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3 1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全景式再现晚清到民国著名盐商家族的财富故事,用文字描绘当年自流井繁华独特之“清明上河图”。本土原创长篇小说:《中国式盐商——自流井往事》 作者: 危楼闲客
第一部 王家大祠堂
第六章 水厘局开张“丐帮”搅局
1、自流井沙湾的历史文化内容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当日,四川省督骆秉章指派省盐道衙门在自流井设立的“水厘局”,于沙湾码头上称为“蚊虫嘴”的地方,正式开张。
这官府水厘局之所以选择建于沙湾,一方面是沙湾河坝,是自流井一处水码头,自流井东西两厂所产之盐,从水路船运,经釜溪河入沱江,再从沱江入长江,无论是从江津码头上岸,转运滇黔等地,还是出三峡,销“楚岸”几省,大都须从沙湾码头及稍上游一点的张家沱码头装船。沙湾一带也就成了一个千船停泊,客商、脚夫云集的一个热闹所在。
另一方面,自流井民间也好,官方也好,都认为沙湾是块“风水宝地”。
说沙湾是自流井的一处“风水宝地”,这是有相当依据的。釜溪河流经沙湾后,即逢“峡子口”河段,在这里遇阻,因山势转了一个大弯,并由此形成“石龙过江”的胜景。
河道转弯处,成一深水沱,河水陡然平静,其河岸却陡峭险峻,雄奇挺拔,高不可攀。山崖石壁上,凿有“唤鱼池”三个丈多见方的大字,字体为“苏字”,深厚古朴,笔力雄健。传说为蜀中乐山才子苏东坡所亲题。至今在对岸的王爷庙沙湾河岸,仍清晰可见。
釜溪河流经“唤鱼池”处,波澜不惊,深不可测。民间传说,此处水深,直通东海。更奇处,在于说池底有一巨蚌,成对开状,里面有一巨珠,光艳四射,美不胜收,然而却可视不可取。有渔人曾伸手入内,试取其珠,巨蚌立时合拢,紧夹其手,直到放下珍珠,始得复还。此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沙湾风水宝地的说法亦从其来。
沙湾之侧,当地盐商耗资巨大的“王爷庙”之修建,则是试图守住这处“风水宝地”的直接证明。
“王爷庙”古建筑群,依山临水,飞檐凌空,精致秀美,气势不凡。该庙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维修扩建。建此庙的由来,在于已经发迹的当地盐商迷信“风水”之说,为“镇守家财,避免外溢”,而不惜巨资建庙。
按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之说,金生于水,“水”去,则“金”失,盐商担心的,是自家钱财随河水流走。故于“峡子口”险要处,自流井“门户之地”修建庙宇,祭祀“东海龙王”,并锁住水口,以免家财外溢。故庙曰“王爷庙”,即祭祀镇江“龙王爷”也。
该庙建成后,王爷庙之下,沙湾一带,每日帆樯云集,景象壮观。盐商,船工朝夕膜拜,虔诚祈福。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民间传说为“镇江王爷”生日,庙内必办盛大庙会,祭祀神灵,筵席宾客。此时,沿岸两边盐船排满河道,皆披红挂彩,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经久不息。入夜,庙内戏台之上,各路戏班,连台演出,甚至通宵达旦。
沙湾“王爷庙”,自此成为当地盐商财富和荣耀的象征。
不过,最能代表当年自流井“盐都风情”的,莫过于“王爷庙”前的灯杆,每年春节及端午、中秋几大节日,庙内便竖灯杆两根,高数丈,两边各悬挂由16盏灯笼组成的串灯,顶端另有一盏大红灯,合计33盏灯,象征33重天。灯杆周围缆绳上,装饰悬挂各色纸花,纸人纸马。点灯之后,灯串随风而动,光影摇红,纸花映彩,数里之遥,均可望见。白天,灯杆周围的沙湾河堤,却是另一番热闹场景,卖吃食的,耍把戏的,卖艺的,看相算命的,说书的,卖药的,猜谜押宝的,写春联的,各色人等集聚于此,颇能反映自流井盐场民情民俗。
至于现当代政界及文化名人,与沙湾的渊源以及在沙湾留下的足迹,更比比皆是。
比如:“抗日战争”中的1940年4月,有中华民国前后两届“国母”之称的宋庆龄、宋美龄,以及其姐宋蔼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来自贡盐场视察并慰问各方(其时自贡已建市)。连续数日,下榻于沙湾对面一河之隔的“协理公馆”。可惜,“文革”中某夜,这座晚清时代的西洋风格别墅式建筑,毁于大火,至今片瓦无存。
也是“抗战”中的1940年夏及1944年夏秋之交,冯玉祥将军两次来自贡盐场为抗战募捐。盐商及民众献金之举,轰动全国。冯将军为表明抗战的决心,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自贡人于当年9月,将此题字摩刻于“王爷庙”一侧的河岸石壁上。冯将军之“还我河山”手迹石刻至今仍在。
以《厚黑学》著称海内外的李宗吾先生,晚年回乡,寓居自流井郊外竹林湾。却因《厚黑学》被视为有伤伦理风化,受到当局通缉。1943年某日,李宗吾先生行至沙湾河滩百十米之处的下桥时,被一侦缉人员敲诈,当众挨了一耳光。后被迫答应出五斗米钱作“小费”私了,才被放行走路。一年后,李宗吾先生病逝于竹林湾。沙湾下桥的“遇险”成了这位“厚黑大师”最后的人生噩梦。
1950年代初,沈从文奉命赴川南参加“土改”考察。在乐山五通桥乘长途汽车途经自贡,夜宿沙湾滨江路的“交通旅馆”。沈老对沙湾倒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第二天赴内江时,对途经的“三多寨”印象极深极好,被其视为“世外桃源”。后来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及这个古寨,并说今后有机会来古寨住上几月,拟创作另一部《边城》。后因故未能如愿。
1959年春,国家主席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一行来自贡视察,车至市区经龙井铁桥处,桥柱写有两大幅标语为:“毛主席指山山长树,毛主席指河河水清。”刘视之,觉得有“个人崇拜”之嫌,遂对同行的市委领导发话说,标语这样提法不妥,把领袖当成了神,不是马克思主义。车行至沙湾,刘指着对岸荒坡说,可以多种点树,把城市绿化好。刘走后,市委领导当即落实国家主席指示精神,一是龙井铁路桥柱幅标语,改为“跨上千里马,奔向化工城” 。二是立即动员全市机关干部及中学生,至沙湾河岸沿河满坡种花植树。
几年后,“文革”爆发,刘少奇被打倒,市委领导此举被批成“执行刘少奇黑指示”,市委主要领导被红卫兵造反派押至铁桥处“现场批斗”。桥柱大标语仍用鲜红油漆刷写出更大的字体:“毛主席指山山长树,毛主席指河河水清”。至于沙湾河对岸山坡上,按“刘主席”指示植的树,已绿树成荫,成为城区风景。至今,沙湾河对岸的绿树仍在,其间蕴含的历史文化考量,如今无人提及。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巴金先生1986年来自贡看灯会和川剧,夜宿屹立于沙湾河岸的“沙湾饭店”,其时是自贡市最豪华宾馆。巴金老人对沙湾有何印象已不可考。
最后还要说一段已成“80后新锐作家”的郭敬明与自流井沙湾的传闻。
郭原籍自贡市富顺县,但读初中时,却是就读贡井鹅儿沟的自贡九中。1980年代中期某日,郭家的一位长辈来市区,入住“沙湾饭店”,让郭一见。郭如约而至,却在门口被挡道。何耶?原来读初中的农村学生郭敬明当日上身是一件已大为变色的“的确凉”衬衫,下装皱巴巴军装裤子,脚上是已半坏的塑料凉鞋,被门童视为“衣着不整”。“沙湾饭店”是自贡当年唯一“涉外宾馆”,进出要求极严。后来好不容易让其亲戚下楼来当面领人,“郭小四”方得入内。
想必此事即使不算“奇耻大辱”,也印象难忘。21世纪初某年某月,已成名的郭敬明“衣锦还乡”,为母校富顺二中捐赠。警车开道的车队,风光十足地驰过自贡市区。经沙湾之时,据说,豪车中的“小四”,突然摇起车窗,望一晃而过的“沙湾饭店”遥吐了一泡口水,方恨恨而去。申明一句,这仅是传闻,至于当日从车窗中往外吐口水的,是否就是“郭小四”,也不一定。就算是他,也有可能是无意之举,巧合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