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5|回复: 1

    筠连的教育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8 1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本帖最后由 为你变乖 于 2015-2-28 16:10 编辑

    筠连教育发展较早。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城西建立学宫,清乾隆五一年(1786年),在城东创建腾川学院,为本县最早的学校。到咸丰年间,城乡普遍开办义学、私塾。清末兴办新学,改腾川学院为高等小学堂。民国2年(1913年)改学堂为学校。“五四“运动以后,推行“新学制”,城乡发展了一批高、初级小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实施国民教育,普通教育有较大发展。29年(1940年)创建县立初级中学,为本县有中等学校之始。
       一、县学
    504.png
       嘉庆年间,复修学舍。道光中,知县梁如钢、诚斌进行培修。县学官员负责教诲生员和按例荐兴贡生。清代定例,县额定禀、增生员各20名,学额8名。贡生每二年贡1人。教学由教谕或训导开讲,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设月课和季考,每月一课,所有生员到堂听讲。清道光以后,月课逐渐不再举行了。
       二、书院
    501.jpg
       腾川学院(今景阳中学校址)。书院以秀才、童生为学生,设山长(院长)1人,教习若干人,以攻读《四书》、《五经》,以习“八股文”应科举试为主。此外《文章正宗》、《古文渊监鉴》、《御制律学渊源》、《资治通鉴纲目》、《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书义》、《唐诗三百首》等也是必读书。其教学方法,采取个人攻读,相互问答和集中讲解。
       三、私塾
    502.jpg
       私塾的办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塾师自己开馆,校址多在塾师家中或宗族祠堂、庙宇,学费由学生家长负担。二是由地主、富商为教育其子女而聘请塾师设立的称为“私馆”,聘金由设馆者与塾师商定。
       一般是上午教读生书,下午背熟书,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天天如此。初入学的蒙童启蒙时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当家书》、《增广贤文》、等,然后即读《四书》、《五经》,由浅入深,再选读《唐诗》、《宋词》等。民国29年(1940年)曾明令取缔私塾,据36年统计,全县城乡尚有私塾50所,教师50人,学生773人。至1952年,县内私塾才不复存在。
       四、义学
    503.jpg
       此学堂历史短暂,大都鉴于某知县或地方士绅,对教育事业热心,捐资或募集资金作学产而倡办,收纳贫寒子弟入学,不收学费。筠连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张奋翼设一堂于县署南,又在5个乡各设一堂。同治十二年(1872年),知县陈熙春于诚内增设4堂,全县城乡共计10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3-1 0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景阳山顶上有废旧的房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