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为你变乖 于 2015-3-10 17:20 编辑
明、清时代,男女娶亲要遵循“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民国时期有所简化,保留看人户、拿话、开庚(又叫插香)、接人。 看人户:一般称为相亲,由双方父母或真系亲属中的长辈代替,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全由父母决定。 拿话:是男方请媒去女家通话,征得女家同意,然后正式登门送礼,算是订婚。 开庚:男方托媒人去女家索取姑娘的生期年月(俗称年庚八字),再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请算命先生择吉日良辰决定婚期。 接人:礼仪十分隆重,男家要准备一乘“花桥”(民间称大桥)配备旗、锣、轿、伞,由接亲公、接亲婆(男家亲属中的佼佼者)率领,一路吹吹打打去女家。 婚期前后三天,民俗称为“待媒”,即接待冰人月老。第一天叫花宵,当晚男女双方分别举行“加冠礼”,女家一般叫“梳头”,凤冠霞披,接受父母庭训,;男方则披红挂彩,头戴两朵金花,向父母参拜。 第二天正酒,这天女方先发轿,姑娘头披红纱,身着红衣、脚穿踩堂鞋,由自家兄弟或侄辈从房内背出,在堂前双脚下跪,向神主牌位列祖列宗及父母告别(叩头)后,挽扶上轿。花轿到了男家,男家在屋外设香案,既表迎接,又叫回马。执行人当场杀只红公鸡,绕花轿一周,然后向花轿一边撒米,一连唱赞歌:“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新人到此,车马还乡。一张桌子四个方,张郎设计鲁班装,四方镶起云牙板,中间焚设一炉香。天无忌,地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回车马后,男家始用大红“请”字向花轿一招,花轿才抬到大门停下。轿门打开,两名盛装少妇扶姑娘下轿,站在红毡子上并排与男子向神主位“四礼八拜”成亲。然后金童玉女(即童男童女)引入洞房,二人床上一坐,共饮一杯交杯酒。晚上主人设闹房酒欢宴亲友,三天不分大小,除公婆外,任何人都可参加,嬉笑逗趣,雅俗并存,深夜不散。 第三天酬客、谢媒,同时送送亲公、送亲婆(女方亲人)回家。
|