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1|回复: 0

    透视民间修谱热:家谱 记录咱家私人史(组图)我的搜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1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img]禁止外链[/img]
    [img]禁止外链[/img]
    [img]禁止外链[/img]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都时常会想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它往往绵延数百年,记录一个家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所留下的印记。近年来,修家谱的热潮在民间重新兴起,这股浪潮背后,是这个时代对承接传统把根留住的要求。

      个案

      退休教师十年修谱路

      最佳修谱人 学问最高刚好退休

      “本来我对这事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没想到却就此修了10年,真是停不下来了。”如今已经75岁的退休老教师汤野浓是(四川)江安汤氏第十一代,他从事修订汤氏家谱工作已有10个春秋。

      汤野浓,现居香山附近,1955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预科(高中部)老师,后转到香山学校任老师。十年前,当叔辈提起修家谱的时候,正值汤野浓退休不久,他是家族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之一,而上通老辈下晓小辈,也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最佳修订人。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汤野浓索性以此为乐。他从老家拿回了父亲在抗战时期修订的家谱,并从全国各地搜集汤氏家谱。老人兴奋地从卧室中拿出一些曾经的笔记向记者展示着。

      老人朴素干净的家里,几乎并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记住的靓丽家具。客厅墙壁上贴着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洋餐壁画,屋里的家具已经有些陈旧。在卧室的桌上铺着的宣纸上,还有老人刚刚画的未干的水彩花朵。

      如今,他的汤氏家谱已经得到出版书号,即将公开出版。但他总觉得还应加入更多地方的汤氏情况,他告诉记者,准备再去趟天津和台湾收集家谱的相关资料。

      修订家谱,对于汤野浓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让自己知道从何而来。可由于此前“文革”等历史原因,大量的家谱被毁或流失,难以从现有的家谱中追踪出什么。但几经查询对照,汤野浓却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先来到四川,或许有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其实这些年,除了拜访各地汤氏人士,我还专门到各地存有汤氏家谱的图书馆去查找、摘抄。”汤老告诉记者,他曾在国家图书馆中摘抄13套共百余卷汤氏族谱,以寻找先人迁徙的足迹。

      经过长期的对照与整理,汤野浓发现,原本均属湖北的汤氏,最早在元末明初时迁徙至四川筠连县;而在江安县的汤氏,则是明末清初自湖北迁徙而来。汤氏家族两度迁徙四川之时,都经历着改朝换代。老人摩挲着合上了新家谱的初稿:“由此推断,汤氏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与当时起义军打天下而来。”

      据孙晓芬编著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明末清初,由于四川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清政府推动湖广一带百姓大量移民到四川,俗称“湖广填四川”。

      最深刻印象 几千户汤氏一起过节

      在汤野浓到访过的所有汤氏镇子里,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应属广东花都市的汤氏家族,因为他们从不和别的姓氏一起过节。

      “如果别人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他们一定要错开一天过。”汤野浓曾在这里待了两年,他笑着解释道:“广东花都市汤氏人数太多,如果不错开一天,就很容易引起争端。”

      跟城市里百姓不同的是,汤氏一直保持着整个家族一起过节的习惯。也就是说,只要过节,同一地域几千户汤氏全要聚集在一起庆祝节日、摆宴吃饭,“那场面,可想而知。”汤野浓介绍,更有趣的是,每次在吃饭之时,汤家还会按照祖训倡导的那样,为做得好的家族成员颁奖。

      汤老随即拿出一块汤氏家族为他颁发的奖状,上面写着“尊老爱幼模范”。“比如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也都会在这样的家族聚会时向其颁奖,这也是为了在家族中树立榜样。”而这奖,也跟汤家的家训、祖训倡导的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等,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虽然现在很少提及家训、祖训的内容,但实际上在我们的血液和观念里,它一直存在。”汤野浓表示。

      链接

      汤氏名人逸事

      汤氏虽然在国内也算得上是大姓氏,但追本溯源却均是一家。没错,有历史记载的汤氏第一人当属商汤。在“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中,这位“史上第一汤”一举灭夏,创建商朝。也就是说,全世界的汤姓,均起源于河南。

      其实汤氏在中国早期历史上名人并不算多,但都几乎是大学问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创作了牡丹亭的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汤氏家族之人或在朝当官,或是一届文豪。五代南唐时,曾任南唐宰相的汤飞鸣文章亦是相当出色,凡皇室书檄文诏均出于其手。而南朝时有与鲍照齐名的汤惠休、唐朝时有状元汤文;北宋时名臣汤汉、南宋时宰相汤思退……而近现代国学大师汤用彤,曾任北大副院长,专治哲学史和佛教。

      此外,比起名人更有意思的是,在采访中,记者偶然听到有人虽然自称汤氏但却姓林,故名为“林姓汤氏”。在当下姓氏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古代则是相当重要的两种概念。正所谓“氏之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调查

      小书店一年出版百余种家谱

      在苏州街附近的一家小书店里,你既看不到那些销量吓人的畅销书,也看不到发人深思的学术书籍,这里只有关于姓氏和传记的图书。这家名为家谱家史传记的书店,却成为了北京仅有的专营家谱出版的代理商。书店负责人涂金灿告诉记者,自书店开业以来一年的时间,已经出版了百余种家谱,占到书店总业务的五分之一。

      老年人成出版主力军

      涂金灿总是十分繁忙,似乎有许多书稿等他协商,而他的店里也总是坐着带着一兜子书稿的白发老人。“来修家谱的,主要是老年人。”涂金灿笑着说,不仅家谱,书店家史、个人传记等方面的出版业务,老年人也都是主力军。

      “人年龄越长,就越有将先祖文化传承下去的诉求。”涂金灿告诉记者,不光修家谱的人络绎不绝,这一年当中,购买挂谱的人就有50多。挂谱是大家族挂在宗祠中祭奠祖先时使用的。如今姓氏宗祠已经寥寥无几,所以挂谱并不像家谱那样盛行。

      多数家谱不公开出版

      虽然一年当中,书店帮助客户出版了百余本家谱,但真正像汤野浓一样取得书号的历历可数。“大多数家谱作者只想把自己这代能写到的人记录下来,让后世有个参考。”涂金灿解释道,这样的家谱书籍,往往客户只印50本或100本,送送朋友或留给后人,所以印刷的规模并不大,也用不到公开发行的书号。

      但不要因此小看这些书籍。涂金灿介绍,虽然不少家谱在书店最多也就花个1年多的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其实很多出家谱的人都对自己姓氏研究10年之久了。“做家谱可是个费劲的活,要掌握家族所有人的确切信息才可以,而这些工作只能由作者自己完成,书店只能起到辅导出书的作用。”

      自费诗集得来的商机

      涂金灿其实是最早关注到平民出版的业内人士之一,他早在2008年就已经萌生了专为百姓出版传记、家谱等方面书籍的念头。

      “我来自湖南孝感,我家旁边就是董永墓,深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一直对家族文化十分感兴趣。”他表示,2008年前后偶尔翻看报纸时,看到一位成功人士自费出诗集的报道,便看出了为平民出版的商机。

      “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一生经历了太多事情,都十分传奇。且他们都有很强烈的出书欲望,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人听,想把自己的家族记录下来。”涂金灿表示。ā%??<?<<center>ā??<?<?

      观点

      修谱前景困难重重

      似乎早已绝迹了的家谱文化,时至今日又重新找回当年的热潮。卜氏宗亲会副秘书长卜殿磊表示,之所以再度燃起修谱热,与人们骨子里的那股寻根情节和当下中国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息息相关,而且变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即使现在很多老年人更多考虑自己小家的家谱,但这也成为十分重要的历史部分。至少记载自己父母儿孙都不会出错,这就是非常可靠的历史依据。”作为研究家族姓氏近10年的专家,卜殿磊表示,家谱文化是中国历史很重要的支柱之一。但家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的不成文规定以外,写作家谱还要讲究“奸佞之徒不修、入神道者不修”。

      别看修谱浪潮甚是高涨,但修谱前景也可谓是困难重重。对修谱冲击最大的,应属独生子女政策。卜殿磊表示,虽然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家谱中,顶多记载到女儿、女婿。“即使到现在,孩子跟父亲姓氏还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对于女方家族而言,这孩子也就变成了外人。”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政策让生女儿的家庭,无法再在家谱上继续延续,这可能会导致今后家谱的大量缩水。

      “除非所有姓氏都能重新加入修谱行列,让独生子女在家谱中能够相互织成一张网。但最怕青年一代对此不感兴趣。”卜殿磊表示,政府牵头对保持文化发展十分有好处。在淮阳、阜阳等地,每年都会由政府举办祭祖大会,已经形成祭祖文化。在这种氛围之下,家族文化才能够被更多年轻人理解和推进。

      延伸

      你不知道的家谱故事

      孔家:史上最长的家谱

      当然,孔家家谱早在2005年就已被载入吉尼斯纪录最长家谱。公开数据显示,孔氏第77代属“德”字辈,目前正进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续修家谱工程。2500多年、82代的繁衍历史,300多万后裔的全球漂泊,时隔60年,跨越两世纪。曲阜是孔子后裔最为集中的地方,约有11万人。从元代起,孔氏族人开始向海外迁徙,至20世纪80年代,已遍及世界各地。粗略统计,目前中国内地约有300多万孔子后裔,香港3000至4000人,台湾2000余人。

      其实除了孔家以外,孟、夏、樊等许多姓氏至今也都按字排辈。有人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古老姓氏的先人,怎么能写到今时今日还仍有用不完的辈分?实际上,论资排辈也就那么十几个字,之所以永远也用不完,是因为再用到同一个字的小辈人,恐怕就得是几代人之后了,这样既不会与当下的辈分混淆,又可以无限规范本家族成员的名字,何乐而不为。

      里贝里:我是朱元璋后人

      中国人自己寻找自己的祖先,就已经够大吃一惊的了,而外国人寻找祖先之后,却也有不少令人大为惊叹之处:法国足球明星里贝里就是其中一个,而他认定的祖先,竟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里贝里曾透露,他的家族一直流传着祖先做过和尚和乞丐的故事,而家中拥有的中国古代皇宫用品的文物,则让他们断定自己的中国情缘。就在他堂兄研究中国历史之后,里贝里家族竟与朱元璋极为相像。据说,里贝里的一位先祖当了皇帝不久后,被亲人夺位后逃到波斯,随后去了法国,而这人或许就是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里贝里的祖先让后代牢记一句话我们的家乡在遥远的东方。

      对此,《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戏言:“里贝里和朱元璋还真像。里贝里脸颊和颧骨的轮廓确实在欧洲人中不常见啊。

      马超后代在亚美尼亚?

      目前,在亚美尼亚生活着一群自称来自中国马姓家族的后代,他们的姓氏很特别,叫马米科尼扬。有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三国马超的后裔。

      《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公元三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马抗自称其父为中国一位国王,名叫阿尔博克,他因罪而出走波斯。当时为了追杀马抗,中国皇帝曾派特使来到波斯,并扬言如波斯不交出马抗,就对其发动战争。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交出马抗,也不想因此得罪中国,就让马抗投奔其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特尔达特二世收留了马抗。后来,马抗因战功获得亚美尼亚国王的欢心。于是,国王就按亚美尼亚姓氏的习惯,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苏仲翔曾经写过一篇论文,他认为,阿尔达希尔一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26—241年,特尔达特二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17—238年,因此,马抗来到亚美尼亚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时代,而且都在马超家族被诛之后,时间相当。如果再参照他的姓氏、全家被诛和被中国皇帝追缉等情况,那么马抗为马超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麦当娜是GaGa表亲?

      一个52岁,全球仿效膜拜的“百变女王”;一个25岁,年轻人热捧的“时尚魔头”。麦当娜与Lady GaGa均以超乎个性的着装在歌坛引领风骚,她们相互崇拜,却又势不两立。而这两位超级明星,竟是远房表亲。

      据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历史族谱学会的族谱学家克里斯·查尔德研究表明,这两位可是“九代表亲”。她们的祖先是一户从法国移民至魁北克的农民。

      本期策划 郭淑香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姜樊

      大图:汤野浓伏案修订家谱。

      小图(上):一份汤氏旧家谱。

      小图(下):汤野浓提笔撰写新家谱。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