相传,但是没有知识,却是山里人心里永远的痛。还有一个多星期,刘光本就满60岁了,他也将退休离开执教40年的讲台。谁来接班呢?“我已经说服了我侄儿,他来接班当老师。”刘光本告诉记者,他侄儿名叫刘宗顺,学的是电子专业,广州电大毕业的,一直在广东打工,每月有3200多元。“他已经从外地回来了,今天生病了,在家。”刘光本说。

      “刘老师这人,务实,不搞花架子。他是把教书当作一份事业来做的。”龙镇乡中心校校长郑其刚说。
      郑其刚告诉记者,等刘光本老师退休后,中心校准备把他返聘回金狮村二小教书,让刘老师带新接班的老师,这样学生们也不会太不习惯。

      “金狮村六组、七组的土质不好,以林业经济为主,村民种的粮食不够吃,两个组80%的青壮年在外地务工。”村支书李良均告诉记者,希望上级相关单位和部门特事特办,为金狮村二小配好一名专业的苗、汉“双语”教师,同时加大对金狮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帮助村里的苗汉群众发展好经济。(作者:何均洪 张择君 罗勇/文 胡鹏/图  来源:宜宾日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2-27 18: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刘老师 {:soso_e1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