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设县电影管理站,负责器材管理和影片调度。民国17年(1928年),有外地人员在县城大南街(今民主街)乐殿天旅栈堂屋内放映无声电影,日放数场,每场观众约四五十人。 1951年秋,四川省队来县,在县城公园大草坝放映有声电影《大地重光》,观众达千人以上。1955年,宜宾505电影队在本县城乡放映《白毛女》、《智取华山》等影片。1958年成立县电影一队,接替专区队在县境的放映任务。1962年,建立县电影院,以公园内的人民大会场(原县工会)作放映场地,放映机是“长江牌”35毫米提包机。有坐位828个,远不能满足观众需要,影票异掌紧张。1973年,建立公社电影队5个。1974年,国办电影队发展到4个,由分乡设点放映,逐步收缩到区所驻地建电影院定点放映。“文革”期间,大批影片被禁锢,群众只能看到10个“样板戏”和“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城乡文化生活枯燥。 1979年7月于城南大桥头建修新影院,1981年9月,投入使用。新影院坐位系翻板椅,可容纳观众1232人;且更新机器,用松花牌5502型座机,放映质量大为提高。80年代,村(组)发展一批个体电影户,县文教局、筠连中学、川煤141队亦先后办起为教学、职工服务的单位电影队。至1985年,全县有电影机构36个、放映人员158人,其中个体10个,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