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星 于 2012-2-20 16:35 编辑
在青岛生活了10年的四川筠连落木柔好人刘云友昨日离世
遗体无偿捐献用于教学实验
默哀中......
|
[img]禁止外链[/img]
[img]禁止外链[/img] |
在妻子眼中,他是意志坚强的好丈夫在女儿眼中,他是和蔼可亲的好父亲在同事眼中,他是要求严格的工作狂在朋友眼中,他是敢作敢为的好男人
核心提示
在妻子眼中,他是意志坚强的好丈夫;在女儿眼中,他是和蔼可亲的好父亲;在同事眼中,他是要求严格的工作狂;在朋友眼中,他是敢作敢为的好男人。昨日中午12时5分,在青岛工作生活了整整10年的四川人刘云友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家人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青岛大学医学院用于教学实验,他也是岛城第244名实现遗体捐献的志愿者。
妻女帮他完成遗愿
“你好!是红十字会吗?刘云友刚刚走了,他是遗体捐献志愿者。”昨日中午,开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了刘云友妻子张萍的电话。随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了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高级实验师刘志才。
昨日下午,刘云友的家人、亲友和单位同事从四面八方赶到黄岛中医院,送刘云友最后一程。“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急,留下我们娘俩可怎么办啊!”一直强忍悲伤的张萍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嚎哭,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爸爸,我会坚强的,我和妈妈一定好好地活下去,你放心吧。”女儿刘宇思也跪倒在父亲的遗体跟前,不停地抽泣。
昨晚6时,当接收遗体的车辆驶入医院后,张萍抹去脸上的泪水,在亲友的搀扶下,颤抖地用双手拿出了刘云友志愿捐献遗体证书等材料。“我们也舍不得他,但这是他生前的遗愿,我们要完成他的心愿。”张萍说。在众人的注目下,刘云友的遗体被送往青岛大学医学院,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研究。
两年前确诊肺癌晚期
昨日下午,在开发区港头陈团结路西侧的一处租住房内,张萍回家收拾丈夫的遗物。“我和丈夫老家都是四川宜宾市筠连县落木柔镇,两人结婚后一起到江苏打工,2002年被总部在江苏启东市的汇通螺丝厂派驻到青岛,到了青岛以后,他们一直在这儿工作、学习、生活,这一呆就是10年,青岛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张萍告诉记者。
“前些年,他就经常咳嗽,但一直没往心里去,以为是平常的感冒,到社区门诊打个吊瓶就好了,2010年9月份的一天,咳嗽越来越厉害,我们就到医院去检查了一下,当时医生怀疑可能是肺部有肿瘤,但一直没确诊。”张萍说,后来,他们又到青医附院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确诊为肺癌晚期,而且不能动手术,只能依靠药物维持。
忍痛边化疗边工作
在张萍眼中,丈夫一直都是个乐观、积极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即使是生病以后,丈夫也不愿让别人操心。“由于丈夫是厂里驻青办事处的负责人,许多业务上的事都离不开他。”张萍说,为了不让同事们担心,他们一直瞒着同事丈夫患重病的情况,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就回到医院,一直到去年10月份,丈夫的身体确实支撑不住了,他们才将病情通知大家。
“丈夫是那种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的人,干什么都追求完美。例如一个杯子如果没摆在他认为应该摆的地方,他都会提出来,宁愿不吃饭也把手里的活儿干完。”张萍说,这两年,除了供女儿上大学以外,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在了为丈夫治病上面。“治病花了大概四五十万元吧,可惜还是没能留住他。
捐遗体受到少年启发
“去年,丈夫看到一个中央10套的一档电视节目,一个14岁的小男孩在他母亲过世之后,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把母亲的遗体全部捐献。据说,后来救了6个人,丈夫觉得这件事非常伟大。”张萍说,丈夫认为把全尸留下来,其实身后没有多大意思。
支持丈夫的决定,对于张萍来说,无疑是一生中最不愿做而又必须做的决定。“对于他的决定,起初我很难接受,但为了爱,更为了成全爱人的心愿,我说服自己接受了这个现实。”张萍说“他说10多岁的小孩子能做,为什么50多岁的人不能做呢?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张萍抽泣着说,丈夫什么都很明白,即使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嘱咐她一定要坚强。今年春节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批准了刘云友的请求,刘云友在志愿捐献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最遗憾的是四川老家的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以为我们是为了卖钱,对我们说三道四。”张萍说,丈夫非常喜欢青岛、喜欢大海,一直把青岛当做第二故乡,她和女儿已经想好了,以后想丈夫的时候,就去大海边,有什么话就在那里念叨念叨。
【声音】
女儿: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今年开学,我没有去,因为爸爸这个病,我要陪他走完最后这一程,捐献遗体的决定他一开始就告诉我了,我也非常支持他,他这也是为社会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刘云友的女儿刘宇思说,父亲经常给她讲一些道理,在她心中,父亲一直是很伟大的形象。
“当时爸爸问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也要像他一样把遗体捐献出去,这算是我对爸爸的承诺。”刘宇思说。
朋友:他是一个负责的男人
“我们认识10多年了,这个人为人忠厚,工作上兢兢业业,我们一起共事十多年,他得这个病,对朋友来讲,对老板来讲,都是一个损失,我想咱们现在的人都应该有他这么高尚的品质,发扬他的这种精神。”刘云友的朋友薛学胜说,他对家庭、对社会、对事业都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他得这个病两年了,前年去年都是他撑着,当时我很震惊,以前接触过,感觉心态非常好,非常坚强的一个人,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震惊,我非常佩服他。”刘云友的同事李岩告诉记者,刘云友平时对公司的同事都很照顾,没想到去世以后,还继续为国家作贡献。
医生:他是一个坚强的病人
“癌症的晚期,会比较疼痛,目前我们就是用镇痛泵,持续用麻醉YAO给他止疼,这个病人本身比较坚强,在治疗的过程中也积极配合,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尽量给他最好的帮助。”刘云友的主治医师说,感觉他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毕竟住的时间长了,他能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大家很敬佩他。
【链接】
教学用遗体标本缺口仍很大
“青岛大学医学院是青岛市主要的遗体接收站。”刘志才告诉记者,志愿者捐赠的遗体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志愿者与市红十字会签订捐赠协议后,遗体接受的具体工作由医学院具体负责,这几年来,每年医学院都会接受二三十具遗体捐赠。“随着观念的转变,遗体捐赠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学生也多了,教学用的遗体标本还很匮乏,可以说是勉勉强强开起了解剖课。”刘志才告诉记者,他刚工作的时候,差不多10个学生能用上一具标本。现在平均20多个学生才能共用一具。
昨晚,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获悉,目前全市已有近2000名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他们签字表明愿意在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的身体,而已实现遗体捐献的有244位。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刘海龙
作者:刘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